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本港水域紅潮報告
********

  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今日(二月十九日)公布,過去一周在本港水域發現共九宗紅潮,而早前於吐露港至大灘海一帶主要由米氏凱倫藻組成的紅潮則已消退。

  二月十三日發現兩宗紅潮,地點為黃竹角海至澳背塘(包括往灣及澳背塘魚類養殖區)及大潭灣。

  二月十四日發現四宗紅潮,地點為糧船灣海(包括糧船灣魚類養殖區)、沙頭角海至印洲塘(包括沙頭角、鴨洲及吉澳魚類養殖區)、深水灣泳灘及深水灣。

  昨日(二月十八日)和今日分別發現一宗和兩宗紅潮,地點為藍塘海峽至鯉魚門(包括東龍洲魚類養殖區)、大灘海及牛尾海。

  深水灣泳灘的紅潮已消退,其餘八宗紅潮仍然持續,期間並無相關魚類死亡報告。

  小組發言人說:「最新記錄於大灘海的紅潮由夜光藻及六異刺硅鞭藻組成;藍塘海峽至鯉魚門及牛尾海的紅潮則由血紅赤潮藻、夜光藻及六異刺硅鞭藻組成。其餘地點的紅潮由血紅赤潮藻組成。血紅赤潮藻及夜光藻常見於本港水域,六異刺硅鞭藻則較為少見,全部不含毒素。」

  漁護署已加強監察全港的魚類養殖區,並已提醒漁戶留意魚排情況。

  紅潮的出現為自然現象,漁護署實施的浮游植物監測計劃將繼續主動監測紅潮出現的情況,以減低對本地海魚養殖業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響。



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5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