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署理教育局局長就「還學生快樂童年」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十一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還學生快樂童年」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我再次感謝田北辰議員的原議案,黃碧雲議員、梁美芬議員、麥美娟議員、葉建源議員及莫乃光議員的修正案及剛才十二位議員的寶貴意見。我在開場發言已經指出,在過去十多年,我們已按部就班落實教育改革中各項優化措施,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愉快學習、均衡發展及健康成長。在這方面,政府的目標與社會大眾的願景是一致的。

廣泛諮詢 持續發展

  教育統籌委員會於二○○○年提交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報告,為香港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藍圖。報告是經過廣泛諮詢,採納了來自教師、學生、家長、教育團體、辦學團體、社會服務組織及商界的意見後寫成,反映了社會的共識,就是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善於溝通、敢於創新及勇於承擔。

  有議員建議訂立教育真正理想,重新評估現行教育制度、考試制度、課程內容和升學機制是否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標。我在此指出,教育局在釐定教育政策,推動教育發展的同時,也會持續評估我們教育系統各方面的效能及表現。舉例來說,在首個新高中課程及評估周期順利完成後,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於二○一二/一三學年共同進行新學制檢討,並於二○一三年四月公布短期階段優化高中課程及評估的措施。其後,更於本年四月提出了首批新學制中期檢討的建議,並透過不同渠道為中期檢討進行全面諮詢。這些短期措施及中期建議,回應了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關注,包括課時及課程內容,有助優化高中課程及評估,同時也體現新學制高中課程的最終目標,即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實現全人發展。

優化制度 正面動力

  剛才有議員都發言,關注學生面對壓力,我們認同傳統華人社會父母普遍對子女的學業存有較高期望,有部分家長甚至為子女追逐名校,安排過量的課外活動及額外而未必合適的作業及補習,議員亦提出過度催谷及操練學童會窒礙他們的學習興趣。正因為如此,我們無論在課程、考試制度和升學機制各方面,都盡量配置措施,以減少學生的壓力及確保教育質素。

  麥美娟議員在修訂動議中,提出精簡課程讓學生有更多課時培養個人興趣。其實,新高中學制已提供了一個寬廣、均衡而有多元化選擇的課程,希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需要,選擇合適的科目,打破傳統「文、理、商」分流的局面。在「其他學習經歷」下,學校會劃定課時,推動學生在「德育及公民教育、藝術發展、體育發展、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五個範疇的學習,以「重質不重量」的原則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學校必須以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為依歸,靈活調適以制訂校本課程,為學生及教師創造空間。小學和幼兒教育方面,我們在最近公布《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的更新版,提醒學校及持份者,必須關注學童的均衡發展,確保他們有充足的空間休息、遊戲及發展個人興趣,並能與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關係,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家都知道考試一定會帶來壓力,所以剛才多位議員都要求檢視考評制度,並特別關注全港性系統評估的影響。正如我在開場發言提到,我們已推行優化措施,包括延續隔年舉行小六全港性系統評估和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安排,一方面減輕小六學生在下學期要應付數個考試的壓力,同時保留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及系統評估的核心功能。我們也取消發放個別小學基本能力達標率,以及將全港性系統評估從小學表現評量中剔除,避免小學把基本能力水平百分率用作排名或相互競爭,減輕進行頻繁操練的誘因和壓力。我亦相信我們的專業教育團隊是會以教好我們的學生,而不是以考好全港性系統評估作為他們的目標。我們會繼續加強學校的專業培訓和支援,消減學校過度操練,並協助學校善用學生表現數據,讓全港性系統評估發揮更大的回饋學與教的效能。

照顧差異 愉快學習

  有議員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及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除了運用一般的拔尖保底策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外,教育局亦提供針對性的支援,讓他們投入學校生活及愉快學習。

  在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方面,我們一直有向公營普通中小學提供額外資源、專業支援和教師培訓。我們已在二○一四/一五學年開始,將「學習支援津貼」的津貼額增加30%。學校可靈活運用資源,增聘教學人員或助理提升學與教的策略,以及購買專業服務照顧個別需要,增強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效能。

