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電影資料館推出節目「再探新浪潮」(附圖)
********************
  七十年代末,新一代電影製作人為影壇帶來新的題材和表達手法,於當時形成一股強勁的新浪潮,是香港電影史上的重要一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於三至五月推出節目「再探新浪潮」,讓觀眾在大銀幕上重溫新浪潮的經典作品。
 
  開幕電影為經資料館修復的《瘋劫》(1979),於三月二十四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首映。修復版長九十分鐘,較一直流傳的八十五分鐘版本更貼近當年公映的原貌。《瘋劫》與其他影片亦於三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十四日在資料館電影院放映。此外,節目期間將舉辦六場座談會,邀得導演許鞍華、陳榮照、劉成漢、翁維銓;剪接師雪美蓮、黃義順;電影研究者羅卡、傅慧儀、劉嶔、何思穎、吳俊雄等擔任講者。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新浪潮」時期沒有清楚的分界線。梁普智與蕭芳芳合導的《跳灰》(1976)早於新浪潮形成面世,卻充滿新浪潮電影的特色,更革新了香港警匪片的面貌。嚴浩的《茄哩啡》(1978)以錯摸和惡作劇道盡影圈的光怪陸離,雖製作於新浪潮初起之時,但拍攝手法卻較貼近商業電影。徐克的首作《蝶變》(1979)則集武俠、懸疑、科幻於一身,是新浪潮電影的定義之作。
 
  武俠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主流,譚家明的首作《名劍》(1980)亦以此為顛覆對象,打破武俠片的一貫格局。
 
  徐克另一新浪潮之作《第一類型危險》(1980),透過三個年輕人的反社會行為,以暴力表達對社會的批判。唐基明的殺手電影《殺出西營盤》(1982)亦以復仇和死亡貫串全片,片中的手槍更成了日後港產片抒發殺手情懷和男性情誼的象徵。
 
  新浪潮導演偏好以罪案片探討社會道德議題。章國明的《點指兵兵》(1979)講述青年因投考警隊失敗而成為變態殺手。翁維銓的《行規》(1979)則寫實地呈現毒販與警察之間的微妙關係。
 
  香港早期電影把情慾愛妒列為禁區,至新浪潮終打破禁忌。許鞍華的處女作《瘋劫》改編自「龍虎山雙屍案」,以時空虛實交錯的敍事結構,拍出懸疑驚慄的三角愛情悲劇。劉成漢則在《慾火焚琴》(1980)中大膽描寫一對老夫少妻的性、慾和權力的角力。
 
  在新浪潮電影中,年輕少女不再是「玉女」。蔡繼光的《檸檬可樂》(1982)是圍繞四位女學生的愛情片。黎大煒的《靚妹仔》(1982)則刻劃輟學少女的寂寞和迷失。
 
  新浪潮的恐怖片往往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更為往後香港的跨類型恐怖電影開闢新路。許鞍華的《撞到正》(1980)詼諧有趣,將粵劇戲班文化與鬼魅民間傳說完美結合。余允抗以中西合璧的意念,拍出帶有荷里活驚慄片影子的《凶榜》(1981),着重以視覺效果來營造恐怖氣氛。
 
  傳統倫理觀為早期電影常見題材,新浪潮導演則以不同手法表述對家庭的看法。單慧珠的《忌廉溝鮮奶》(1981)藉一對父母離異的姊弟的遭遇,帶出家庭問題和社會上弱勢社群的困境。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走寫實文藝路線,以兒子的夢想與父親的期望之間的矛盾為題,感人至深。
   
  承接第一波新浪潮的創新思維,另一批影人於數年間乘風而至,捲起第二浪。區丁平以其美學觸覺,拍出在巴黎展開的多角愛情故事《花城》(1983)。方令正的古裝片《唐朝豪放女》(1984)以特立獨行的奇女子為題材,在劇本、攝影等方面均十分考究。《非法移民》(1985)是張婉婷「移民三部曲」的首篇,也是新浪潮中少數寫異鄉故事的作品。關錦鵬的《女人心》(1985)亦有別於新浪潮早期的創作風格,以細膩婉轉的調子描繪女性的情感。陳安琪的《花街時代》(1985)不賣弄色情,所刻劃的花街女子立體真實。劉國昌運用紀錄片手法拍出《童黨》(1988),呈現邊緣少年葬身黑社會的悲劇。羅卓瑤的輕喜劇《我愛太空人》(1988),透過兩對都市男女的錯愛,探討回歸問題。
 
  節目亦選映了兩位新浪潮時期的剪接師黃義順和雪美蓮的多部作品。黃義順是當時得令的剪接師,出自他剪刀下的新浪潮電影多不勝數,包括《再見中國》(1974)、《牆內牆外》(1979)和《似水流年》(1984)。而在香港出生及成長的雪美蓮,其後到了歐洲發展事業。受法國新浪潮大師伊力‧盧馬影響,由她剪接的短片作品《迷宮》(1973)、《寧靜而死》(1975)、《邊瞳》(1998),以及長片《飛行員的妻子》(1981)、《秋天的故事》(1998)、《傘…》(2007)、《我的馬龍與白蘭度》(2008)、《酒徒》(2010)和《堡童的初戀》(2010),正好與香港同期作品的剪接風格互相比照。
 
  《唐朝豪放女》和《堡童的初戀》為三級影片,只准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再見中國》和《酒徒》為國、粵語;《邊瞳》為英語;《飛行員的妻子》和《秋天的故事》為法語;《傘…》為國語;《我的馬龍與白蘭度》為英、庫爾德、土耳其語;《堡童的初戀》為土耳其語;《迷宮》和《寧靜而死》沒有對白;其餘影片均為粵語。《蝶變》、《殺出西營盤》、《行規》、《凶榜》、《忌廉溝鮮奶》和《父子情》不設字幕;《邊瞳》、《飛行員的妻子》、《秋天的故事》、《我的馬龍與白蘭度》和《堡童的初戀》設英文字幕;其餘影片均設中英文字幕。
 
  門票四十五元,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信用卡電話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有關節目詳情,請瀏覽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zh_TW/web/hkfa/programmesandexhibitions/rnw/index.html或致電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
 
 
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7時42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蝶變》(1979)劇照。
《撞到正》(1980)劇照。
《父子情》(1981)劇照。
《花城》(1983)劇照。
《童黨》(1988)劇照。
《飛行員的妻子》(1981)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