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二月二十八日)出席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過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去年初,政府根據二○一一年顧問研究的建議,提出透過調低東區海底隧道(東隧)收費和調高紅磡海底隧道(紅隧)收費的構思,即「東減紅加」,以達致把部分紅隧車流引往東隧,以紓緩紅隧的擠逼情況。

  當時的目標,是把紅隧繁忙時段的車龍縮減約三至四成,每日減少約4 000架次,以求過海車龍不再阻礙非過海交通。

  當時我們提出三個不同程度的「東減紅加」收費調整方案諮詢公眾,包括(A)根據資源管理為本的原則調整兩條隧道收費的方案、(B)按東隧和紅隧各自原有的收費結構調整收費的方案,以及(C)維持公共交通車輛收費不變的方案。

  其後三個月公眾諮詢期的結果顯示,公眾普遍認為,透過調整隧道費的方式,以促進過海隧道交通合理分流,是可接受的方向。不過,社會上對政府提出「東減紅加」,以及三個調整方案持不同的意見,未有一個清晰明確的主流看法。

  不少回應者關注東隧和附近道路能否容納「東減紅加」調整收費下新增的車流,以及會否導致區內交通擠塞比預期嚴重。相關的區議會尤其憂慮。

  也有部分業界及社會人士對在目前條件下推行「東減紅加」的實質效力存疑。更有人提出應納入西隧作三隧分流考慮。

  因應公憚疑鰝`,並由於交通情況在不斷變化,我們進行了最新的交通流量調查評估。結果顯示,東隧的平均每日行車量在去年(二○一三年)已增至約72 000架次。若再加上「東減紅加」下分流的約5 000架次的車輛,估計東隧的行車量會增至達77 000架次,相當貼近東隧的設計容車量,即78 000架次。有關增長趨勢可能會持續。

  另一方面,最新數據顯示,紅隧二○一三年的交通流量與二○一一年比較,下跌了平均每日超過3 000架次;我們估計當中有些原本使用紅隧的車輛可能轉用了東隧或西隧。

  鑑於紅隧和東隧最新的行車量此消彼長,又經全盤考慮公眾的意見和相關地區的關注,以及東隧一帶的最新交通狀況後,政府決定暫緩試行收費調整方案。

  在這塈琤眸楛j調,政府今次的決定,是暫緩試行提出的「東減紅加」方案,而非放棄透過隧道收費調整去促進過海隧道分流的政策方向。關鍵只在於選擇較佳的時機和配套安排,去推出落實措施。我們絕非認為紅隧車流有所減少,便等如塞車問題已得到紓緩而不用分流過海隧道的交通。相反地,如何合理分布三隧的交通流量仍是我們面對的實在課題。

  政府初步考慮,以二○一七年中環灣仔繞道開通為目標時期,屆時西隧連接道路的擠塞問題可望得到紓緩,讓我們在制訂過海隧道交通合理分流整體計劃時,把西隧的因素一併考慮在內。同時,東隧擁有權亦會於二○一六年八月移交政府,屆時更有利於我們作全盤三隧分流的策略構思,令分流效果更為到位。

  由現在至二○一七年,政府在兩方面會進行工作,以回應社會對交通擠塞的關注。在過海交通方面,運輸署會繼續密切監察三條過海隧道及其附近一帶的交通情況,並會視乎需要採取進一步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運輸署會繼續發展智能運輸系統,以提高本地道路網絡的效率,更有效地發放交通運輸資訊。政府亦會研究提升過海巴士網絡的效率,以及鼓勵營辦商提供轉乘優惠。

  另外,由於中環灣仔繞道的落成會影響三隧交通流量的分布,建基於今次諮詢所得到的回應,我們會適時更新交通流量模型數據,以盡快提出適用於屆時交通情況並且包括西隧的隧道收費調整方案。

  主席,除了過海交通外,我們會全港性地、整體地檢視和紓緩香港的交通擠塞問題,稍後會進行有關道路擠塞問題的研究,以尋求短、中期的解決方法。

  我們亦會研究在中區試行電子道路收費的可行安排。由於中環灣仔繞道會為目的地並非中區的駕駛者提供替代路線,以選擇繞過收費區,令政府有基礎初步考慮在港島中區作試點。在推行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之前,政府會就收費水平、時段、應否豁免某類車種,以及技術等具體細節作評估。運輸署近期曾派員赴海外考察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的推行模式,吸納其他地區實施後的經驗。

  此外,政府會繼續發展以公共交通為本及以鐵路為骨幹的運輸系統,減少道路使用及紓緩道路擠塞情況。

  主席,鑑於公共交通在香港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性,今年稍後,當運輸及房屋局完成二○二○年以後的鐵路發展策略後,會籌備有關長遠公共交通規劃發展的檢討,當中會涵蓋不同公共交通工具,以優化未來的公共交通策略。

  政府會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去處理路面及過海隧道擠塞的情況。多謝主席。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0時59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