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本港吸毒情況持續呈現回落趨勢
**************

  禁毒常務委員會在今日(六月十九日)舉行的季度會議上,檢視了本港二○一五年首季的吸毒情況。委員得悉本港的吸毒情況持續呈現回落趨勢,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和青少年吸毒人數均較去年同期錄得跌幅。

  根據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檔案室)的最新資料顯示,二○一五年首季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11%(由3,335人減少至2,972人);而首次被呈報的吸毒人數亦減少2%(由558人減少至547人)。

  被呈報的二十一歲以下吸毒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25%(由297人減少至224人);而首次被呈報的二十一歲以下吸毒人數亦減少12%(由138人減少至121人)。

  檔案室的最新數字顯示,首次被呈報的吸毒者的「毒齡」(即由初次吸毒至被檔案室呈報機構發現的時間)中位數為5.1年,而二○一四年全年為5.2年。

  委員在會上亦檢視了本港二○一五年首季有關吸毒的其他統計數字。

  被呈報的吸食危害精神毒品的人數繼續高於吸食麻醉鎮痛劑的人數,但兩者的吸食人數都較二○一四年同期有所下跌。吸食危害精神毒品和麻醉鎮痛劑的人數分別由1,880人下降至1,670人,及由1,742人下跌至1,648人。

  在被呈報的吸毒者中,海洛英仍然是最常被吸食的毒品,但被呈報的吸食人數較二○一四年同期下降了5%(由1,742人減少至1,647人)。

  氯胺酮(俗稱「K仔」)仍是最常被吸食的危害精神毒品,被呈報的吸食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9%(由840人減少至684人),當中二十一歲以下的年青人佔14%。

  大部分種類的危害精神毒品的被呈報吸食人數均錄得跌幅,包括三唑侖/咪達唑侖/佐匹克隆(俗稱「白瓜子」/「藍精靈」)下降19%(由335人減少至273人)、可卡因下降16%(由216人減少至182人)、大麻下降14%(由111人減少至96人)、咳藥下降4%(由113人減少至109人),而個別危害精神毒品的吸食人數則有所增加,包括「搖頭丸」上升63%(由8人增加至13人)及甲基安非他明(俗稱「冰」)上升8%(由587人增加至634人)。

  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張建良醫生說:「雖然本港整體吸毒人數持續下跌,但吸毒者的『毒齡』仍然高企,我們的抗毒工作不會因而鬆懈。」

  他說:「由於危害精神毒品對吸毒者的健康可造成嚴重的損害,吸毒隱蔽化的情況仍是值得關注的課題。我們會繼續加強宣傳,提升公眾對毒品問題的認知,並鼓勵社會人士,特別是家長和前線人員,在預防吸毒和及早辨識及介入方面擔當更積極的角色。」

  他續說:「此外,我們亦會繼續鼓勵有毒品問題的人士及早求助。例如他們可透過二十四小時電話熱線186 186,或利用智能電話,以WhatsApp或微信應用程式,發信息至98 186 186求助。」

  禁毒專員許林燕明表示,政府會繼續循五管齊下的禁毒策略,包括教育宣傳、戒毒治療及康復、立法和執法、對外合作和研究,全面打擊毒禍。政府亦會密切留意最新的毒品形勢,採取相應行動打擊毒品問題。

  許林燕明說:「我們注意到不少青少年因誤信自己就販毒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會較成年人輕,因而被毒販利用販毒。就此,我們會加強宣傳,以糾正有關青少年販毒刑責的謬誤。」

  暑假將至,許林燕明鼓勵青少年多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遠離毒品。禁毒處會加強禁毒宣傳工作,包括推出一輯全新的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聲帶,鼓勵吸毒者盡早尋求協助。相關宣傳及廣告將於暑假陸續推出,並會在公共交通工具、娛樂場所、互聯網和社交平台播放及展示。



2015年6月19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03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