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九月二十八日)出席微笑行動──「微笑滿載全球」慈善籌款活動開幕典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教育局局長:各位,或許我先談幾句,然後看看大家有甚麼提問。我特別想提及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諮詢。每一個香港學生都應該要讀好中國歷史,這是很清晰的。現行中一至中三的中國歷史科課程,是必修的學習課程。有很多意見以為中國歷史科在香港並非必修,我再次強調,初中中國歷史課程是必修的。我想提及,現時這課程推行至今將近二十年。在這段時間,我們認為以學生為主位。因為學生如果有興趣學習,他們在(高中)修讀的人數便會較多,(學習)更加有效。我們希望在修訂過程中,第二是「古今並重」,因為中國歷史悠長,但初中只有三年時間,能夠講到多少?因此我們希望古、今都並重。第三,我們希望能夠「全面均衡」。所謂「全面均衡」,重要的部分更加與香港息息相關,與中國各階段的發展息息相關,一脈相承。這幾個大原則我們認為都很重要。
 
  如何活化我們現行的中國歷史課程,提高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興趣,多點支援老師在這方面的教與學,就是我們整個修訂的大前提。至於中國歷史科和歷史科,其實有很多人有疑問,為甚麼這個時候拿出來作討論或修訂?我再澄清一下,在二○一五年十一月開始,其實透過課程發展議會等已經開始作出修訂的討論,包括聚焦小組,在今年三月初開始已經準備。我們在期間希望多些老師能夠實務地透過聚焦小組了解,所以現時已達到一個成熟的階段。
 
  由現在開始,我們會進行第一期修訂課程諮詢。在諮詢過程中,我們的重點是課程發展的方向,我再次強調,是以方向作為第一階段,大約為期一個月。在這個階段,我們會在今明兩天與有關老師進行專業的討論,專業的交流,這是我們的目的。在搜集有關資料和意見後,我們會在明年四至五月,作出第二階段的修訂諮詢。該階段的諮詢將進入修訂課程內容的層面。在進入課程內容的層面後,我們便會推行。在中國歷史科,有很多人仍然有疑問,到底「古今並重」是否指不理會古代史和會如何看現代史?其實「古今」的意思是,在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間作一個較好的平衡,特別是比例上的安排。由中一教中國古代史,約直至唐末時代;到中二時講中國的近世史和近代史,以至到中三時講近代史和現代史,將內容化繁為簡,這就是中一、中二、中三,四個不同範疇。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希望同學讀的時候更能息息相關,與日常生活發生的事更能吻合,亦不失古代、整個國家中國發展這方面的知識。
 
  至於我剛才提到全面均衡這部分,我再強調我們以往太集中政治史,比較少講社會史和文化史,所以我們希望在可見未來的修訂中,更加全面平衡地發展,要多看一些文化史和社會史這方面。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講兩漢時絲綢之路的開通、魏晉南北朝時水陸武備的改進、唐朝婦女生活面面觀和她們的社經地位,以至明朝長城、北京城整個建築的課題等等,這些都是平衡發展、均衡發展的一部分。如此來看,同學在學習中史的過程中,便可以從在科學、交通、藝術各個不同的角度學習中國的歷史發展、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
 
  有一點再要強調,傳媒最近也有問的,就是一脈相連。究竟怎樣處理香港的地位,在國家的、在中國歷史各個不同階段的發展地位?這也是重要的。或者我舉一、兩個例子解釋。譬如說漢朝時期,其實香港的李鄭屋邨漢墓博物館,已經看到那時候的歷史與我們有相當的關連,隋唐時候國家對南方對外的海路交通,即屯門一帶,其實有這樣的背景。以至宋末的時候,我們都多提及位於土瓜灣的宋皇臺,凡此種種都是一脈相承,如果我們這樣連接時,當我們同學讀中國歷史時,便更加能夠了解到香港整體的發展和於國家整體歷史發展的地位。我希望詳細講述這幾個部分之後,大家可以更加清楚。大家有沒有甚麼問題?
 
記者:中國歷史都是講治亂興衰,剛才你提到香港史的部分着重多些社會文化史,但為何香港的部分不包括「六四」或者「六七暴動」等治亂興衰史?
 
教育局局長:如果大家有多些留意,我希望多點解釋。這是一個方向性的諮詢,所以未必所有事項都能列出,其實現在中史科老師每日在不同的課堂教授,你剛才提及的「六四」已在其中,其實幾年前有幾位老師教授「六四」教得好,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這是個例子,所以其實當中有很多不同的部分都在課本中,老師在調校課程的時候都會提到。
 
記者:其實從文件上看到香港的部分相當多,其實局方是否想從小灌輸學生香港已經回歸中國,防止「港獨」思想蔓延?
 
教育局局長:我們很希望每一個香港的同學都能夠更加認識香港整體的發展,而其中一個最佳的方法就是看看中國浩瀚歷史的不同階段發展,香港在不同時段的地位,這是最能夠發揮到,舉例如剛才提到宋末的時候的宋皇臺,那時候香港其實已經擔當相當的角色,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李鄭屋漢墓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令同學在這方面可以了解多些。第二部分就是同學讀歷史並不是只了解政治史、朝代興衰如此簡單,其實在文化層面、社會發展的層面都有很多不同的學習和了解的範圍,所以我們覺得更加全面去推中國歷史。
 
記者:局長,你的講法是否代表教「六四」或其他互動的歷史,值得你們鼓勵和褒獎呢?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到,在課程方向和大綱,特別在這次諮詢後至明年四、五月左右,在課程內容更清晰時,我們希望看到兩點,首先希望能夠充分表現到剛才提的幾個原則;第二,剛才再強調,老師現在教授的各種社會現象、香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情況如何,均是教學的一部分,所以這是一個相當平衡,相當客觀的學習過程。
 
記者:其實加入香港部分,是否想藉此機會加強他們的身份認同?
 
教育局局長:其實最主要是讓同學能夠更加認識香港的背景、地位以至整個國家的發展,因為作為一個香港人,作為一個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歷史發展真的要很清晰,在香港而言,亦要了解到在中國國家發展過程中,香港整體的發展和位置,多謝各位。
 

 
 
2016年9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58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