  至於協助非華語學生方面,我們由本學年開始,為學校提供「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幫助非華語學生解決學習中文時面對的困難,促成他們融入主流中文課堂。我們亦會在高中階段為非華語學生提供與資歷架構第一至三級掛u的應用學習(中文)科目,以及繼續資助非華語學生參加國際認可的非本地中文考試,幫助他們銜接多元出路。

  莫乃光議員建議增加專上教育的學額,其實在二○一三/一四學年,適齡學生的學士學位課程入讀率達38%。連同副學位程度的教育計算,近七成的青少年已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我們會增加資助學士課程高年級收生學額共1000個。到二○一八/一九學年,每年將有5000名表現優秀的副學位畢業生可升讀資助銜接學位。

生涯規劃 多元出路

  為進一步支援學校為學生在中學階段就日後升學與就業作好準備,教育局積極推行生涯規劃;並增強與各持份者及相關機構的協作,推廣不同的職業教育及升學就業途徑。由本學年開始,我們為每所開設高中課程的公營學校提供一項經常性「生涯規劃津貼」,為教師創造空間,以更協調及有系統的方式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提供與工作有關的課外學習、與升學就業有關的學習經歷及活動。教育局亦會加強對學校的支援服務,包括為教師開辦專業課程及舉行升學就業及家長專題講座;提供專業交流平台;推出職場計劃和擴闊商校合作計劃,讓學生從體驗中學習,放眼世界。

增強抗逆 面對挑戰

  為讓學生透過生活體驗而提高心理素質,教育局推行多項計劃,包括小學的「成長的天空」計劃、與紀律部隊為中學合辦的「多元智能躍進計劃」、推動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學生大使-跳躍生命」計劃等,幫助學生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挑戰。我們明白良好的朋輩關係及校園生活會增加學生的快樂感。因此,教育局鼓勵全港學校制訂校本的「健康校園政策」,營造一個健康愉快的學習環境,加強朋輩互助,並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和正面的價值觀,處理生活上或會遇到的挫折及逆境。

家長教育 家校關愛同步

  有議員關心父母為子女安排太多市場上的遊戲小組和興趣班課程,擔心對兒童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我們認為,最到位和重要的是協助家長作出合適的選擇,兼顧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讓他們均衡地發展。有很多議員提及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對很多兒童來說,「家庭是快樂之源,家庭越開心,兒童亦會越開心」。因此,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否陪伴子女一起進行輕鬆的活動其實是讓兒童快樂的最佳方法之一。

  多位議員建議加強家長教育,其實家長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政府積極推行的一項跨界別的重點工作。我們透過推動家校合作,協助推行各項輔導、預防及發展性的活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們鼓勵學校為家長制定系統性的支援策略及提供家長教育,促進親子關係。我們透過成立「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鼓勵學校成立家長教師會,促進家校溝通,並向家長推廣教育政策和相關教育資訊,更設立區域網絡促進區內家長聯繫及交流。我們也為家長提供不同教育階段的資訊。針對幼稚園家長,教育局每年派發《怎樣幫助你在幼稚園階段的孩子》小冊子,協助家長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幫助孩子快樂成長,以及選擇優良的幼稚園。隨虓s學制的推行,教育局每年都為中三及中六學生的家長舉辦講座,介紹高中課程的理念及多元出路,並鼓勵家長讓子女按興趣選修科目或選擇升學或就業出路,亦傳遞「條條大路通羅馬」等正面信息,轉移他們固有「大學才是唯一成功出路」的傳統觀念。

  很多議員都提及起跑線,我在此重申我們絕不贊成這看法。學習不單是一個競賽,人生也不只是講求輸贏,父母是不應以贏在起跑線作為他們的目標,而應多些關心子女,了解他們的興趣、能力及需要,幫助他們選擇一條合適的學習道路。

總結

  主席,青年人是社會的楝樑,也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政府致力協助他們全人發展、健康成長。我再度感謝各位發言的議員,為協助青年人成長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我們一定會詳細考慮。教育局會繼續廣泛蒐集校長、教師、家長等持份者對教育制度的意見,並建基於已有的優勢,從學生的利益出發而作出長遠規劃。我有信心在家校合作、專業跨界別的共同努力下,必定可以讓學生愉快學習、發揮潛能。多謝主席。



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3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