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四月三日)出席「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015-16」頒獎典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有調查顯示,現時的小朋友不太開心,因為學習壓力太大。是否教育局在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夠好,令小朋友學習壓力太大?

教育局局長:明日是兒童節,或許我在此呼籲大家一起攜手努力,希望我們的兒童能夠愉快學習,健康成長。我有留意到今日一項調查,顯示香港兒童對兩件事情特別開心。第一是放假,第二是成功完成他們想做的事,這兩點特別讓他們開心。我想補充,如果能讓我們的學生、兒童有足夠休息,而課外活動不會被認為是功課,輔導不會變成補課,令我們社會大眾,包括教育界,都能夠深思。如果能做得到,我們覺得對兒童是個很好的安排。對於小朋友來說,我們有時覺得,如果能夠讓他們面對及解決困難,其實都是他們學習成長的一部分,希望兩者之間能夠作出平衡。關心他們之餘,我們希望愉快學習,希望他們能夠愉快,但亦要有學與教的學習效能在內。

記者:現在認為是學校的問題?你剛才提及課外活動及補課讓小朋友及家長壓力很大?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及,家課是大家關注的部分。亦記得最近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有人提出「零家課」這問題,我在會議上特別補充。同學,特別是小三的同學,因為大部分小學已是全日制,如果一般較困難而需要輔導的功課,我們很希望能在課堂內完成。然後個別學生回家後,可能需要閱讀,或要與父母一起完成親子習作,或者在周末時到郊外做一些資料搜集等,這些都不能避免,需要帶家課回家。我們希望家課重質不重量,而是能真正幫助同學。正如回應大家今日看到的調查,同學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若他能解決,對他來說這滿足感很大。

記者:但有家長提出不是帶一些功課,而是十多二十多份功課回家,其實局長是否不太了解學生的情況?

教育局局長:在上一次的討論,有議員提及二十三項功課,但是在長假期,若長假期是兩星期,有二十三項功課,我們要看看是否真的很多。何為家課,我們亦要小心處理。正如我剛才提及,如果把課外活動也當作是家課一部分,我們成年人要作反思才行。

記者:羅范椒芬指樂善勇敢不包括愉快學習,現在的教育制度,愉快學習是否教育局的原則?如果不是,是否需要作出調整?

教育局局長:在整個教學過程,不同階段有不同重點。大家談及初小階段,我們更加重視愉快學習這個大前提。去年十月底向學校發出通告,特別強調不應該有不必要的補課或重複性的家課,希望學校與家長一起建立透明、大家都支持的家課政策。學校每年都有周年家課政策,可以放上學校網頁,讓家長、教師和同學能夠透明地處理家課安排。凡此種種,都是希望在合理情況下,同學可以有足夠時間休息,亦可在起居有序的情況下學習。

記者:想問有關「港獨」的問題。最近有「香港民族黨」宣揚「香港獨立建國」,想問你對「港獨」的看法?

教育局局長:我想提幾點。香港一向是國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一國兩制」、《基本法》都強調這個情況。這是一個大是大非、清清楚楚的事情。若留意到有人開始談及「港獨」的倡議,從大是大非、對與錯的大前提,很清楚這是錯的,違反《基本法》,挑戰「一國兩制」,這是很清晰的。我要特別強調,因為特首及兩位司長已經談及,我沒有其他特別補充。

記者:有人認為這是個教育問題,令學生有這樣的看法,你是否認同?為何談論「港獨」都不行?為何那麼多官員「圍剿」學生?

教育局局長:我們不知道是誰說的,但亦留意到這類講法。剛才我談及,《基本法》很清晰,「一國兩制」很清晰,所以別混淆,而這些討論是有很大成分,有機會誤導聽到的人士,所以我們很清晰、沒有混淆地說清楚,是非黑白,這個說法是錯的。



2016年4月3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20時0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