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十月三十一日)在出席電視台節目後,與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想請問,公屋的供應量未來會下跌,其實私樓的供應亦未有這麼快,美國表示明年年初或者今年年底會加息,明年的樓價會否下調?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首先,公屋的供應量並不是下跌,如果看看未來的五年期,相比去年的五年期和前年的五年期,在總(供應)量方面,每一個五年期都是有增加的。但唯一的問題是,這個增長並不能夠令到我們更加接近我們的長遠供應目標,即是說,在長遠目標方面,我們的確是受到很大的挑戰,究竟我們能否找到足夠的土地,以及我們在前期工作方面是否可能縮短,令我們可以加快加建公營房屋,這方面的挑戰是存在的。回顧過去數年,我們每一個五年期(的供應)都是有所增加的。

  在私樓方面,如果以數字來看,可供銷售單位的數字都是慢慢增加的,最新數字都超過八萬五(千)個單位,當然這個八萬五(應為八萬六千)是我們評估的數字,發展商何時推出、如何銷售,這是市場的行為。整體來說,現時的市場的確是處於一個比較不穩定的情況。正如我在今年年初公開說過,我都提(醒)社會,第一,樓市上行的空間有幾多呢?下行的風險會不會增加了呢?這些都是市民應該要關注的。但每一個置業的人士、買樓的人士,每個人風險承擔的情況可能不一樣,他們自己要有盤算,他們都要考慮,無論在任何時候,上行的空間和下行的風險的變化對他們的影響。由於我是負責房屋政策的局長,所以不適宜討論樓價,無論任何時候,我都提醒市民要想清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

記者:現時公屋的建屋量少於目標,會不會擔心三年上樓的目標會越來越難?而且,其實現時公屋的輪候時間已經去到平均3.6年,會不會覺得這個挑戰會越來越大?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公屋輪候時間方面,的確在過去兩年是逐漸逐漸的增長,現時去到3.6年的平均輪候時間,當然這個時間是指一般輪候冊,因為如果是配額及計分制,我們是沒有這樣的一個時間的目標。我們面對的問題在哪方面呢?第一,需求是不斷增加的,我們回看輪候人數的增長,現時兩條隊(伍)加起來是超過二十八萬(申請人),這較數年前增加了很多。第二,我們土地供應的難度亦增加了,特別是公營房屋項目,我們進行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包括規劃上的工作,如果有些地塊需要改劃用途,城規的過程和社區的諮詢,都可以這樣說,所有的項目我們所遇到的都是複雜了和所需要的時間長了,所以令到供應方面亦都緊張、比過去都緊張。所以,在供求兩方面的挑戰都是大了的時候,客觀效果當然是令到「上樓」時間長了,但無論如何,在房委會(房屋委員會)方面,我們能夠掌握到的因素,我們盡量去做好。在建屋的項目方面,亦都面對一般建造業所面對的問題,包括勞工供應力度不足,或者近期公屋發生食水含鉛事件,這個大家都知道,這也令到我們要就承判商作出一些跟進,這方面我們也要考慮對公屋興建方面會不會有任何的影響,但這些全部都是我們在盡量控制不同的變數、盡量增加建屋量和在速度方面,我們會盡量做。

記者:……有沒有預計過上樓的年期會比現時一般輪候冊三年的年期長呢?有沒有這個預測呢?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我們很難作一個預計,為甚麼呢?如果一般而言,多了人排隊,即是申請(公屋),好像應該是需求會增加了,會不會就這樣加長了?但並不是必然一定。為甚麼呢?排隊(申請)的人士,可能在未來數年由於本身家庭、個人的經濟情況有所改變,當到他們(獲編配公屋)的時候,他們是否仍符合(編配)條件,都不肯定,仍有變數。第二,亦都要視乎未來數年社會環境的轉變,有些人士,可能現時覺得需要有公屋的需求,但數年後是否仍有需要,也很難說。所以,很難單單以現時的數字,即輪候人數的增加,直接地去推算出輪候時間。此外,在輪候時間方面,亦很視乎我們有甚麼單位提供。一般市民心目中的輪候時間是最後取得的單位(的時間),但他們最後取得的單位可能並非他們的第一個選擇,因為他們不要第一個選擇,而要第二個或者第三個選擇,所以他們心目中的(輪候)時間長了。我們現時說平均三年左右(的輪候時間),是指第一個編配(單位),是電腦編配出來的。有些市民他們喜歡某個地區的單位,亦都有一些比較大的家庭,現在來說,大單位在供應上沒有太多,所以他們的輪候時間會長一些。所以有很多不同的變數,令到不同類型的申請者,他們實際上需要等候的時間,或感覺上需要等候的時間,有所不同。



2015年10月31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3時16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