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政府發表2014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
***********************

  政府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發表2014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扶貧委員會已於十二月十八日的會議上獲悉報告的主要分析結果。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轄下的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聯同政府統計處(統計處)根據扶貧委員會所訂定的貧窮線分析框架,以統計處「2011年人口普查」和於二○一四年開展的「有南亞裔學童住戶統計調查」(專題調查)所得的數據為基礎,就本港少數族裔人士的貧窮情況,在報告中作出詳細分析,主要分析結果如下:

*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估算,政策介入後,二○一一年少數族裔貧窮住戶和貧窮人口分別為9 800戶和26 800人,而少數族裔貧窮率則為13.9%,低於同期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全港人口貧窮率的15.2%,但各族群之間的差異甚大。在少數族裔族群中,南亞裔貧窮率偏高,達22.6%。當中,南亞裔有兒童住戶的貧窮情況更為嚴峻。

* 根據專題調查的結果聚焦分析南亞裔有兒童住戶,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二○一四年南亞裔有兒童貧窮住戶、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分別為1 500戶、7 400人及30.8%。政府的恆常現金項目已令700戶及4 200人「脫貧」,貧窮率減幅達17.3個百分點。同時,政策介入後南亞裔有兒童貧窮住戶的每月平均貧窮差距為4,000元,較政策介入前銳減5,200元。與整體的貧窮情況比較,上述貧窮率及每月平均貧窮差距的減幅均是整體的三倍以上(整體減幅分別為5.3個百分點及1,500元),這反映政府的恆常現金政策在紓緩南亞裔有兒童住戶的經濟壓力方面有一定成效。

* 儘管如此,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二○一四年南亞裔有兒童住戶的貧窮率(30.8%)仍顯然高於全港有兒童住戶(16.2%)。比較之下,反映出南亞裔有兒童貧窮住戶縱使普遍自力更生,但家庭顯著較大,在職成員比例明顯較低,加上失業情況較嚴重,在職人士的就業收入水平亦遜色,導致貧窮風險仍然較高。

  專題調查亦額外搜集語言能力及社會參與程度的資料,報告探討了二○一四年南亞裔有兒童住戶貧窮人口的有關特徵,主要觀察如下:

* 南亞裔有兒童住戶貧窮人口在家通常說母語,在學校/職場一般使用華語或英語。他們運用英文較中文熟練,聽講勝於讀寫,兒童的中英文能力均較成人優勝,但其母語的讀寫能力卻較為遜色。雖然多數貧窮人士表示在學習/職場上沒有遇到困難,但表示曾遇到困難的人士,大多指稱使用中文是他們主要的困難。

* 南亞裔有兒童住戶貧窮人口與本地人或多或少已建立人際網絡,青年人的人際網絡也較廣。然而,他們的選民登記率偏低,反映他們的社區參與度有限,過半數卻表示對香港有一定的歸屬感,尤其是年輕一代。另外,小部分曾在使用政府服務時面對困難的人士指稱語言及溝通是主要障礙。不少人表示未曾知悉個別支援服務,從側面顯示語言障礙或影響了他們對部分現行支援服務的了解。

  政府十分重視扶貧工作,尤其是關顧弱勢社群(包括少數族裔人士)的需要。為協助他們適應本港的生活,政府會繼續透過各個政策局及部門,向少數族裔人士提供適切而有針對性的支援,並會加強宣傳力度以促進少數族裔人士使用公共服務,令政策更加到位及有成效。

  在十二月十八日的會議上,扶貧委員會委員知悉上述主要分析結果後,亦就可進一步探討的課題及如何加強支援少數族裔人士提出了意見。委員會轄下的特別需要社群專責小組會跟進委員會的建議,探討有關支援措施是否切實可行,並會適時向委員會匯報結果。

  有關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的詳細分析,刊載於2014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該報告已上載至扶貧委員會的專屬網站(www.povertyrelief.gov.hk),而報告摘要亦備有六種少數族裔語文版本(他加祿語、印地語、印尼語、泰語、尼泊爾語及烏爾都語)供參閱。



2015年12月3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39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