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電影資料館「歡樂早場」十至十二月回顧「粵劇四大名丑」作品(附圖)
******************************

  當今粵劇的六柱制以文武生和花旦掛頭牌,丑生和武生鮮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但在粵劇發展最為鼎盛的二、三十年代,省港班各種行當人才儕儕,四大名丑廖俠懷、葉弗弱、李海泉及半日安各有千秋,能獨力叫座。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逢星期五上午十一時放映的「歡樂早場」,將於十至十二月選映「粵劇四大名丑」的作品,讓觀眾重溫四位著名丑生的銀幕身影。

  資料館將於十月三日、十日、十七日、二十四日及三十一日分別放映《十載繁華一夢銷》(1952)、《火燒連環船》(1951)、《董小宛》(1950)、《武松打虎》(1959)及《芙蓉傳》(1959);十一月七日、十四日、二十一日及二十八日將放映《孤兒救祖》(1961)、《戇姑爺》(1961)、《鴛鴦福祿》(1959)及《一把存忠劍》(1958);十二月五日、十二日、十九日及二十六日將放映《第八才子花箋記》(1960)、《血掌殺姑案》(1961)、《神蛇飛虎救正宮》(1961)及《飛天寶扇鬥神燈》(1962)。

  四大名丑之首廖俠懷擅演市井人物,不論男女老幼、盲跛聾啞皆形神俱似,口才犀利,更兼擅編劇和撰曲。廖氏人如其名,俠氣滿懷,創作不少針砭時弊、同情民間疾苦的新劇,故有廖聖人、伶聖之譽。在其遺作《十載繁華一夢銷》中,他飾演一個為求富貴不惜費盡心思的人,最後卻一無所有。本片是廖氏唯一現存的電影。

  二、三十年代盛行粵劇改良運動,葉弗弱與林坤山及伊秋水等諧星同被譽為「新劇鉅子」,他先後在「大羅天」、「覺先聲」等名班擔任丑生,長期與馬師曾、薛覺仙、白玉堂等合作,以官衣丑戲見長。葉弗弱唯一現存的影片《火燒連環船》乃當年鮮有的彩色製作,影片歷史人物眾多,場面浩大。他在片中演一代梟雄曹操維肖維妙,由意氣風發到狼狽頹喪,盡皆活靈活現。

  李海泉是舉世知名的武打巨星李小龍的父親,他原為佛山一茶樓的跑堂,在茶樓「唱單」時得名伶小生奕發掘,收其為徒。李海泉擅演爛衫戲,別創「煙喉」。他的「豆沙喉」配以濃重佛山口音,唱「龍舟」、「木魚」、數白欖等說唱曲式,既生鬼又別具風韻。他唱曲必以「呢拿」二字開頭,故有「呢拿丑生」之稱。在名編劇唐滌生自編自導的《董小宛》中,李海泉演活了卑鄙的科爾太監一角。在《武松打虎》中,李氏演武大郎,麻面佝僂,純樸老實,他用其獨特腔口叫賣燒餅,演技精湛。在與任劍輝及白雪仙合演的《芙蓉傳》中,李海泉飾演一名瞽師,並施展他獨到的唱龍舟技藝,極為難得。

  李海泉與馮寶寶在《孤兒救祖》中分別飾演尋訪失散妻兒的富翁和孤兒擦鞋童,最後二人發現最親的人就在身邊,兩位相距幾十歲的演藝天才在片中擦出溫馨火花。《戇姑爺》中,由任劍輝飾演的烏龍姑爺高中狀元後被尚書招為女婿,跟他早訂終身的未婚妻和李海泉飾演的養父千里尋訪。到底姑爺是假傻還是真懵?李氏在片中雖戲份不多,但他的演出諧趣鬼馬,活現名丑風采。

  今年是半日安逝世五十周年,其妻為著名花旦上海妹,同效薛覺先的「覺先聲」劇團,始任丑生,三人有「薛妹安鐵三角」之譽。半日安的微妙小動作、傻戇表情加上可笑又可親的風格,廣得觀眾愛戴。半日安與任劍輝、芳艷芬在《鴛鴦福祿》中鬧得笑話連篇,半日安生鬼的演繹為溫馨的愛情故事添上惹笑妙趣的「波折」。《一把存忠劍》改編自徽班名劇,乃新馬師曾傳世之舞台戲寶。壓軸戲〈斬經堂〉一節,新馬師曾大唱京腔,半日安表演訓子、逼子殺妻等古老排場,充滿史詩式的壯烈和悲絕。

  半日安在《第八才子花箋記》中演鬼馬多端的僕役,與鳳凰女飾演的婢女同為才子佳人穿針引線,製造不少笑料。《血掌殺姑案》中,半日安反串作頑固的惡家姑,求男孫心切,逼子納妾不果,跟他在《胡不歸》中飾演的文方氏有異曲同工之妙。《神蛇飛虎救正宮》講述半日安飾演昏君燕王,迷戀李香琴演的西宮姚妃,姚妃卻與國舅通番賣國。改編自《玉葵寶扇》的《飛天寶扇鬥神燈》,劇中一幕<大鬧梅知府>是半日安的拿手好戲,他與戰前花旦王譚蘭卿高手過招,精采絕倫。

  是次節目由電影研究員阮紫瑩客席策劃。除《火燒連環船》以國語配音外,其餘影片均為粵語對白。所有影片不設字幕。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票價二十元,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及一名陪同的看護人)、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信用卡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

  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七十四期《展影》。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頁: www.lcsd.gov.hk/fp/zh_TW/web/fpo/programmes/2011mm/film.html。



2014年9月2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15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