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二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
*****************
  以下是今日(三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胡志偉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的書面答覆:
  
問題:

  衞生署去年開始分階段推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先導計劃),資助於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五年出生的香港居民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和大腸鏡檢查。然而,有市民向本人投訴,他們被指屬高風險患大腸癌人士(高風險人士),因此不適宜參加先導計劃,但他們無法負擔私家醫生提供的大腸鏡檢查的費用。另外,醫院管理局於去年推出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協作計劃),資助約8 000名合資格公立醫院病人接受私家醫生提供的大腸鏡檢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每年年底在各醫院聯網轄下公立醫院的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平均輪候時間分別為何;

(二)鑑於高風險人士不適宜參加先導計劃,政府會否為該類人士另設大腸鏡檢查費用資助計劃;如會,詳情為何;

(三)會否資助未獲邀參加協作計劃並屬高風險人士的公立醫院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以及當局有何其他計劃減輕該等病人的財政負擔;

(四)鑑於大腸癌病人有年輕化的趨勢,政府會否研究把40至50歲的香港居民納入先導計劃;及

(五)除了上述兩項計劃外,政府有否考慮推行其他預防或診斷大腸癌的資助計劃;如有,詳情為何?

答覆:

主席:

  近年,大腸癌已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在二○一四年,本港錄4 979宗新登記的大腸癌個案,佔所有癌症新增個案的16.8%;在二○一五年,大腸癌佔癌症死亡個案第二位,共引致2 073人死亡,相當於所有癌症致死個案的14.5%。

  為應對本港因大腸癌而增加的醫療負擔,衞生署已於去年九月二十八日推出為期三年的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以汲取本地有關大腸癌篩查的經驗,以及收集相關數據,從而提供總結和以證為本的建議,作為考慮應否及如何向更多市民提供大腸癌篩查服務的基礎。先導計劃資助於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五年出生及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分階段接受大腸癌篩查,以協助找出患癌風險較高或已經患大腸癌的人士,從而及早醫治和提高治療成效。

  有關問題的各部分,我的回覆如下:

(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沒有備存過去五年於公立醫院排期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的輪候時間的統計數字。

(二)及(三)從醫學角度而言,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的人士進行檢測,從而找出已患病或較高風險患病的人士,除了預防亦可及早察覺及治療,提高治癒成效。一般而言,考慮接受篩查的人士可分為「一般風險」及「較高風險」患病的人士。

  根據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專家工作小組)就大腸癌篩查的建議,「較高風險」是指有明顯家族史的人士,例如有一名直系親屬於60歲或以前確診大腸癌;或一名以上不論確診時歲數的直系親屬患上大腸癌;或有直系親屬確診遺傳性腸病。「一般風險」則指沒有明顯家族史但年齡為50至75歲人士。

  先導計劃針對「一般風險」人士,採用國際間普遍沿用的大便隱血測試作為篩查工具,探測大腸內壁的微量出血,每兩年進行覆檢。專家工作小組建議「較高風險」的人士不應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卻應就個別情況及年齡採用定期及入侵性檢查,如乙狀結腸鏡檢查或大腸內窺鏡檢查等,從而直接和較準確地檢視大腸內壁情況。部分「較高風險」人士可能需要接受基因測試,以識別有否遺傳基因病變。這做法避免「較高風險」人士由於腸內病變沒有出血,大便隱血測試未能識別出來,因而導致耽誤病情的情況。

  任何有懷疑病徵的人士,應盡快到相關醫療機構 (包括醫管局)尋求治療。「較高風險」的人士可向私家醫生或非牟利醫療機構尋求協助,接受風險評估,包括有需要時進行基因測試,繼而制訂合適的篩查方案。

(四)引致大腸癌的風險因素眾多,其中50歲或以上的人士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顯著增加。專家工作小組檢視及討論本港及國際間的最新科學證據,建議年齡介乎50至75歲的人士應與醫生商量,並考慮接受大腸癌檢查。這建議與海外大腸癌篩查計劃所涵蓋年齡大致相同。

  由於先導計劃旨在評估以人口為基礎的篩查對提高治癒的成效和醫療系統的影響,所以目標人口必須有足夠代表性,但不能超出現行服務的負荷。經過詳細考慮後,政府決定邀請在先導計劃期間年齡介乎61歲至70歲的合資格香港居民,在三年內分階段進行大便免疫化學測試。

  政府會以先導計劃獲得的經驗為進一步討論的基礎,從而決定未來是否及如何更好地將大腸癌篩查推展至覆蓋更多人口。至於未有包括在先導計劃內的人士,我們建議應向家庭醫生查詢是否需要進行大腸癌篩查。這樣亦符合專家工作小組對一般公眾的建議。

(五)篩查以外,奉行健康生活模式以預防大腸癌亦十分重要,例如多吃蔬果穀類等高纖維食物、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食、恆常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避免煙酒等。在這方面,衞生署一直並致力推廣全民健康生活模式作為主要預防策略,以減少由癌症等非傳染病對市民及社會帶來的負擔。此外,市民亦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大便帶血、腹痛、大便次數異常、無故消瘦等徵狀,應及早求醫。

  政府會就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進行檢討和成效評估,並參考專家工作小組的意見,制定未來的篩查策略。同時,衞生署會繼續有關宣傳及教育工作。現階段,政府並未有計劃推行其他篩查大腸癌的資助項目。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