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談創科創投基金
***************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日(七月二十三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的答問全文:

記者:創科創投基金其實政府打算何時推出?本身說是由風險投資公司去決定怎樣投資,但希望投資甚麼類型的公司、企業或方向?政府有沒有甚麼概念?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首先說時間,我們計劃明年年初推出。為甚麼是這個時間呢?第一,我們要成立一個委員會,看看用甚麼方式去㨂選這些風投基金,因為我們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否則巿民會不服。第二是怎樣靠風投基金來做呢?很多時風投基金做事是商業化決定,這對初創企業來說是好事,因為香港是自由經濟體,如果我們做的事是巿場化,對它們是好事,所以我們希望盡量利用巿場方式來工作。第三,我們希望盡量吸引世界級的風投基金來港,初期傾談也有十多家有興趣,但我們要將細節跟他們談妥,簽訂協議才可以作實。

  你剛才還有一個問題是哪些初創企業。現時我們定的是所有香港註冊的創科初創企業。

記者:即不論任何公司類型?譬如醫療⋯⋯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我們既定的大方向,例如機械人,這些我們都鼓勵。但最主要我們希望利用這20億元去針對A輪或前A輪的投資。甚麼叫A輪呢?即是當初創企業證實到其商業模式是可行時,它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令其快速增長,這叫做A輪。通常A輪的資金約是100萬美元左右,即800萬港元。這類資金目前在香港比較缺乏,所以我們將20億元以配對方式,加上風投基金的40億元,以一對二的比例,即共60億元投入A輪或前A輪作融資。這種方式其他國家也試過,甚至於用來成立由零開始的創科融資系統,但我們只針對A輪,所以我相信成功的機會是很高的。
 
記者:怎樣去衡量成功的因素?譬如成功的指標,因為大家投入了那麼多錢,立法會就會問成果如何?怎樣去衡量?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第一是創科生態系統,包括美國大家常說的Silicon Valley矽谷,第一,如果創科生態的項目流量,英文是deal flow,即如果項目流量大,好的項目多,風投基金肯投資,數目一直增加、質素增加是好事。如果沒這流量,沒可能有人去投資。但大家也知道,譬如一千個項目之中,可能只有一、兩個得到投資、成功,其他九百多個可能失敗。
 
  第二個很重要的指標是整個創科生態系統如何可以再生失敗的人,我剛才在電台節目也說到包容,人跌倒後可以起身再來。大家也知道Bill Gates也不是第一次(創業)便成功,如果香港有一日可以見到有創業家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創業)成功,這也是好事。甚至於有人不停創業,一而再,再而三成功,我們稱為serial entrepreneur,這證實到創科生態系統有再生能力。所以項目流、再生能力,其他方面即到時的經濟效益,則看成功了的企業做出來的經濟效益有多少,變成多大的科技公司。大家知道香港本身是較小的巿場,所以香港的創業家一定需要放眼全世界,即不可只看本地巿場,因為現在互聯網經濟來說,全世界都是巿場,所以這方面我希望本地創業家可以放眼全世界,才能做出成績來。

記者:局長剛才說包容創業失敗的說法,會否擔心被人解讀為基金會為創科企業包底?怎去交代?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不會,因為我們夥拍的是風投基金,風投基金在現時市場已經接受的包容程度,我們與他們的做法是一致的,所以不是政府本身做獨立的融資系統,而是我們夥拍風投基金,所以如果巿場接受這些風投基金的做法,而這做法是一個正常和證實有效的做法,我相信大家應當理解。

記者:有沒有時間限制?即多久之後檢視此事、衡量其價值?多長時間?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其實風投基金每一年都檢視其portfolio、其投資表現。但大家不能看得太短線,因為一個風投基金是八至十二年的,即平均來說十年。可能前幾年,譬如三至四年是投資期,之後五、六年是收成期,你以為投資即有收成,其實中間還有成長。因為風險投資除了資金之外,還將自己的經驗、自己的商貿網絡都投入,教初創企業如何成功,這很重要,那麼其增值能力才強。Google也是因為數間風投基金一直支持它,才能成長得這麼快,就算蘋果也是這樣。當然,我們希望香港有一日也能做出如Google和蘋果一般的產業出來,但一定要凝聚世界級的風投基金在這裏,令香港的初創企業有機會受到這些風投基金的認可,與他們合作,才能成長,這加速的能力很重要。

記者:在教育方面會否推動學生學習一些coding、一些科技?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我認為這方面是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家也知道賽馬會準備投放2億多元做這事,利用MIT的技術。我相信教育局本身也會進一步推動STEM方面,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希望在課室以外幫到學生更加發揮自己的能力。大家也知道,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正推行(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現時可能較少,只有八間中學,但我們希望如果做得好,可以加碼,將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們各個作為社會一份子,以不同角度,一個協調的方式幫助我們的青少年、學生。

記者:基金方面,每個項目會投資多少錢?有沒有限額?是多少?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有,我們有限額,這些數據我們也公布出來。(政府在個別投資交易中的投資總額上限須不多於受惠初創企業在有關項目中所要求投資總額四成或3,000萬港元,以金額較低者為準。)

記者:......是總體不超過還是政府投入的部分不超過?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是每一間、每個項目,接着每個基金也有個限額(政府就每家風投基金的總配對投資上限為4億元),即我們不會將所有20億元集中投放於一、兩個基金。所以現在我們很需要一個委員會將我們的想法,大家也決定了這是最佳方法去做。我們不能將資源投放於一、兩間風投基金,這樣對巿民不公平。

(請同時參閱答問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6年7月23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3時4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