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務司司長出席《明報月刊》五十周年晚宴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日(十一月二日)晚上出席《明報月刊》五十周年晚宴致辭全文:
 
張曉卿爵士(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執行主席、《明報月刊》社長)、張裘昌先生(世界華文媒體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潘耀明總編輯(《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各位文化界的朋友、各位嘉賓:
 
  今天晚上我很高興出席《明報月刊》五十周年晚宴。今晚的盛會匯聚了文化學術界的名人雅士,星光燦爛,當中有作家、詩人、藝術家、學者、教授、歷史學家、評論家,這正好反映《明報月刊》是一塊自由交流的文化園地,滋養了全球華人的心靈,是「文化的重鎮,知識的寶庫」。
 
  一九六六年一月,金庸先生本着「獨立、自由、寛容」的精神,創辦了沒有任何政治背景、不論學派、不分信仰、不偏不倚、兼收並蓄的《明報月刊》。
 
  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樣是與《明報月刊》一起成長的。《明報月刊》涵蓋文化、學術、思想和社會等範疇,縱觀內地政治和國際形勢,知識和趣味兼備,耐讀、水平高,實在是香港現時出版界的寶貴資產。
 
  半個世紀以來,《明報月刊》廣受海內外華人和知識界愛戴,已經成為其中一部歷史悠久的文化刊物。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明報月刊》始終如一,堅守初衷,不為市場所動搖,仿如一道清流,為世界各地的華人學者搭起了交流思想觀點的橋樑,打開了了解中國的大門。
 
  《明報月刊》對辦刊物的堅持,並不表示它固步自封。事實上,《明報月刊》也能趕上創新的時代,與時俱進。面對科技進步,網絡世界崛起,《明報月刊》先後推出了電子版、網上版,還有五十周年的跨平台網站。
 
  一本學術文化月刊要在先進的商業社會生存五十年,一點也不簡單;要一直秉持公正、持平、獨立的宗旨,貫徹高水平的作品,就更不容易;能夠堅持下來,並且傳承了五十年,就更加難能可貴。
 
  我用上了「生存」這個字,可能用得重一點,但事實上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好像昨天下午,我主持了一個為配合行政長官明年《施政報告》的諮詢會議。昨天諮詢的界別就是與出版界別有關,我們把出版界別歸類在香港的創意產業。在討論過程中,所有創意產業的板塊,無論是表演藝術、電腦設計、或者動漫電影,都對香港創意產業的前景充滿盼望。唯獨是出版界別的朋友在發言時,表示非常擔心香港的出版界別可能後繼無人。其實從本地生產總值的附加值來說,過去十年,整個創意產業的平均增長是每年百分之八點六。但出版界別這個板塊不單只沒有上升,反而是下降了。所以我剛才說《明報月刊》能夠在這個環境裏面生存,真的一點也不簡單。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我相信《明報月刊》的前面,一定會有更美好的風光。我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祝賀《明報月刊》五十周年慶典,也藉此機會感謝月刊的上下員工多年來的堅持和努力。《明報月刊》生日快樂。
 
  謝謝大家!
 
2016年11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14分
即日新聞  

圖片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日(十一月二日)晚上在《明報月刊》五十周年晚宴上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