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四月十一日)出席「區區減廢咪洁v高峰會時,就回收基金及「三堆一爐」撥款申請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局長,可否談談回收基金如何運作?

環境局局長:政府推出了《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十年減廢計劃,當中五管齊下,其中一招是如何支持回收業以至乾淨回收。政府支持回收同樣是多管齊下的,包括教育、與不同持份者合作、宣傳、與學校配合等等,當中回收業的參與是相當重要的,很多業界,以至一般市民均反映,認為政府應在資源上多方面支持回收業更穩健及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成立了一個督導委員會(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多方面支持他們,考慮的包括土地、貨物起卸區碼頭、培訓,因為這會影響回收業的保險費用,也有人提及要考慮認證制度,當中如何有一個回收基金能夠補貼他們的行為,主流社會也是支持的。

  我們正構思回收基金如何具體運作,我們一直跟業界保持緊密溝通,看看如何透過機制最有效回應回收業界在香港的狀況。初步構思有一些原則,譬如我們希望透過善用公帑能夠提升回收業界的營運能力及業務範圍,提升他們的質與量,因為提升回收物料的質量,能夠更加保障他們有穩健市場的出路,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回收業)持份者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業界的從業公司,另一方面是他們相關行業的協會或商會,他們最熟悉行業的運作,也知道香港不同回收物料的回收困難及狀況,所以我們認為應透過這兩個主要的從業人士及協會,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堆填區的壓力,配合《香港資源循環藍圖》十年減廢的目標。

  具體方案方面,我們希望跟業界討論時能夠以項目為本的做法,即是由他們最熟悉的行業能提出一些建議,針對不同的回收物料,如何提升回收的質及量,並同時有出路。這個項目為本的做法,我們認為可透過(回收業的)從業員提出申請、建議,這具備最大的靈活性,容許他們有創意的空間,也配合香港的狀況。

  我們的初步構思是以配對基金形式運作,即是「五十•五十」做法,大家也要付出的,當然也可以有例外,如有個別狀況也是容許有彈性的,我們會有一個委員會負責審批過程,而這些項目也可以訂一個時間,譬如兩年的時期以觀察成效。我們明白行業有不同的從業員,有大、有中、有小,也有不同的回收物料。我們認為商會或協會也有其角色,因為如能從商會的角度進行一些項目,能兼顧更廣泛的不同從業員,不同大小(規模)也能兼顧,這可提升整個行業,幫助香港整體的回收效益。所以,如由商會或協會提出(項目),我們認為如適當的話可作全數資助。初步構思的金額,如由回收商提出的話,以五百萬元為上限;如以協會形式提出,可以一千萬元為上限。除了這兩方面之外,不單是回收基金,其他也要有配套,我們現在與業界保持溝通,希望完善整個計劃。

記者:今次回收基金方案是否為了下星期在工務小組可以「箍票」?下星期剩下的「一堆一爐」有沒有信心通過?如果未能通過,有何應變方案?

環境局局長:我們在不同場合也提到,審視香港當前的狀況,「三堆一爐」分布在香港東南西北不同角落是香港客觀、實際的需要,缺一不可。至於對回收(業界)的支持已經醞釀多時,《資源循環藍圖》去年提出時,我們一直與業界溝通。至於去年我們成立(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亦希望多管齊下支持回收業界從而減少堆填區的壓力。我們一直與業界商討及醞釀這政策,這主要是配合藍圖,今次提出回收基金的初步構思,我們今後時間會加緊與他們商討,希望盡快落實回收基金的措施。

記者:回收基金涉及十億元公帑,但局長你昨天選擇性找幾間傳媒公布,為何不公開交代這件事呢?這是否親疏有別?

環境局局長:(回收基金)現在仍在醞釀當中,希望多聽業界意見,我們在不同場合也會跟傳媒溝通,希望把信息傳遞給社會,我們也會掌握機會與不同的持份者溝通。

記者:就回收基金,因為八成中小型回收商其實都沒有合適的土地,可能他們都是在農地上營運的,申請不到這個基金,你對這方面有甚麼看法?

