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出席工業家論壇2016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日(六月十六日)出席香港工業總會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辦的「工業家論壇2016--香港再工業化和工業4.0」的致辭全文:

Daniel(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鄭文聰教授)、Karmen(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楊嘉燕)、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獲得邀請出席今天的工業家論壇,和業界朋友們一起探討香港「再工業化」的機遇,以及介紹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思維。

  大家都知道,發展成熟的經濟體不能以低成本與競爭對手比拼。現在全球各國都積極發展以創新科技主導的高增值先進製造業。

  二○一三年,德國政府開始茪漹a領當地製造業,邁向智能化的創新工業,將軟件密集的生產系統及程序、虛實整合系統、大數據及物聯網連繫一起,形成一個智能化的高效率網絡,提高生產能力、效率及質量,以應付製造業的長遠挑戰。這就是德國的「工業4.0」。

  德國的「工業4.0」概念,啟發其他製造業經濟體系打破固有思維,跳出框架。美國、英國及南韓等工業國家的政府都牽頭響應,優化製造業技能,大力投資創新科技,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力。

  美國首先發表《振興美國先進製造業報告》,闡述聯邦政府將採取多項新的策略,提升國內製造業的能力及推動創新科技。英國的《製造業供應鏈行動計劃》,提出政府幫助供應鏈上各工業界別合作的方向及措施。而南韓的「製造業3.0」,則強調政府支持當地中小企,利用智能創新製造技術強化當地工業。

  國家於二○一五年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訂出工業發展藍圖,最終目標是希望在十年後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是透過創新科技、廣泛應用智能技術和生產程序、提升基礎和高科技工業,強化中國的高端製造業。該計劃聚焦十大重點領域的發展,例如資訊科技、機械人技術、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節能和能源裝備等。

  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中,前所未有地投放超過180億元,推動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我們必需及時把握「再工業化」及智能生產的世界趨勢,發展新產業,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這對香港整體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工業是本港創科生態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此,我感謝香港工業總會一直支持香港的工業發展及政府的工作,尤其在創新及科技局制定工作重點,以及「再工業化」方面,向我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香港工業根基深厚,發展曾盛極一時,七十年代曾是輕工業中心,僱用超過100萬名員工,最高峰時曾佔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三十。我們的輕工業及製造業,特別是鐘表、玩具、電子等,以「香港製造」的信譽和品質聞名世界。

  八十年代製造業生產線北移,香港轉型至今時今日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時至今日,服務業亦面對互聯網帶來顛覆性改變。我有信心,香港的企業可參考「工業4.0」的概念,在香港建立高增值的製造產業,特別在機械人、智慧城市及健康老齡化的領域,推動本港「再工業化」,再次在世界市場上為「香港製造」這個品牌增光。

  我要特別強調,「再工業化」並非走「回頭路」到昔日的工廠年代,更不是要勞工密集的傳統製造業回流香港。「再工業化」是建立高增值的製造產業。這些產業的特色,是懂得利用物聯網、雲端運算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融入其生產或商業模式中,而生產設施也不一定需要大量土地。換言之,我們的目標是培植一些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但不需要太多地方的高端製造業。

  近年,有不少香港企業和工業家已成功轉型升級,在世界市場佔領先位置。例如,在今年四月,應香港工業總會的邀請,我陪同行政長官參觀了兩間會員在珠三角的廠房,其中一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機玻璃面板生產商,全球市場佔有額超過百分之五十,有些說是百分之六十,客戶包括了Apple及Samsung等。另一間是已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一站式精密塑膠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兩間企業都利用智能化設計、生產及管理系統,在產品開發、設計、工藝方面,均能做到原創和世界領先標準。

  這兩家企業以「香港管理、內地生產、海外銷售」的方式經營,並充分利用香港的高端增值服務,包括融資、物流和專業服務,發揮香港和內地的各自優勢,值得其他香港企業參考。

  事實上,香港已具有推動「再工業化」的優勢。首先,我們的工業家在珠三角及東南亞擁有世界級的工廠,以及頂尖的全球採購及銷售網絡;第二,我們擁有完善的資訊科技建設及強大的服務業,為發展網上服務平台與售後服務提供競爭優勢;第三,我們鄰近龐大的內地市場;第四,「香港製造」仍然是安全可靠的認可品牌。

  政府在推動「再工業化」方面的工作已經展開。例如政府會於將軍澳工業h發展兩個試驗項目--先進製造業中心及數據技術中心,發展成本為82億元。項目已於五月底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先進製造業中心總樓面面積約108 000平方米,以推動智能生產和高端製造業為目標。大廈設計會針對目標租戶的需要,如在樓底高度、樓層負重能力、超淨室環境設置等方面配合,以支援企業進行高精密組裝的先進生產。根據經濟顧問的預期,這兩個項目合共每年可為香港經濟創造約15億元增加值;並從建築到落成,提供約7 500個不同行業及技術層面的職位。

  實施優化工業h政策是推動香港「再工業化」其中重要的一環。我們在二○一五年年初調整進駐工業h的條件,優先吸納創新及科技產業。鑑於科研和新工業用地的需求將會繼續增加,政府將會在蓮塘/香園圍口岸附近物色土地,為發展科學園及工業h作長遠規劃。

  高端製造業要有強大的研發力量支持。本地的學術及科研界發展蓬勃,在國際科技範疇成績斐然。我們在年初提出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20億元,成立「院校中游研發計劃」。計劃上星期五已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讓六間本地大學,可以在重點科技領域進行更多中游和應用研究,研發出更多可轉化作實際應用的創科成果,有助推動產業發展。香港目前並沒有創科anchor company,科研力量集中在大學,這個計劃可充分發揮大學優勢,加快研究成果轉移與商品化。我相信在大家推動「再工業化」的共同努力下,本港將來一定會有多間創科anchor companies。

  此外,國家科技部目前已在六所本港大學建立了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以及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在多個領域進行研發。政府每年撥款超過一億元支援這些實驗室與中心。

  政府亦已提高「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的回贈金額,由現時的百分之三十增至百分之四十,相等於百分之三百的扣稅優惠,而且不用繳稅也可以得到優惠。此舉可鼓勵企業投放更多資源於研發,有利推動「再工業化」。

  中小企是本港經濟的支柱,佔全港商業機構總數百分之九十以上。為推動本地企業使用創新科技,我們會推出「科技券先導計劃」,資助中小企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和升級轉型,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本地創新、本地應用、本地受惠」計劃。

  除了提升香港工業的創科能力之外,政府會積極加強香港作為內地與海外「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政府同時是促進者,推動官產學研的合作,我們的目標是吸引國際頂級的人才及機構來港。

  大家不要忽略,香港整體經濟力持續在世界前列。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在五月底發表的《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再一次被評選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特區政府會繼續努力維持香港的競爭優勢,包括優良的法治傳統、自由市場原則、高效的公營部門及穩健的體制,以吸引全球的投資者。再加上香港享有「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只要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香港的競爭優點,一定能在產業發展上再創高峰。

  最後,我感謝今次論壇的主辦單位,香港工業總會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給我機會與在座各位分享對香港「再工業化」的看法。我衷心祝願論壇圓滿成功、大家滿載而歸。

  多謝大家!



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