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十月九日)出席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舉辦的建築廢物業界諮詢大會後,就加強管理建築廢物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環境局局長:大家好,今日這個研討會反應很正面,與建築廢料相關的業界人士經過一個很好的討論,針對建築廢料如何能夠適當處理,以及減少堆填區和填料庫的壓力方面,提供很多正面的意見。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三方面:第一,是大家都支持「污者自付」的原則,香港的建築廢料按量收費在香港來說,是第一個這樣的收費。在○六年開始之後,其實成效是顯著的,不過經過多年後,大家都覺得是適當的時候作出費用調整,因為堆填區等營運的費用亦是與時俱增,因此如何保持對業界減廢的推動力是需要作出適當的調整,同時也要體現「污者自付」的原則。第二就是,當有建築廢料收費調整的時候,大家都關注非法棄置的問題,業界的朋友亦提出一些善用科技的方法,例如利用全球嶼P系統定位的方法,簡稱GPS,這些都是類似的方法我們政府部門會作出一些嘗試、試驗,希望和業界的合作能夠找到一個方法更加貼近香港的情況,做到一個適當的平衡。第三就是,我們除了推動減廢,同時業界亦提出一些配套的要求。我們亦留意到香港建造業議會,CIC,亦正在做一個與建造業界相關的顧問研究,針對業界幾個重要議題,當中包括環保減廢的措施可如何與時並進。我在此亦鼓勵業界與CIC多點溝通,在加價以外同時亦有適當的配套。最後我亦想補充一點,今日與會的朋友亦提出一點,建築廢料不只是大型工程的挑戰,在個別的家居裝修也有不少建築廢料產生。大家都覺得市民大眾可以出一分力,對設計以至裝修的要求上,都可以更加重視惜物減廢,一個簡約設計的文化,令大型工程或小型工程都可以盡量減少建築廢料。

記者:關於加幅方面,政府是否有一個腹稿想加至多少?加了費用後會否轉嫁給消費者?

環境局局長:第一是按「污者自付」的原則,這是一個大方向。當有收費的時候,其實相關的持份者,例如業主,相關人士在不同程度分擔責任,這是一個大原則。至於你說收費的細節,相關政府部門接下來與業界會有溝通,以釐定一個適當的收費,之後再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報告。不過在此也有一些數字可以與大家分享,例如,堆填區現時(建築廢料)的收費是125元一噸,現時我們用「污者自付」的原則的話,大約是200元一噸,因此如果我們體現全數「污者自付」的話,(收費)差不多升大約八成至一倍左右是能夠做到這個效果。

記者:局長,你提到擔心非法傾倒或非法處置的問題,如果一旦提高收費的時候,當局的應對是怎樣?可否多談談這方面?

環境局局長:政府是了解這方面的關注,業界亦有這樣的意見,因此相關的部門包括土木工程拓展署已開展了相關的試驗,善用現代科技,即剛才提及的GPS全球定位系統的科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監察這些物流的去向,減少棄置事件,這方面我們是認真應對,最重要是與業界溝通,能夠找出一個適合香港的運作方法。

記者:加幅是否傾向貼近成本?

環境局局長:這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我們政策上盡量體現「污者自付」的原則,而第二方面是透過加價的調整,能夠有適當推動力,鼓勵業界更加重視惜物減廢的文化。這兩個考慮,我們會與業界商討如何落實加幅的細節。

記者:剛才提及政府需加價約一倍才能收回處理建築廢料的成本,業界對這方面的看法是怎樣?

環境局局長:剛才與會者仍未討論到加幅的細節,我們會以務實方法(處理)。今天是我們其中一個階段,與業界溝通。稍後,我們會抓緊機遇與業界商討,包括時間表和加價幅度,才向立法會報告細節。

記者:是否想配合都市固體廢物徵費,與這個收費的調整一起推出?希望何時正式落實?

環境局局長:有關時間表方面可分為兩部曲。根據香港資源循環藍圖(《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我們的目標是於今年作較全面的討論,盡快於今年內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報告細節,爭取於下年做到相關法例調整的過程,這是第一步。當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再遲一步落實時,是另一機遇再檢視這兩項收費如何作協調。

記者:香港資源循環藍圖方面,之前訂立了中期目標於二○一七年減廢兩成,現時進度是否不理想,因此推出這兩項收費計劃?

環境局局長:簡單來說,我們藍圖的時間表內,檢討建築廢料收費早已被納入在內,這是早已安排的行動。

記者:是否會於今年年底有確切的時間表提交立法會作匯報?

