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二題: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及教科書
*************************

  以下為今日(二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葉劉淑儀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書面答覆:

問題: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一名助理教授最近發表的學術文章指出,雖然中學通識教育科(通識科)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幫助學生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但是香港中學文憑試通識科考試的《課程及評估指引》(《指引》)鮮見詳細論述多元文化或各宗教的具體異同。該文章亦批評現時市面上的通識科教科書關於多元文化或宗教的論述流於膚淺,例如多以負面刻板形象描繪某些宗教的教徒,而未有深入持平地探討少數族裔在香港的生活情況等。儘管教育局不認同教師於教授通識科時使用教科書,並多番強調教師教授通識科時不應只限於教科書的內容,惟教師仍然倚賴教科書教授通識科。該文章因此建議出版商在編撰通識科教科書時,應同時考慮多元文化專家或少數族裔的代表的建言,而教育局亦應要求該等教科書送審,以確保其質素。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教育局會否邀請熟悉多元文化的專家或少數族裔人士的代表檢視現行通識科《指引》內有關多元文化或宗教的部分,以解決上述的問題;如會,何時實行;如否,原因為何;及

(二)教育局會否重新考慮要求通識科教科書出版商把教科書送交教育局評審,以確保該等教科書達到基本的學術水平;如否,除不認同教師於教授通識科時使用教科書外,教育局還有哪些理據不要求該等教科書送審,以及該局有何其他的措施解決上述的問題?

答覆:

主席:

  就葉劉淑儀議員所提出問題回覆如下:

(一)通識教育科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讓學生擴闊知識基礎和加強對社會的觸覺,通識教育科課程涉及不同關於多元文化的議題,例如探討多元化身分對於香港居民的意義,以及從全球層面分析全球化究竟是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等。此外,課程文件亦有建議把宗教作為獨立專題探究的主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作出探討。教育局開發了關於多元文化、少數族裔的學與教資源,並邀請學者主持知識增益講座,為教師提供參考資料。

  現時正值新高中課程中期檢討階段,我們會緊守學生學習為本及專業的原則,仔細搜集及聆聽各方意見,包括相關的專家和持份者,使有關檢討更為全面。通識教育科在中期檢討的方案和長遠發展方向,預計於二○一五年七月公布。

(二)高中通識教育科鼓勵學生以不同角度和明辨性思考來處理當代議題,並以確實的證據和資料為基礎提出個人意見、判斷及建議。鑑於當代議題多是頗具發展性及仍在轉變的過程中,所以教師須靈活選取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而不應自限於傳統教科書所提供的內容去處理一些日益變化的課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亦應自行探索不同或新現的資料,研習時才能以確實的證據和資料來分析及作出合理的判斷。基於以上考慮,我們認為以傳統課本的方式處理通識的學與教並非最佳的選擇。所以,我們目前不接受有關「課本」的送審。

  我們一直透過「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ls.edb.hkedcity.net)免費為教師提供實用的、多樣化的課程資源、學與教素材,以及評估項目等,能對應課程不同部分,並不時更新和增潤其內容,以便教師能輕省地施教。此外,我們於二○一三年出版了《通識教育科課程與評估資源套》(《資源套》),就課程內各單元的學習重點提供了更具體的解說和建議探究例子,亦就支援教師使用《資源套》而提供一系列的跟進措施,包括編撰教學示例和評估項目。學校對《資源套》的回饋相當正面。

  我們會繼續透過教育局通函及教師講座,闡述學校選用優質課本和課程資源的要求和準則,並提示他們應謹慎考慮是否有真正需要選用未經評審的通識教育科學材,避免過分倚賴單一的學習材料;以及繼續透過校訪和專業網絡,蒐集學校間良好的學與教資源運用和管理經驗,以作分享和推廣。

  此外,為紓緩教師(尤其新任教該科的教師)的工作量,在短期內,我們正籌備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到位」的學與教資源,並配以適切的專業支援及培訓。我們會以二○一三年《資源套》為課程所作出的闡釋為藍本,編寫對應各單元學習重點的資源冊系列。各資源冊內容包括單元學習重點及示例,並會因應正在進行的課程修訂諮詢結果而調節內容,以涵蓋三年課程內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概念,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材料、議題探究示例和參考資料等。各資源冊將於二○一五年分階段完成並派發學校使用,並會繼續適時更新。

  我們相信上述的措施,將有助減少教師和學生對坊間未經評審的通識教育科「課本」的倚賴。

  長遠而言,教育局會研究接受該科課本送審的可行性,以及訂定配合該科獨特學習要求和內容的課本評審要求和準則,以達致質素保證。



2015年2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