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總結新學制中期檢討
************

  教育局發言人今日(六月二十九日)表示,新學制中期檢討已經完成,並總結各項課程、公開評核及與相關系統層面的建議。

  發言人表示,在確保學生最大的學習利益,保持香港中學文憑的國際基準及認可,以及維持新學制穩定的大前提下,課程和系統層面的建議如下:

* 高中課程的「七個學習宗旨」是學界的共識,但會因應世界及社會的不斷轉變,與時並進,作出適當的修訂;

* 高中課程三年總課時由2 700修訂為2 400±200小時,讓學校因應校本情況作彈性規劃,同時符合國際認可;

* 「其他學習經歷」總課時由15-35%修訂為10-15%,讓學校規劃課程時有更大彈性;

* 為讓學校生態穩定、學與教更有效及初、高中課程銜接順暢,維持現行高中課程架構(即4個核心科目+2或3個選修科目+「其他學習經歷」),同時更新、優化及/或釐清24個高中科目的深廣度,以回應學校的關注;此外,不建議把組合科學轉變為「半科」;

* 40個應用學習課程,包括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有助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當中已有12個課程與資歷架構掛u,並會探討將更多課程與資歷架構掛u;「提早在中四開辦應用學習課程」的試點計劃已於2014/15學年展開,以增加學生學習的選擇和彈性,現正就此計劃的施行收集持份者意見;

* 鼓勵高中學生(特別是能力較強的)修讀三個選修科(最多四個選修科),以助升學或就業;而對職業教育有興趣的學生亦可考慮修讀「應用學習課程」;以及

* 為確保高中與高等教育能順利銜接,會加強與大專院校的聯繫,鼓勵他們訂定更多元和清晰的收生要求,例如「最佳五科」或「最佳六科」成績;提高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單元二,以及應用學習的認受性;鼓勵學界善用現有的「多元進出」機制,讓學生修讀切合不同能力和興趣的課程。

  發言人續說,考慮學生和教師的工作量,在確保課程目標、國際基準和大專收生的要求,公開評核方面建議如下:

* 在24個高中科目中,優化17科的公開考試,例如調節比重或考試時間、增加題型或合併考卷等;

* 24個甲類科目,簡化校本評核並在14科實施;

* 為便利本地和海外大專院校的收生考慮,維持甲類科目的評級制度,即1、2、3、4、5、5*、5**;以及

* 將學生在「應用學習」科目取得的成績匯報,由現在「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兩個等級,再細分為「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I)」和「達標並表現優異(II)」。「達標並表現優異(I)」的表現水平等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甲類科目3級的成績,而「達標並表現優異(II)」的表現水平等同4級或以上的成績,並於2018年文憑試生效。
 
  課程發展議會主席楊綱凱教授說:「新學制下的高中畢業生在大學/大專或在職場上的積極和良好表現,反映高中課程的學習宗旨已大致達到。根據調查發現,學生認為個人努力、興趣及教師的教學方法,才是他們在文憑試中獲得成功的三個首要因素,正好打破過多課後補課和私人補習的迷思。」

  他續說:「完成中期檢討並不是完善學校課程的終結。反之,在『學會學習2.0』下,課程正進入另一個新階段,我們需要與時並進,持續優化中、小學課程,幫助學生邁向成功。」

  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主席石玉如說:「課程及評估是學生整全學習經歷的一部分。在『學會學習2.0』下,我們將繼續與課程發展議會和教育局緊密合作,確保課程和評估在持續更新的過程中保持一致性。我們亦會繼續優化現行的考試質素保證機制,並探討如何善用考試的資料數據,令學生的學習有更大助益。」

  教育局將繼續為學校提供支援,以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共同建立專業力量,優化新學制的推行。

  高中課程及評估是新學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自二○一二年十月起,已分階段及持續檢討新學制,優化高中課程及評估的推行,以及與新學制銜接等相關事宜。各個階段的檢討均以學生學習利益為中心,並秉持專業原則。短期檢討已迅速回應了學校實際的關注事項,如學生和教師的工作量。中期檢討則作全面的檢視,以回應近期社會的宏觀變化,如經濟、科學、科技及社會發展等。

  各階段檢討建議的詳情可參閱教育局網站(www.edb.gov.hk/nas/review),相關的學校通函將於七月初發出。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5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