環境局局長:剛才已提及,我們是多管齊下進行的,回收基金是我們其中一個招數。我們的督導委員會將從土地、起卸區的碼頭,以至其他方面支援回收業,我們是多管齊下的。香港的土地珍貴、亦要善用,同時間支持回收業亦是他們其中一個訴求,因此我們除基金以外亦會從各方面去做。至於回收基金的運作細節,我們會與業界一直商討如何完善制度,現時只是初步構思。

記者:你剛才也指出回收基金商討已久,從報章看到已有很詳細的方向,其實在這個時候選擇公布這些方向,是否為下星期立法會(工務小組討論)「三堆一爐」闖關而取分?

環境局局長:過去差不多半年,在不同時候都有很多支持減廢回收的措施一直推出的,因此不是指今天或明天有一些措施,可以數數我們有不同的(措施)。最近我們與七個屋h做廢物按量徵費的試點計劃,早前我們亦在不同的中小學推動減廢教育推廣運動,今天我們有一個「區區減廢咪洁v(高峰會),這些都是我們在不同時候有很多減廢回收的政策。

記者:你對下星期工務小組通過餘下的「一堆一爐」是否樂觀,如果堆填區通過了,但焚化爐通過不了,你會否「分拆上馬」?

環境局局長:我重申政府的角色是為了社會整體利益去做,我們經客觀分析,「三堆一爐」是當前香港的狀況之下要維護減廢環保、公共壎矷A「三堆一爐」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理解與議員溝通,希望他們支持。

記者:局長,現在是否有足夠支持票?

環境局局長:我們過去在不同時間,都與立法會議員充分溝通,包括大家都知道,我們最近與(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的議員一同到歐洲考察相關的政策、以至相關焚化爐的基建,令大家對這事件更加理解,我相信越來越多議員理解香港「三堆一爐」的基本需要。我亦可以再重申,在歐洲一些最先進的城市或地方,焚化爐以至堆填區都是同時需要的,即是說減廢與基建是要並駕齊驅。在外地來說,談到堆填區,即使減廢成功到了某程度,堆填區仍是需要,而且一般來說要保持三十年,甚至更長的堆填區容量。因此目前香港的三個堆填區來說,在一年、三年、五年之內陸續爆滿,今次我們擴建堆填區整體來說是二十年左右,相對一些先進的國家和城市來說,我們現時的做法,相對來說,亦不是一個太大的訴求,算是一個平衡的做法。

記者:(回收基金)一千萬有甚麼用途?用於提升甚麼行業?可否說多點一千萬元會如何使用?

環境局局長:我說多一點內容,不單是一千萬元,另外譬如提供予行業從業員的資助,可以包括硬件及軟件,硬件是他們需要機器提升運作能力或需要物流方面的配套,例如車輛,這些都可以考慮。至於軟件方面,例如員工培訓、人手,甚至宣傳均可以做,軟、硬方面都可以支持。至於行業協會或商會方面,他們覺得可以提升整個行業的能力以至營業範圍,例如如果他們覺得需要一些認證制度可以令到整個行業規範更加好,透過基金可以支持商會或協會制定符合他們運作狀況的認證制度;或是一些從業員的培訓,令他們整個運作水平提升,從而減低整體行業,不論大、中、小公司運作的保險支出都是重要的,透過協會可以做到惠及整個行業的運作,減少各方面的開支,包括保險的開支,主要是透過協會或商會了解整體行業,不論大小規模、不同需要而進行一些項目,可以惠及整個行業。

  這堨i以補充一下,有些人問有關行業是否一定是商界,社企可不可以呢?我們的基金主要是能幫助香港回收,不論社企與否或是以商業原則為本,我們持開放態度,所以整體而言,不同人或不同公司都可以參與,整體製造綠色商機,同時減少堆填區的壓力。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2時02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