環境局局長:我們會盡量爭取時間與業界作充分溝通,如能達致比較滿意的方向,我們會盡量爭取於今年向立法會匯報有關進展。

記者:一倍的增幅,有沒有信心可爭取業界的支持?

環境局局長:這是我們和業界要考慮的。現時(建築廢料)在堆填區的收費是125元一噸。基於現時相關的數字,我們的運作費約為200元一噸,因此這未至於是有一倍的分別。不過,這都是基於「污者自付」的原則,作為考慮的基線與業界商討。大家都要明白,這收費由二○○六年到現在二○一五年仍未曾調整,要補足差價的話,大家應可理解。

記者:可否談談GPS如何監察非法棄置的問題?具體是怎樣做?

環境局局長:細節方面,稍後業界朋友可作補充。GPS並不是全新的科技,不過,我們於試用時,要與業界多作溝通,如何能夠在應用上做到適當的監察,同時,大家也明白,我們要多作平衡。如剛才業界也反映對私隱的關注,例如進行監察時,如何平衡司機在私隱方面的訴求,這正正是我們需要和業界討論和透過試驗,好好了解和處理這些問題。

記者:但將來整個GPS的成本是否由政府承擔?

環境局局長:現時許多新科技的價錢相對來說未必是那麼貴,所以價錢當然也是一個處理成本方面的考慮,但剛才我提及到,一些運作的細節,如平衡私隱和監察方面,是需要多點時間和業界溝通的。

記者:這是否暫時可以做到的唯一一個辦法?

環境局局長:大家也許留意到,在過去一、兩年,我們有一些新的法規加強打擊非法棄置,基於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想想有何新的方法,包括善用科技,以加強監察。同時,大家也許有留意到,我們最近在一些非法棄置建築廢物的黑點新增了閉路電視裝置,可見我們是多管齊下應對這個問題。

記者:局長,可否具體談談,是否根據「污者自付」的原則,政府傾向全數取回成本,不會繼續補貼?

環境局局長:這是一個適當的基線來討論收費的條件。

記者:可否談談現時堆填區的情況?「垃圾圍城」的情況是否仍然嚴峻?

環境局局長:我們的做法,是根據資源循環藍圖內的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來逐步推展我們藍圖的工作,以達致減廢目標。大家要明白,堆填區在香港地少人多的情況之下,始終要盡量珍惜和善用它們的空間,這是我們的一個大方向,透過不同的政策以做到減廢。當中建築廢料佔現時堆填區約四分之一的容量,其實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一方面,現時有不少建築廢料,約九成或以上是惰性廢料,已分作填料;餘下的數個百分點,對堆填區而言仍是相當大的數量,所以我們要多管齊下以應對建築廢料的減廢,讓我們堆填區的空間更能夠得到善用。

記者:政府的基線是否傾向收取200元或更多?

環境局局長:可以這樣說,如以「污者自付」的原則能夠讓我們收回營運成本,這是一個和業界討論基礎的開始。

記者:如業界不贊成,認為太貴的話會怎樣?

環境局局長:這留待稍後和業界討論時看看有什麼進展。

記者:若果不加費,是否難以達到藍圖的目標?

環境局局長:今日我們與業界的溝通,大家都支持這個大方向,細節包括加價的時間表、有否準備期,以至加費的確切數額等細節,歡迎業界與政府一起討論。

記者:但用者自付原則一直未如理想,政府如何具體地加強執法方面?具體細節如何執行?

環境局局長:事實上,建築廢料收費的成效在過去一直來說是不錯的,不單只在減廢方面,在初期落實數年,減廢的幅度差不多有一半,相對收費前三年,平均來說,每日建築廢物的棄置量約6,600噸,收費之後,下跌至每日約3,000噸,減幅的量是大的。同時,大家要明白會有非法棄置(建築廢物)的情況,我們透過不同方法盡量令到這個問題能夠減少。

記者:剛才你仍未回應是否難以達到藍圖的目標,如果不加價的話?

環境局局長:這是藍圖其中一項措施,我對(建築廢物)加費方面,透過今日以至之前與業界的溝通,大家對這個大方向的支持程度是幾好的,我對這方面持正面的態度,可以幫助落實藍圖的目標。

記者:有否過去一年建築廢物每日的棄置量?二○○六年每日的棄置數量約6,600噸,現在的棄置數量是多少?

環境局局長:實質數字方面,如有需要,我的同事可以補充。基本上,因為有不同原因,包括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未有加費、建築界的蓬勃情況,簡單來說,最近數年建築廢物棄置在堆填區的數量平均每年有百分之五的增幅,這是可以供大家參考的數字。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5年10月9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0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