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二節)辯論致辭(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二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二節:土地、房屋、交通、環境及保育)辯論的致辭全文:

主席:

  在這一節,多位議員有就房屋問題發言。

  的確房屋是香港當前首要的民生問題,亦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
 
  房屋問題的嚴重,表現於供求失衡,樓價及租金高企,與市民的負擔能力脫節。房屋問題是複雜的,要根本解決問題,必須先肯面對現實情況。現實情況是供不應求,住戶增長比人口增長速度快,需求剛性,茤郇祟窗A青年人急切希望改善居住環境,中產渴望自置居所。治本之道唯有加快建屋、增加供應,除此並無其他捷徑。

  二○一四年十二月政府公布《長遠房屋策略》(簡稱《長策》),採納供應主導及靈活變通兩大原則,下定決心持續覓地增加房屋供應,重建房屋階梯,重新推出居屋計劃及其他資助出售房屋,包括「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去年底按最新需求的推算,未來十年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的新供應維持60:40之比例,當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定為28萬個單位,包括出租公屋20萬個單位。

  要落實這個非常進取的房屋供應目標,對整體社會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除政府政策決心外,亦須克服土地供應不足、規劃需時及勞工供應緊張、建屋成本上漲等問題。在籌劃公營房屋的過程當中,我們面對比預期為多的種種困難和阻力。由於現時大部分的用地並非「熟地」,不少用地需要時間進行規劃程序,並且需要處理地區上的異議;一些改劃方案面對司法覆核,個別的房屋項目亦受影響。

  我們明白在改劃土地或增加發展密度以興建更多公營房屋時,周邊社區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政府會盡力做好規劃評估,在不同的利益和訴求之間尋求平衡,但我亦要呼籲社會各界能以社會整體長遠房屋需求為先,對建屋規劃持開放態度。我們尤其不能低估社會上對公屋的需要,因為上公屋是不少基層家庭脫貧、改善生活的有效途徑,有助紓緩社會矛盾。

  所以,在爭取建屋目標上,我們應以一個單位也不能少的態度去盡量「地盡其用」,並尋求社區支持。政府亦已成立房屋儲備金,目前已累積至740億元,以支持大規模公屋興建計劃的財政需要。

  儘管經過努力,在公營房屋建設方面已逐年取得穩步進展,但我們亦需要承認,目前的建屋量和速度仍落後於實際需求。

  另一方面,公屋申請數目卻不斷增加,一般申請(即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數目由二○一二年中約106 100宗,急增至去年十二月底約147 000宗;而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更加由約93 500宗,急增至去年底的143 700宗,換句話說,在三年半之間增幅達百分之五十三點七。現時一般申請者的最新首次配屋平均輪候時間已超過房委會工作目標的三年,去年十二月底的是3.7年。我明白市民等待編配公屋的焦急心情,但認為我們應該仍然堅持繼續以平均輪候時間三年為目標,使房委會、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可共同努力物色更多土地去發展公屋。

  私人樓市方面,隨茯F府的持續努力,住宅單位的供應量正穩步增加,預計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供應量達87 000個單位。政府推出的多輪需求管理措施(俗稱「辣招」),有助遏抑樓市過分亢奮。雖然近月私人樓價和租金有明顯下調的跡象,但房屋供求仍然失衡,故政府現階段無意「減辣」或「撤招」。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樓市動向和外圍形勢的變化。

  除了增加房屋供應外,我們沒有忽略公營房屋的質素和屋h環境。房委會一直以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發展公營房屋,節水節能,盡量提供休憩用地及提高綠化率,並增加天然通風和採光。「鉛水事件」之後更加倍注重屋h食水質素,改善公營房屋的水務工程監管制度。

  主席,運輸方面,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公共交通為本、鐵路為骨幹;減少依賴私家車,善用道路資源,減少擠塞;並推動綠色運輸、改善行人環境,以及在新市G和新發展區推廣「單車友善」的環境。

  運輸基建方面,預計今年將有兩條新鐵路完工通車,分別是觀塘線延線和南港島線(東段)。除繼續全力推展稍為滯後的中環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工程,以改善港島北岸的交通外,今年我們會籌備興建將軍澳──藍田隧道,為將軍澳提供另一條對外交通連接路;又會推進中九龍幹線項目,以提供連接東、西九龍的新幹道。

  二○一四年九月公布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在直至二○三一年的規劃期內完成七個新的鐵路項目。屆時鐵路網絡預計可覆蓋全港約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及百分之八十五的就業機會。儘管鐵路是公共交通系統的骨幹,但我們不能低估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作用。

  因此,雖然政府不打算在現階段進行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但在完成上述鐵路發展藍圖後,我們已隨即進行全面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以優化各類公共交通工具的定位和角色,促進不同公共交通服務之間的優勢互補,既能讓市民享有便捷服務和多元選擇,亦令各營辦者可長遠持續發展。

  我們認為,公共交通(包括港鐵)的票價,應該要顧及經營成本、市民的負擔能力及營運的可持續性。在整個公共交通合理布局下,我們正加緊研究推出優質的士及增加公共小巴座位數目。運輸署會繼續協助的士業界提升服務質素,同時研究優化出租汽車的審批及監管制度,包括便利新服務提供者入場的措施等。

  政府決心多管齊下解決道路交通擠塞的問題。我們已原則上接納交通諮詢委員會建議的12項短、中、長期措施,並會分階段推展。其中有關推行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已於去年十二月展開公眾諮詢。另外,會繼續推動巴士路線重組,以及在稍後開展的泊車政策檢討,優先考慮及配合商用車輛(俗稱「搵食車」)的泊車需求。今年八月東隧回歸政府後,我們會隨即展開研究三條過海隧道合理分流的整體策略和可行方案。

  主席,交通運輸持份者眾多,有不同業界,有車主、司機、乘客、行人,以至各個地區的訴求,所以政府會審慎處理,尋求合乎整體公共利益的平衡。

  本屆政府推行的「人人暢道通行」計劃,優先優化現有公共行人通道的無障礙通道設施,目前已完成20多個項目。除了繼續推展餘下遍布十八區約180個項目外,我們將由今年第四季開始再邀請十八區區議會,每區選出不多於三條現有行人通道納入這計劃。

  為方便長者和有需要人士上下斜坡,我們將在今個立法年度申請撥款,推展三個處於相對成熟規劃階段的上坡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項目。同時,我們會在部分連接公共交通設施的行人通道加設上蓋,並加快在有蓋巴士站安裝座位及實時到站資訊顯示屏。

  主席,運輸基建的發展必須具前瞻性。我們將會就發展局正進行跨越二○三○年的規劃研究所制訂的遠景,展開相應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以配合香港整體長遠土地發展,包括大嶼山、新界西北和新界北部等地區的發展。

  近年,多項大型基建都出現嚴重超支和延誤,對此政府深感關注,亦會作出檢視,包括政府部門的監管制度。不過我們要指出,去年世界經濟論壇有關全球競爭力的評分,當中香港的基建競爭力排列首位。雖然近年經常有人逢大型基建工程便批判為「大白象」,但實際情況是,過去香港無論是興建過海隧道、地鐵、新國際機場、機鐵,以至西鐵,籌建時也曾有人擔心會浪費公帑,但建成後結果剛好相反,更很快便不敷應用。就高鐵、港珠澳大橋及機場三跑道系統等戰略性基建,我們相信,皆會證明可為香港下一步發展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增強本港的整體競爭力和區域及國際連繫。

  主席,我謹此陳辭。



2016年2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1時16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