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月三十一日)出席電台節目後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教育局局長:我想再跟大家重點地談談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其實TSA是用作評估學生整體在小三、小六及中三這三個主要學習階段的中、英、數三科基本能力的測試。對於全港整體的教育政策來說,是一個客觀、低風險及全面的資料,幫助我們釐定政策,幫學校及教育政策加強教與學,以幫助學生。第二個重要的部分是它並不是個人的成績評核;不會用作學生升班或升中派位的用途;亦不會標籤學校的組別;更不會用作「殺校」的指標,這五個「不」是特別需要澄清的。

  我們了解各家長及學界對這功課測試方面所引伸的一些操作問題,所以我今日已經發出了特別的學校通告及指引,特別強調全校功課政策這措施。我很希望學校透過SMC,即學校管理委員會或校董會,能夠每年與老師、家長、校友及學生等有關代表,在SMC的環境下,每年釐定全校的功課政策,包括其內容、科目編排、量與質等。我特別強調,質比量重要這個大前提。我呼籲學校的家長教師會在下次召開會議時,特別將這題目提出來討論。在這新建議下,這個指引為學校提供了家課的定義及如何去配合教與學,而不會造成過分操練等,是個清晰的指引。大家可以瀏覽教育局的網頁,即時看到這通告及有關指引。

  我亦了解到,很多家長仍然很擔心,我亦發覺有很多比較混亂的報道。請記住TSA只是一個客觀、低風險的測試,它並不是所有測驗、考試及補課的主因,我們要很清楚分開這兩個很不同的部分。我了解到大家擔心考核的題目會否太深、是否需要每年考核、是否所有學生都要考,以及題型如何等。教育局已成立了一個(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統籌)委員會,我會建議這個由來自學界不同代表組成的委員會加強家長的參與,並在未來數月就試題的內容、題型及有關操作的問題,例如會否考慮樣本式、抽樣式的做法,或考慮隔年考核等,在不影響TSA目標的情況下,考慮有沒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在三個月內,我希望委員會能提供一些初步的建議,讓我們再作考慮。

  我很明白,TSA為老師、家長等各個層面構成了壓力,但希望大家明白,這TSA工具本身對香港重要、對學校重要、對老師重要,提供了足夠的客觀資料,為學與教提供很好的效益。在過程中,(我們)是會遇到很多問題。我亦再補充另一點,我們希望同學在可行的情況下,與家長、老師及學校商量後,在大家都贊成的安排下,盡量幫同學在學校完成大部分的功課。在釋放部分時間後,雖然回家後還有部分家課,但亦有時間作個人閱讀及(參加)其他團體的活動等,令他們愉快學習。我再強調,希望他們有愉快的過程,但仍然一定要有學習的功能。

記者:你剛才提及希望三個月內會有建議,但下一次舉行TSA是明年五月,你會不會希望屆時能落實建議,會不會考慮先叫停或暫停這一次評估,而先作一次全面檢討。你剛才亦提及希望有更多家長參與,會不會主動邀請今次發起網上群組的家長去參與?

教育局局長:剛才提及,我們明年五月才會舉行新一屆TSA,我們仍有許多時間,所以我看不到有需要叫停任何工作。三個月應該是一個相當充裕的時間。剛才我提及要看看操作上遇到甚麼問題、是否真的構成問題、有甚麼處理方法等,所以我相信有足夠時間處理這部分。第二,我希望有更多家長的參與,所以我交給委員會去考慮,因為十八區每間學校均有家長教師會,全港亦有許多有關組織及不同的家長組織,我很希望有他們具意義及代表性的參與。這方面我交予委員會作決定,當中的方向是重要的。

記者:救恩小學表示不會再參加TSA,其實這樣做有沒有問題,是否擔心其他學校跟隨做法?

教育局局長:TSA主要讓官立、津助及直資學校參與,過往亦有私立學校希望參與,我們亦歡迎他們參與。亦有個別私立或國際學校,由於是私立學校的關係,可能在課程、校情方面與其他學校不同,所以他們在這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要了解的是,參與TSA的學校能獲得有關的學校報告,而這些報告,即TSA提供的客觀資料,應該對教與學很有幫助。所以私立學校是自由參與,亦有私立學校並無參與,所以這並不是特別事件。

記者:委員會包括甚麼成員?若你想家長參與,會否直接委任家長入委員會?

教育局局長:委員會已成立一年多,處理很多方面,由於大家關注,我特別要求委員會(成員來自教授或學界、校長、教師等)加強家長的參與,多一些這方面的形式,到時候可以再討論。特別針對我剛才提及的幾點,了解到大家關注TSA問題會否太深或太多、題型為何、是否需要全人參與、是否每年一次等,希望他們能就操作方面聚焦討論,然後在大約三個月後向我提供初步建議,如何優化整個過程。

記者:你在節目中談及希望學生可以盡量在學校完成功課,你會否擔心這或會增加教師壓力或補課機會?

教育局局長:其實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學均是全日制,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騰出多些時間,讓同學在學校處理部分功課。我再強調,功課有多方面的功能,舉例說,有一些功課要到公園考察,並不能在學校做,這些便可以在課餘時間安排;有一些同學喜歡閱讀一些書籍,閱讀則可在家進行。不過,有其他時間,相信有不少學校都有安排空檔的課堂讓同學在學校做功課,若有特別問題,老師可加以輔導,這是其大前提。整個安排一定要教師、校長、家長等作出討論,正如我剛才談及,家長教師會在下一次會議可以討論,亦可在學校的SMC或IMC(法團校董會)討論,尋找最佳方法以達致這樣的效果。

記者:現在很多全日制學校其實已經不是每日安排導修課。局長,你亦已開設Facebook,你見到最近很多群組在談論每日有九至十份功課,學生要花數小時完成,而導修課亦已變質,若你現在說希望大部分功課在學校完成,你的說法是否比較「離地」,根本現實的操作情況不是如此?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及,有不少學校現正如此做,這是第一。第二,若你說每日有十多份功課,是否就是要學校、教師和家長大家詳細討論有否需要每日十多份功課呢?大家現在說功課多,便要面對這個問題,需要討論。這是一個每年、全校的功課政策,我建議學校要如此進行、處理,這在在就是針對這件事。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5年10月31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5時56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