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電影資料館「尋存與啟迪二—香港早期聲影遺珍」 從光影走進歷史(附圖)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將推出「尋存與啟迪二—香港早期聲影遺珍」,繼續為觀眾帶來一度失落於海外的香港電影瑰寶。資料館電影院將由明年一月九日至三月二十七日放映六部三、四十年代的早期製作,包括︰《銷魂大姐》(1938)、《鍾馗捉鬼》(1939)、《情燄》(1946)、《何處是儂家》(1947)、《瘋狂月老》(1948)及《烽火漁村》(1948)。節目亦選映與上述影片對照的六部參考電影,讓觀眾能更深入理解早期電影。《鍾馗捉鬼》的演員羅細鉗將於明年一月十日的電影放映後與觀眾會面。

  選映的珍貴硝酸片由美國三藩市華宮戲院院主方創傑所捐贈,於二○一二年經資料館運返香港進行整理、修補和試片,至今已完成電影的2K數碼掃描。這批影片無論片種類型、導演手法、情節鋪排、電影語言,或演員的演繹,都各具特色,足見本土電影的創作力。

  當時年方十七的「南國影后」陳雲裳在《銷魂大姐》中飾演聰慧又「銷魂」的鄉村女孩阿巧,與英俊少爺周覺民(鄺山笑)相戀,卻遭闊少張雲(黃楚山)借醉摧花。影片前段仿傚西方處境喜劇,由男歡女愛開始,劇情急轉直下,變成負心闊少始亂終棄和不認親生骨肉的悲劇收場。

  另一部愛情悲劇《何處是儂家》則批判世俗的眼光窒礙自由戀愛,並為被歧視的歌女戲子平反。故事講述小教員張家驊(張瑛)與名歌伶夏萍(小燕飛)熱戀,遭家人阻撓,最後歌女為救患病的愛人而犧牲自己的終身幸福。

  黃岱的《鍾馗捉鬼》把古今中外的恐怖片和艷情元素共冶一爐,講述鬼怪商討謀害人間,胡氏一家遭鬼魅俘虜,胡家僕人遂帶同少主向天師鍾馗求助。這部早期的另類電影結合大人和小孩都愛看的「小人書」中的地府、鬼仔和英雄救美故事,甚具港式喜劇的奇趣特色。影片在抗戰期間攝製,以妖魔暗喻侵略者,並借「驅邪」故事激勵大眾「抗敵」的士氣。

  莫康時的《情燄》為第二部戰後開拍的大製作,以兩生(吳楚帆和李清)配兩旦(李蘭和鄭孟霞),表面刻劃剛來港的上海小姐與畫家和香港男星錯綜複雜的愛情關係,卻暗暗道出五、六十年代南北之間的矛盾。李蘭的艷情演出反映當時電影色情的尺度,而戲中粵語演員以國語演繹對白,也顯示南北矛盾中的語言差異。

  《瘋狂月老》改編自怡紅生的通俗小說,訴說男權社會下女性所受的壓迫,也反映戰後男女關係的混亂失序和治安不靖。盧敦自導自演,演活敲詐勒索的大老千,騙色後再脅迫三名女子進行詐騙勾當。女主角紫羅蓮的清麗、盧敦的奸險和陳若何的放蕩演出,都令人眼前一亮。

  由胡鵬執導、秦劍編劇的寫實作品《烽火漁村》,描寫漁民遭業主壓迫陷害繼而反抗,全片外景在長洲拍攝,記錄當年漁民的生活面貌。影片圍繞兩個漁民家庭多個角色的交匯,關德興本性正直頑固,卻被生活磨掉志氣;白燕入世未深又怕事,倒在逆境中堅強起來。秦劍將劇中每個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而胡鵬運用鏡頭靈活從容,戲劇處理克制有度。

  六部參考電影包括由任劍輝、鄧碧雲、羅劍郎和李鳳聲主演的愛情喜劇《神經大姐戇姑爺》(1956);凌雲執導,集粵劇、懸疑和鬼怪於一身的《冤魂鏡》(1966);「喜劇大師」莫康時編導,描寫年輕男女從外地返港發展的《天作之合》(1956);改編自馬師曾同名粵劇的《野花香》(1959),講述古板父親欲拆散兒子和歌女,反被歌女色誘戲弄;盧敦自導自演的倫理悲劇《此恨綿綿無絕期》(1948);及圍繞漁家女、富家小姐和畫家一段三角戀的《漁歌》(1956)。

  《情燄》及《漁歌》為國語,其餘影片為粵語。《情燄》、《何處是儂家》、《瘋狂月老》及《烽火漁村》設中英文字幕,其餘影片均不設字幕。
 
  門票四十元,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信用卡電話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查詢節目詳情,請電: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或瀏覽網頁︰www.lcsd.gov.hk/fp/zh_TW/web/fpo/programmes/2016ect/film.html。



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2時01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