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民航處對偷拍雷達圖片散播失實訊息行為表示遺憾
**********************
  今日(十二月五日)有報道刊載一幀擷取自雷達屏幕的圖片,並引述「前線人員」指新航空交通管理系統(新航管系統)於十一月二十八日曾錯誤顯示一班地面的航機,與另一航機太接近,導致系統發出要求緊急求助 「PAN」 訊號,又聲稱實施流量管制是對新航管系統缺乏信心。民航處發言人指,所謂「前線人員」的指控全部不屬實,對此表示遺憾。
 
  新航管系統十一月二十八日的確偵測到有關的航機,在香港飛行情報區以外的空域曾經短暫使用在本港作為緊急求助 「PAN」 訊號的雷達編碼。該航機進入香港飛行情報區後,香港的空管人員透過新航管系統一直正常偵測到其正確位置和有關資料,並根據既定程序處理,確認航機在進入香港飛行情報區至安全降落後沒有異常。根據國際搜救原則,民航處的新航管系統已設定雷達顯示屏會一直追蹤該航機,並顯示航機最後被雷達監察的位置(即降落香港國際機場跑道前的位置),因此該航機在著陸後仍然有「PAN」訊號出現在雷達顯示屏,是民航處確定該航機已安全到達香港國際機場的措施。過程中,新航管系統一直運作正常,雷達屏幕亦不曾顯示雙重影像或錯誤目標。有關人士指稱因「另一航機太接近,導致系統發出要求緊急求助訊號」是完全錯誤解讀。
 
  有關圖片中的馬來西亞航空客機其實只是尾隨該發出「PAN」訊號的涉事客機,與事件完全沒有關係,空管人員清楚知道標示「PAN」訊號的客機已安全著陸和離開跑道,並會適時移除有關標示。另外,截圖中見到的雷達顯示屏,其設計是用以顯示航機在地面三百呎或以上的位置的。於機場較低位置及地面上的航機,空管人員依靠目視及地面雷達提供空管導航服務。
 
  發言人說:「有關人士對國際搜救原則和要求缺乏充分認識,向外提供的資訊更是片面和具誤導成分,實屬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對此表示遺憾。航空交通管理講求專門知識和經驗,不能單透過一幅雷達圖片去了解整個過程和真正意思,否則會引起公衆不必要的憂慮。」
 
  發言人續說:「對於有自稱『前線人員』的人士,涉嫌違反民航處內部指引,在空管中心或相關工作地方使用智能電話,可能會引致空管儀器受到干擾,影響飛行安全,民航處必定會嚴肅跟進事件。前線同事如果對系統或日常運作有意見,可以隨時向上司及相關主管反映,如有需要亦可以向民航處處長或高層人員直接反映,民航處鼓勵各級同事就新系統磨合期出現的種種情況如實向上級反映。」
 
  此外,關於「航空交通流量管制措施」(流量管制),乃空管其中一項措施。當機場出現一些非常態情況時,如惡劣天氣、鄰近地區的航道或空域出現限制、航班量於某些時段超出空管單位的處理能力等,空管單位會考慮實施流量管制,即減低於某一時段內航機進入其空域的數目,以確保空管單位有能力維持於其空域內航機運作安全有序。世界各地的空管單位,包括香港,都會因應自身機場在不同時段的實際運作需要及其處理能力,決定是否需要暫時實施流量管制。在新航管系統過渡初期於繁忙時段調整航班升降數量和進行流量管制是國際慣常的做法,並非香港獨有的做法,也會因應空管扇區的實時交通流量、複雜程度及天氣因素等適時調節。有關的流量管制,與新航管系統的表現無關。
 
  民航處強調,運輸及房屋局委聘的海外獨立顧問,英國國家航空交通服務有限公司(NATS),已確認民航處的新航管系統安全、穩定和可靠。根據NATS的經驗,鑑於新航管系統的複雜性,即使盡了最大努力,新系統啟用初期仍有機會出現一些不暢順的狀況。民航處全體訓練有素和專業的航空交通管制團隊絕對有能力應付這些輕微不暢順的情況。民航處亦已因應新航管系統磨合期出現的技術情況,成立獨立專家小組,向民航處提供客觀意見。專家小組亦一定會和前線同事見面,聽取他們的意見和了解實際運作情況。
 
2016年12月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34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