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教育局副局長就「制訂政策時需以『港人優先』為依歸」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今日(十二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制訂政策時需以『港人優先』為依歸」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再次多謝各位議員就這議案和四項修正案所作的發言。

  正如我在上星期開場發言時指出,政府明白兩地居民頻繁交往所帶來的影響。兩地本是同根,多交往是自然不過,更為兩地帶來不少經濟及其他好處,但兩地居民都需要作出適應,以減低對大家生活的一些影響。

  在教育方面,有議員關注「雙非嬰兒」近年對學位的需求。在港出生的20萬第二類兒童本身是香港人,雖然目前確實為本港的教育服務帶來了一些短暫性的問題,但我們已採取具彈性的應對措施。我們明白部分本地家長的憂慮和關注,並繼續會與學界保持聯繫,應對挑戰。

  香港現時幼稚園教育由私人機構提供,特色是靈活多元,適應力強,能迅速回應家長的需求。在收生安排上,我們必須尊重家長按需要所作的選擇,這一點鍾樹根議員上星期已提及,而幼稚園取錄學生方面則屬校本決定。我們知悉幼稚園普遍以「就近入學」的原則收生,盡量避免幼童上學時須舟車勞頓。教育局已落實改善措施,協助幼稚園完善收生程序,大家亦應該見到今年的排隊情況已有所改善。

  小學方面,我們預期小一跨境學童對學位的需求將於二○一六/一七至二○一八/一九達到高峰,然後逐漸回落至一個穩定水平,故有關的小一學位需求情況屬過渡性。

  我們在二○一五年度會繼續執行為跨境學童提供的統一派位修訂安排,「分流」跨境學童,紓緩跨境學童對個別校網的影響。

  不少議員討論到專上院校招收非本地學生的政策。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必須廣納四方人才,確保我們的工作人口具備全球視野以及融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優勢。根據現行政策,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副學位、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而言,院校可招收的非本地學生人數上限為核准教資會資助學生人數的20%。事實上,15,000個資助學士學位差不多完全收錄了本地生。非本地學生主要是透過核准學額以外的超收機制獲得取錄,並未與本地學生直接競爭資助學位,他們也需付出較高的學費,以承擔因為取錄他們的額外開支,所以我不明白范國威議員為何會懷疑香港大部分的教育資源不是用於香港人身上。

  至於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教課程方面,我們正正希望提升本地研究工作的質素,所以才希望吸納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現時教資會資助院校錄取研究生的原則是以學業成績和研究能力為基礎,擇優而取,而不會考慮學生的原居地。此舉有助吸納來自所有地區的頂尖人才來提升本港的研究水平,以及為院校的教學和知識傳承作出貢獻,從而確保有效運用公帑。事實上,現行的機制已提供了足夠而平等的機會給予本地有能力及有興趣的學生修讀研究院研教課程,我們亦鼓勵本地學生因應自己的興趣去修讀這些課程。

  部分議員亦對「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提出了意見。事實上,學者們對於推行「普教中」的成效未有共識。研究顯示,影響「普教中」成效的因素包括:教師流暢地運用普通話的能力、學校的語言環境,以及學生的社交圈子。故此,雖然在香港以外的大部分的華人社會已經是以普通話教授中文,我們的中、小學仍然可因應校本情況,採用粵語及/或普通話教學。而不論學校以普通話或粵語教授中國語文科,教育局都向學校提供相關的專業支援及培訓,以強化中國語文科的教學成效。議員關心香港學生的福祉,所以在不同場合,包括在議會內,都就不同課程提出不同的意見,無論是「普教中」,抑或「通識科」,我在此重申,我們必定會從專業角度考慮各位議員的意見,並只會以學生的長遠利益為依歸。

  在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社會關注持續增長的旅客人數對民生影響。就此,特區政府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亦正積極增加香港的接待能力。行政長官在今年四月表示,特區政府正研究調控旅客人數增長和旅客結構的辦法,並會在與中央政府和內地相關部門磋商後盡快公布結果。特區政府亦於六月與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進行的工作會議中,向中央政府反映香港社會就「個人遊」議題的各方面意見。在開徵陸路旅客入境稅方面,正如我們早前已多次表明,有關建議並不可行。旅遊業界亦普遍反對有關建議,認為會打擊旅遊、零售及飲食等行業,影響深遠。

  最後,少數族裔方面,教育局致力幫助非華語學生盡早適應本地教育體系和學好中文。由二○一四/一五學年開始,教育局為中、小學提供「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學習架構」),從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進一步照顧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作第二語言」的需要,幫助他們銜接主流中文課堂。政府亦由二○一四/一五學年開始,大幅增加學校的額外撥款至每年約二億元,協助學校推行「學習架構」和建構共融校園。民政事務總署(民政署)亦透過各區民政事務處的地區網絡,以及非牟利機構和地區團體,為少數族裔提供支援服務。民政署已於今年下半年推出了四項措施,包括:(一)在葵青區設立一間新的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二)在所有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和分中心設立青少年專責小組,提供切合他們興趣和需要的專設計劃;(三)推行少數族裔青少年大使計劃,藉此與他們接觸,了解其需要和困難,並在有需要時安排轉介;以及(四)民政署增聘熟悉少數族裔文化和語言的員工,以加強服務。

  主席,兩地頻密的交往,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勢,更加對香港的經濟及社會長遠健康發展,發揮正面作用。我希望在交流的過程中,兩地市民可以理解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以積極、慎重及互諒互讓的態度處理兩地的事情,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

  特區政府會繼續關注有關事項,並以香港社會和市民大眾的整體利益為依歸,適時採取有效措施,平衡對不同人士的影響,釋除本地市民可能產生的疑慮。

  多謝主席。



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4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