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標準工時委員會舉行第十七次會議
***************

下稿代標準工時委員會發出:

  標準工時委員會(委員會)今日(十一月二十七日)舉行第十七次會議。

  委員會主席梁智鴻醫生會後表示:「根據委員會過往討論,並參考專題工時統計調查和公眾參與及諮詢所得的結果,委員會原則上同意建議探討以立法方式規定一般僱主及僱員必須簽訂書面僱傭合約,當中須清楚訂明工作時數、超時工作安排及超時工作補償方法等與工時有關的條款(即『大框』)。除『大框』外,委員會亦正繼續探討進一步保障一些工資較低、技術較低及議價能力較低的基層僱員(即『小框』)的可行性。」

  「繼在最近會議討論為探討『小框』進行數據分析的27個參數組合的初步結果,委員會在今日的會議聽取了秘書處介紹第28個參數組合(即每月工資金額不超過25,000元、每周工作時數超過44小時及超時工資率為1:1.5)的影響評估結果。第28個參數組合是因應委員會要求而進行評估。進行有關分析不代表委員會對『小框』的方向及內容有任何既定立場。」

  「根據委員會的專題工時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在二○一四年,約有112萬名僱員(不包括政府僱員及留宿家庭傭工)每周工作時數超過44小時,以及每月工資不超過25,000元(即涉及僱員),佔全港僱員百分之三十七點七。假設涉及僱員的工時不變,在每周44小時工時標準參數以上的工時會獲得超時工資率1:1.5作償,他們的收入會有所改善,潛在平均薪酬增幅約為一成。如工時較短,可有助僱員達致更佳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減少潛在的健康問題。但若假設涉及僱員的工時會減少至44小時工時標準參數,而工資率不變,潛在的平均薪酬減幅則為一成四。」

  「對企業而言,在採取任何應對成本增加的措施之前,新增探討的參數組合涉及約216億元的即時薪酬成本增幅。假設企業不調節僱員的工時,並分別以盈利抵銷半數或全數的即時薪金開支增幅,壓力測試的估算顯示所有行業合計的轉盈為虧企業數目分別為7 000及10 000間。在人力資源方面,涉及僱員在工時標準以上的勞動力投入約為整體的一成,相當於304 000個等量全職職位,差不多是現時整體空缺數字的三至四倍。」

  「在宏觀層面,在經濟溫和增長百分之二的情景下,按計量經濟模型粗略估算,新增探討的參數組合所引發的薪酬成本增幅會推高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約4個百分點,並可能會導致約34 000個職位流失。」

  「委員會在進一步討論有關數據分析後,同意推展下一步諮詢主要僱主組織、主要勞工團體、相關行業及專業團體等的工作(即『第二階段諮詢』),以收集社會對委員會探討中的工時政策方向的意見。在今日的會議上,委員會討論了第二階段諮詢內容框架擬稿,並會在未來會議討論諮詢文件草擬本的內容。」

  梁智鴻續說:「在探討工時政策的過程中,委員會須小心考慮各個因素,包括僱員超時工作的情況,以及不同情景對僱員、僱主、企業(尤其是中小企)、行業、整體經濟和勞工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凝聚社會共識及釐定合適可行的工時政策方向。」

  「對於有一些僱員委員提早離開,沒有完成今天會議的討論,我感到十分惋惜。我呼籲有關委員盡快重投委員會的工作,求同存異,就工時政策方向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收集市民的意見,以便擬定報告供政府考慮。」

  標準工時委員會由梁智鴻醫生擔任主席,委員來自勞工界、工商界、學術界、社會各界和政府。有關委員會的詳細資料,可參閱委員會網頁:www.swhc.org.hk。



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2時41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