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六題:公共屋h廚餘回收試驗計劃
*******************

  以下為今日(十二月十七日)立法會會議上馮檢基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由二○一二年十一月至本年七月,與3個環保團體合作在14個公共屋h推行廚餘回收試驗計劃(試驗計劃)。據報,房委會在試驗計劃結束後不再在該等屋h進行廚餘回收工作。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每個上述的屋h(i)有多少個住戶參與試驗計劃、(ii)採用的回收廚餘方法、(iii)在有關期間平均每月收到的廚餘數量,以及(iv)處置廚餘的方式;

(二) 試驗計劃的檢討結果,包括回收模式和流程遇到甚麼問題、宣傳及教育工作是否足夠、試驗計劃是否具成本效益,以及市民有否養成廢物分類回收的習慣等;及

(三) 有否制訂在公共屋h推行廚餘回收的計劃;會否在所有公共屋h正式實施廚餘回收計劃,以及按各屋h的限制採用不同的廚餘回收模式;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一直透過各種計劃、措施,致力在各公共屋h推動減廢回收。問題提及的廚餘回收試驗計劃(試驗計劃)是其中一個計劃。在該計劃下,房委會自二○一二年十一月起和三個環保團體合作,分階段在14條公共屋h試驗廚餘回收,至二○一四年七月底結束。我現就馮檢基議員問題答覆如下。

  試驗計劃涵蓋14條公共屋h,參與的住戶合共約3 200戶。試驗計劃推行期間廚餘回收總量達640公噸。計劃下的廚餘回收模式主要分為「h內處理」和「h外處理」兩個類別。其中13條屋h,包括麗閣h、天華h、天慈h、南山h、清河h、俊宏軒、麗安h、安蔭h、新翠h、梨木樹h、啟田h、慈正h和天晴h採用「h外處理」模式,將回收的廚餘運往新界一個中央廚餘處理工場,轉化為魚糧。另外,藍田h則採用「h內處理」模式,在h內空地利用微生物將回收的廚餘轉化作堆肥,供h內的社區園圃使用。

  試驗計劃的實踐令我們了解到,「h內處理」模式一方面受制於各屋h的地理環境,另一方面其回收模式所涉及的人手及運作成本較高,處理廚餘的回收量有限,亦因臭味滋擾和壎芚弘暋D,而難以覓得合適的地方作「h內處理」。因此,「h內處理」模式可能較難得到h內居民的廣泛支持而持續地執行。相比之下,「h外處理」模式比較符合成本效益,並比較有可能在居民間廣泛而持續地執行。

  總括而言,試驗計劃令參與住戶的環保和回收意識有所提升。因此,房委會會考慮在個別適合的屋h推行「h外處理」廚餘回收試驗計劃,推動減廢回收。我們正與合適的廚餘回收承辦商商討,計劃詳情有待敲定。

  房委會關心的不只是廚餘。就減少各類廢物而言,房委會正加強推動源頭減廢,透過各項推廣活動,例如「屋h是我家 減廢靠大家」的大型環保減廢推廣活動,加強源頭分類工作,把廢料循環再造,以減少公共屋h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



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