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一月七日)在接收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提交的最終報告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教育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早晨。我非常感謝葉兆輝教授和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各個委員及轄下的工作小組各成員。他們來自不同界別、專業及部門,特別是很多位老師和校長等教育界的人士,在過去數月辛勤工作及積極參與,召開了超過十次會議,又與不同的持份者和團體會面,聽取有關意見,並詳細分析學生自殺的可能成因,檢視現行有關的服務,並提出預防學生自殺的針對性建議措施。

  今日,我很高興能夠親手收到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報告的内容和建議十分專業,展示了委員會努力的成果。據我了解,委員會成員就本地及國際相關數據和情況進行多角度討論,分析不同因素與學生自殺的關係,當中顯示學生自殺是多個國家及地區共同面對的問題。例如:在亞洲比較先進的經濟體系中,有關年齡介乎15-29歲人士的自殺率:日本為每十萬人有18.4人;韓國為每十萬人有18.2人;而香港則為每十萬人有10.9人;其他地方例如新加坡,在二○一五年的自殺率,平均每十萬人有8.43人。

  數據亦顯示學生自殺行為由多個複雜因素互相影響造成,包括精神健康問題、心理因素、家庭和朋輩之間的關係、家庭/學校適應問題及學業壓力等,而大多數個案在輕生前是有先兆的,情況與國際的研究結果相若。

  最終報告提出的建議很具體,涵蓋面亦很闊,能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普及性」、「選擇性」及「針對性」三個支援層面及19個預防和介入的策略,整體分為五大類別的建議,務求建立多層防護網,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報告亦能針對本地情況,提出填補現有相關服務空隙的建議,提出改善措施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此,我一再感謝委員會及各工作小組成員付出的努力。

  委員察覺到一些獨特的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例如在二○一五/一六學年,涉及中一和中四學生的自殺個案有所增加,並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措施,鼓勵學校在特別為中一和中四學生而設的銜接課程內,加入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元素。有關資料很全面,是我們日後制定政策的重要參考。

  除分析學生自殺原因外,最終報告亦循精神健康、家庭、學校、媒體,以及青年/大專院校等不同方向進行分析討論,詳細檢視現有服務的不足,而提出多項的建議。

  教育局在今年七月,當收到委員會的進度報告後,我們沒有等待最終報告出現,已開展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在全港中小學於二○一六/一七學年開始「好心情@學校」計劃,推動學生心理健康,強化關愛的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對精神健康的了解,並加強求助的意識及減低對精神病的標籤。直至目前,今個學年學生自殺的個案比上個學年同期有所減少。短期內,教育局會為老師提供有系統的「守門人」訓練,加強及早識別及介入高危學生的工作;亦會進一步發展評估工具和資源,以協助學校識別高危學生,盡早為他們提供支援及適當的轉介。醫護界與教育界之間亦會加強溝通和合作,令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獲得適時和合適的支援及治療。

  除此以外,由食物及衞生局牽頭,與教育局、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合作,亦在二○一七/一八學年(應為二○一六/一七學年)開展一項為期兩年的「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設立一個包括醫護、教育及社會福利等專業界別專業人士的校本跨專業平台。

  除這些外,雖然經實證分析的數據並沒有顯示學生自殺的成因是源於教育制度,但委員會建議,要檢視教育制度的有關部分,適當地支援和處理學生及年輕人的發展及不同需要。事實上,近年教育局已致力精簡和優化課程內容和考評制度,提倡減少功課量及去除機械式操練,以消除學生的升學壓力,增加學生的多元化升學機會,亦鼓勵大學取錄在學術以外有卓越表現的學生等。我們會繼續檢視有關工作。

  我今日收到報告後,會與教育局同事詳細考慮有關建議,並會與相關部門及各持份者保持溝通,研究如何盡快落實有關建議。

  大家最近應該在媒體上看過或聽過以「拉闊角度 放開心情」為題的短片及聲帶,我們十分希望透過簡潔的信息,向年青人宣傳以正面思維面對生命;而我亦相信,在政府、非政府機構、學校、家長及師生等共同努力之下,委員會的建議將能減少悲劇的發生。多謝大家。

記者:在檢視教育制度方面,其實局方的具體想法為何?

教育局局長:大家看到,雖然在整個科學化分析及各方面的討論下,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未必有直接關係,但我們不會因此停下來,因為學習壓力等都有提及,所以,正如我剛才提及,我們已開展一系列工作,因為教育制度很廣闊,甚麼都放進去,我們不希望失去機會聚焦幾個部分。例如在課程設計上,我們盡量簡化,盡量配合教師專業發展。例如在考評方面,在學生功課壓力,去年十月底我們發出文件予所有學校,而最近幾個月,傳媒都很幫手,有報道二百多所(應為十多所)學校在這方面盡很大努力,減少不必要的功課壓力,亦加強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例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等,都是我們處理的範疇。我們以這樣的形式處理,我們覺得最能有效聚焦處理。

記者:局長,你是否接納檢討教育制度這部分?有甚麼具體措施針對檢視教育制度?是否包括取消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及,若只談教育制度,層面實在太闊,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部門,我們要聚焦哪幾個部分。雖然報告已指出沒有直接關係,但我們不會因此停下來。事實上,學生有提及學習壓力是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看,課程是否太過重複、太繁重?這個我們正在做,把它簡化或優化。例如,家課是否真的很多,使同學沒有機會休息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去年十月底,我們已發出文件予所有學校,要求他們檢視一個周年、高透明度、家長參與的、學校整體的家課政策。而根據最近傳媒報道,事實上,有很多學校已經做得很好,有一些特別優秀的做法處理這個問題。據我理解,有兩百多所(應為十多所)學校已開展有關工作,凡此種種都是一部分。大家提及TSA,因為稍後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統籌委員會正撰寫建議書,我希望當這個委員會作最後建議時,我會即時與大家分享。

記者:具體如何簡化現時的課程及考評?另外你剛才提及的通告其實是上年對應TSA的爭議,現在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提交了最終報告,局方有甚麼新措施跟進、簡化或減少功課量?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過,一個教育制度有很多層面,任何一個動作或一個措施都不是單一目標,而是有很多方面的目標。去年底給學校的文件是有關整體家課政策,而不是針對某一個試或評核工具,所以我要特別在此強調。第二部分是,以新高中課程為例,已經推行了幾年,從短期、中期的檢視已經下了很多工夫。例如「校本評核」的安排,由最初24科都計劃包括,後來簡化了變成在12科實施。這些例子說明,個別課程的檢視是經常性進行,而不是因為一個報告進行,顯示我們的機制能產生的功能,多謝各位。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6年11月7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2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