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九題:非華語學生教育支援
****************

  以下是今日(七月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鄧家彪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少數族裔人士向本人反映,本港的非華語少數族裔學生在文化、語言及教育需要上與本港主流學生有差異,加上當局對該等學生的教育支援不足,因此他們在學習方面遇到重重困難。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在二○一三/一四學年,就讀於中學和小學的少數族裔學生的人數及其佔學生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何,並按區議會分區及學校類別(即(i)公營主流學校、(ii)直接資助計劃(直資)學校及(iii)特殊教育學校),列出該等人數的分項數字(以附件一列出有關數字);

(二) 在二○一三/一四學年,就讀於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和小學的少數族裔學生的人數及其佔學生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何,並按區議會分區及學校類別(即(i)公營主流學校及(ii)直資學校),列出該等人數的分項數字(以附件二列出有關數字);

(三) 在二○一三/一四學年,受惠於當局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的教育支援措施的學生人數,並按支援措施列出分項數字;

(四) 在二○一一/一二、二○一二/一三及二○一三/一四學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數族裔學生的人數及其佔學生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何,並按區議會分區、學校類別(即(i)主流學校及(ii)特殊教育學校)和特殊教育需要類別(即有肢體傷殘、視障、聽障、言語障、特殊學習困難及其他障礙)列出該等人數的分項數字(使用與附件三相同格式的表格列出有關數字);

(五) 現時有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特別教育支援服務的中學和小學的名稱,以及當中哪些學校就此獲經常性撥款(按區議會分區分組列出);現時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特別教育支援服務的機構名稱(按區議會分區分組列出);有關服務的詳情和現時的使用情況為何;政府有否計劃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數族裔學生提供專門的學習支援;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六) 鑑於據悉部分少數族裔女學童的家長希望女兒可就讀女子學校,否則便會將女兒送回國就讀,當局有否了解有關情況及為該等女學童提供協助?

答覆:

主席:

(一) 根據每年收生實況調查收集所得的資料,在二○一三/一四學年,就讀公營普通學校和直接資助計劃(直資)學校的非華語少數族裔學生有7 761名小學生及6 953名中學生,分別佔有關學校學生總數的2.8%及1.9%。按分區及有關學校類別和特殊學校細分的非華語少數族裔學生人數分別見附件四和附件五。

(二) 我們致力鼓勵和支援非華語學生融入社會,協助他們盡早適應本地教育體系和學好中文,而非華語學生愈早開始接觸和學習中文,愈容易融入主流中文課堂。至於教學語言,一般來說,公營小學主要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初中階段,公營中學由二○一○/一一學年開始不再分為「中中」和「英中」;在確保學生學習效能的既定準則下,不同學校以至一所學校內的不同班別,採用英語授課的科目以及科目的數目都不同。另一方面,學校可選擇為採用母語學習的學生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註)。至於高中階段,中學會因應學生的需要、期望和能力,訂定各高中科目的教學語言,以幫助學生銜接多元出路。直資學校亦可因應學生需要自行設計符合本地課程要求的課程內容,包括訂定適切的教學語言。在多元校本教學語言安排,以及學校會因應非華語學生不同需要和情況,採用中文或英語教學的情況下,我們未能提供就讀於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和小學的少數族裔學生數目。

(三) 規劃教育支援措施時,家庭常用語言不是中文的學生均歸類為非華語學生。教育局在二○一三/一四學年為非華語學生提供的教育支援措施及受惠的非華語學生人數見附件六。

(四) 在二○一一/一二、二○一二/一三及二○一三/一四學年,就讀於普通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少數族裔學生人數見附件七。至於就讀特殊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少數族裔學生人數見附件五。

(五) 所有合資格的兒童,不論種族、身體或智能的狀況,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政府現行的政策是透過公營學校(包括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照顧所有合資格的學童的需要,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在《殘疾歧視條例》下,全港所有學校均有責任收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並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我們透過不同的支援措施,協助非華語學生盡早適應本地的教育體系和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此外,為協助學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包括非華語學生),教育局在向所有普通學校提供的常規資助之外,一直向公營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專業支援及師資培訓。簡單而言,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可同時受惠於支援非華語學生及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措施。

(六) 二○一四年《施政報告》宣布加強支援少數族裔人士,特別是幫助年輕的一代和新來港的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會。在教育方面,除學校課程涵蓋「尊重他人」、「了解世界」、「性別角色」等學習元素外,由二○一四/一五學年開始,我們會為取錄非華語學生的學校增加每年的額外撥款,其中一個目的是建構共融校園,讓學校在校內營造種族多元的環境、尊重文化和宗教差異,並加強與非華語家長溝通。我們鼓勵少數族裔學生入讀「主流」學校,這有助他們學好中文及融入社會。

註:公營學校在初中實施的「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包括在不多於兩科非語文科目採用英語教學。



2014年7月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0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