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出席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2015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三月十四日)下午出席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2015的致辭全文:

周(一嶽)主席、陳(美潔)總監、各位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的同事,各位領事、各位嘉賓、各位在場的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今日參加平等機會委員會所舉辦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活動。

  當然談到消除種族歧視,我們不應是在單一天,而是每一天都實踐。但為何每一年都有特定的一天呢?我相信是給我們一個機會去提醒自己,提醒社會,我們重視這個問題,亦給我們機會去反思我們在消除各方面不同形式的歧視做得怎樣。

  平等、共融、公義是每一個社會(包括香港)應有的核心價值,香港作為一個東西交匯、多元文化的國際都會,應在促進種族共融及反歧視方面更為進取,以作一個開放城市的典範。

  本地不少少數族裔朋友的上一代(有些甚至於多代)已經在香港落地生根,對香港這個家作出了不同的承擔。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及機會的地方,少數族裔市民應有不同渠道去發展所長,為社會作出貢獻。

  香港在二○○八年七月通過了《種族歧視條例》,在一年後,即二○○九年七月生效,規定在僱傭、教育、貨品、設施及服務的提供、處所的處置或管理、參選、投票等各方面,如基於歧視,騷擾及中傷他人,即屬違法。法例生效以來,平機會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好像今天這樣的宣傳推廣工作。

  政府方面亦確保各部門和資助機構在政策、程序、服務的提供、設施的管理等,符合法例的要求。在運輸和房屋方面,我們在監管各公共交通服務在操作和管理上,以及在公共房屋的編配和管理上,都要恪守法例的規定和精神。

  去年,政府委任了一位少數族裔人士加入交通諮詢委員會,希望在交通政策上多一個少數族裔的角度。

  目前房委會及房屋署網頁有六種少數族裔語言,包括印尼語、印度語、尼泊爾語、菲律賓語、泰語及烏爾都語,提供有關公屋的一些基本資料;對親自來到房委會查詢的少數族裔朋友,房委會客務中心聘有兩名巴基斯坦裔的接待員提供服務,亦安裝了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的電腦軟件連網絡攝影機,為其他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即時翻譯服務。

  我剛才提到的都是起碼要做的,我不是指只做到法例要求的,不違反法例便足夠。我想談談房屋方面。房屋問題我相信困擾不少香港市民,特別是少數族裔,可能他們在尋覓租住房屋時,特別是家庭人數較多,公屋供應方面較大的單位現在是比較缺乏,這個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供應不足夠租金自然會比較高昂,令很多香港市民,包括少數族裔人士都要負擔多些。所以我們要在整體的富戶政策方面要多下工夫。在了解少數族裔的住屋需要方面,在兩年前我們進行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時,我們也安排了與有關的關注團體會面,我希望將來可以再多做一些。

  行政長官在他的二○一四年《施政報告》提出要加強對少數族裔的支援服務,特別是針對學習中文方面,以利其融入這個以華人為主流的社會。其實學中文、教中文對我們這些自出生便以中文為主的人好像是很自然的事,但對不是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士,中文是困難的,廣東話也可能是很困難的。教中文也是,對以中文為第二語言的人士,也是不容易教的。以前我在香港教育學院時非常強調,我們要發展一套適合香港,適合非華裔人士的課程。但是如果能提升語言能力,能幫助少數族裔市民更好地參與社會。

  政府亦不時檢討公務員入職的語文能力要求,希望能盡量讓更多少數族裔市民投考政府職位。

  我們的確有必要不時檢討我們所做的究竟是否足夠。但說到底,歧視問題是多層次的、是深層的,有制度性、政策性、經濟上、文化意識上,甚至是在語言、行為。種族歧視不單只是種族(race),也牽涉到同一個國族的不同族群(ethnicity),甚至包括近期我們看到的,有少數本地市民針對內地人的行為。亦有時會牽涉往往與種族相連的宗教信仰。說到底,歧視是由於看到其他人與別不同,本來有不同(difference)應是強項,集合不同是力量的泉源,但往往變成了我們的弱項,因我們對不同的東西都恐懼,有不同看待,或做成歧視。所以在反歧視、消除歧視方面,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停下來,不應該只停留在法例的層次,我們應該要主動促進、擁抱文化多元和包容。



2015年3月1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8時52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