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在《施政報告》有關創新及科技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附圖/短片)
**************************************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日(一月十九日)在介紹二零一七年《施政報告》中有關創新及科技措施的記者會上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

  歡迎大家出席今日的記者會,我現在簡單介紹今年《施政報告》中進一步推動創科發展的措施,包括:

(1)支持香港科技園公司在科學園旁邊興建一座「創新斗室」(InnoCell),提供靈活設計的住宿單位,配以共用工作空間等設施,支援香港創科生態圈的持續發展;
(2)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為執行夥伴,設立「知創空間」(Inno Space),開放給公眾人士,包括初創企業家、中學/大學學生及畢業生,推動創新科技意念及支持「再工業化」,培育更多創科生力軍;
(3)預留5億元供創科局在未來五年協助政府部門利用創新及科技提升公共服務質素;
(4)主動爭取「再工業化」進程中的優勢產業,包括生物科技、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企業來港營運;及
(5)研究如何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包括提供稅務和財務優惠,以及其他政策,吸引本港及國內外創科企業在香港設立和營運高增值產業。

  今年提出的措施,着重聯繫(connection)和協作(collaboration),這是共享經濟的基石。「創新斗室」有助建立一個更密切聯繫、互動性高的科研社群,強化科學園作為創科社區的協作文化。「知創空間」與外國的Makerspace一脈相承,Makerspace在美國和英國的發展已很成熟,成功培育青年創科人才。「知創空間」會提供工作空間及技術支援,通過原型製作(prototype),轉化成產品,推動創新意念發展。另外,我們預留5億元以創新及科技聯繫政府部門協作,令到部門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質素。

  人才培訓必需從多方面着手,這亦是我們持續推行的工作。《施政報告》在持續進修基金、STEM教育和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提出的措施,有助培育創科人才。在公營機構的層面,目前推行的實習研究員計劃、院校中游研發計劃、數碼港Smart-Space FinTech、科技園公司初創協作基地Lion Rock 72,以及數碼港及科學園的培育計劃,有助增加創科人才。私營機構推行以行業為本的加速器計劃,以及眾多的共用工作空間,對培育創科人才亦發揮關鍵作用。我們會繼續聯繫各界,例如去年推行的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及STEM教育行動的FabLearn Hong Kong,攜手培育本港創科人才。

  踏入二零一七年,特區政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同意合作發展河套地區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園內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以及相關高等教育和其他配套設施。這是一個重大突破,我們會結合香港與深圳的實力,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我們會根據香港的法律和制度,在「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建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吸引世界各地頂尖機構進駐園區,引領創科發展踏上新的台階。我們會在三月諮詢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探討如何盡快展開相關工程。

  二零一六年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公布投入超過180億元,推出多項基建及資助計劃,建立有利創科發展的生態系統。所有180億撥款於上一屆立法會七月休會前已全部獲得通過,而科學園擴建項目、發展先進製造業中心和數據技術中心、科技券計劃、院校中游研發計劃已於去年開展。餘下的創科創投基金和創科生活基金,將於今年年中推出。這些計劃或基金,將會在未來五年或更長時間,推動本港創科發展。此外,智慧城市顧問研究亦會在今年年中完成,並制訂智慧城市發展藍圖,提出一套適合於香港的數碼架構及技術標準。

  我的簡介到此,歡迎大家提問。
 
2017年1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08分
即日新聞  

圖片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右三)、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通訊及創意產業)何淑兒(右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商及旅遊)容偉雄(右二)、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卓永興(左三)、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左二)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楊德斌(左一)今日(一月十九日)舉行記者會,闡述二○一七年《施政報告》中其政策範疇的相關措施。

網上廣播

《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