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二月二十二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就「三堆一爐」及廚餘計劃與傳媒談話內容:

記者:想問「三堆一爐」重新闖立法會,你們的信心何來?現在看到印花稅本來夠票(在立法會有足夠票數)也弄得如此;今次反對聲音這樣大,你們是否有信心今次立法會會通過呢?

環境局局長:去年八月,一些比較客觀及有基礎的民調,均清楚顯示香港有六成市民支持這些基建,也理解這些基建是必須的;當然,當中有兩成人持不同意見,這是一個三比一的比例。在去年八月之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可以歸納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整體香港如何落實《資源循環藍圖》,這減廢計劃有相當及各方面的進展,包括源頭減廢、落實廢物按量徵費的細節諮詢,以至其他生產者責任計劃的落實,均在逐步推展。第二方面是「惜食香港」運動,以及剛推出的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均對應香港的廚餘問題。第三是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逐步加大對回收業的支援。這三方面社會都是具體、受社會歡迎及得到支持的。整體來說,能平衡減廢及基建的需要。

  同時間我們也回應地區的訴求,我們過去數月接觸了不同的地區人士,了解他們的地區關注,做到能一方面關顧全港的需要,亦同時減少地區阻力。在將軍澳方面,我們今次(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列出十多項回應地區的訴求,當中可以歸納為三大方面:一方面是解決或減少氣味以至環境滋擾,當中有六招處理當區氣味問題,包括在家居廢物棄置黑點安裝閉路電視、跨部門打擊非法棄置、密封垃圾車、氣味監察隊,以至更重要的,我們修改法例,將來將軍澳堆填區只收集建築廢料,徹底對應氣味問題;我們今年年底會全面落實污泥處理設施,把有氣味的污泥從所有堆填區抽出來。這些種種整體來說,將大大徹底對應當區對氣味的關注。同時,我們還有措施減少當地的車流量,以至改善當區環境,包括加快復修當區的堆填區,讓社區能更加善用這些土地資源。

  簡單回應你剛才的提問,我們整體對香港的廢物管理是有進展的,同時盡量回應地區訴求,這方面的平衡,期望能加強大家對「三堆一爐」建議(的支持),這是政府回應社會的做法。

記者:是否已跟鄉議局談好了,獲得「發叔」(劉皇發議員)的支持,才這麼有信心可以闖關呢?

環境局局長:「三堆一爐」需要社會大眾的理解及支持,包括當區人士要理解政府盡量回應地區訴求。今次有一點不同,上次也有市民問為何不談焚化爐,大家明白焚化爐雖然談了十多二十年,但受司法覆核影響,至去年暑假才有判詞,政府勝訴。所以我們覺得這四個設施,東、南、西、北,分布在香港不同的地方,一次過交給全港市民討論及考慮,是更加正面及更有信心。

記者:……立法會是否支持?這些措施是否足夠?

環境局局長:我們過去數個月跟所有不同政黨及立法會議員均盡量溝通,基本上主流議員均理解這「三堆一爐」客觀上是香港的必需品,這是第一個前設。第二,他們固然關注政府如何落實廢物藍圖以至回應地區訴求,這兩方面他們是期望看到進步的。所以我剛才也說了,這兩方面我們均有很多進展。第三方面,我們要取得區議會的支持,所以我們在屯門區議會安排了一個特別會議,三月十三日我們會到屯門區議會,希望取得他們的支持。

  我們在屯門方面做了的工作,可以用六點概括,即「三加三減」:第一是加強與地區的溝通,所以我們成立了一個地區聯絡小組,這小組在屯門及元朗很快便會召開會議,希望能更聚焦回應地區訴求;第二是加大對地區的關顧,我們有不同措施,例如他們期望研究改善稔灣路,回應當地鄉郊需要;第三是加快活化已復修堆填區的善用,這方面我們有一個十億元的計劃,加大這方面的工作。

  「三減」則是:減少堆填區整體面積以至分階段工作,大家明白,屯門堆填區的面積相對其他的較大。我們有數個目標:第一,屯門堆填區的擴建需要申請撥款作研究,研究方向是希望將來的整體面積維持在二百公頃以下,這是第一個改變;第二是在堆填區擴建範圍附近的村落,設三十米闊的綠化帶,這綠化帶會先建好,期望能減少(堆填區)對附近村落的影響;第三個更重要的新思維,是把這整體二百公頃以下的面積分階段落實。雖然向立法會的撥款申請是一次過,但落實時會希望逐期進行,每期不超過數十公頃,例如第一期完成後,便會加快綠化及復修,同時使用第二期,整體便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另外還有三方面,包括減少車流量,增加水路(運輸);第二是如何減少長遠依賴堆填區處理生活垃圾的研究;第三方面是減少其他的環境滋擾。

記者:局長,想問今次再闖關,上次(政府)主動撤回將軍澳(堆填區擴建),令屯門那邊很不高興,所以一定「企硬」。今次是否你們反而會「企硬」,一定是「三加一」一併提交?會否有一些空間,例如某個地區真的反響很大,會否先撤回一個,先進行其餘兩個?

環境局局長:我相信越來越多議員支持,認同香港應整體「三加一」一併考慮,因為從分布、香港整體需要及各區人士的反應,是大家共同承擔的做法,所以這個「三加一」方案,大家一起集中討論、集中支持,是一個大方向。

記者:會否有機會即使一個不成功,其餘兩個先「上馬」?

環境局局長:這個我們容後再思考。我們主要思維或是議員的支持是,香港三個堆填區及一個焚化爐,這「三加一」分布在香港的東南西北,是一個平衡的分布,大家應該整體去思考。

記者:上次「發叔」(劉皇發議員)在立法會的反對最激烈,剛次你(在節目中)也說有跟「發叔」討論過,今次他初步是否支持?

環境局局長:可以這樣說,距離是在逐步收窄。我相信屯門的區議員,包括「發叔」他們也明白在香港,「三堆一爐」在這十年的過渡期是必須的,如何能夠盡量回應地區訴求,是大家的共同目標,希望能逐步收窄距離。我們在三月中屯門區議會的特別會議,期望能把距離更加縮小,獲得他們的支持。

記者:局長,將會有五至六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加上「三加一」方案,(環境)局方面是否可以處理這麼多火頭?堆填區仍未處理好,便要覓地興建這麼多大型設施,會否難度很高及起了太多火頭?另外,你們下午會有一個十八區回收站簡介會,如果有團體希望做廚餘回收,會否獲優先考慮?

環境局局長:先回答你第二個問題。社區環保站基本上是以教育為本,亦處理一些回收配套。照我理解,廚餘暫時並非它們(處理的)範圍內,大家明白廚餘處理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而且在香港現在來說,廚餘處理的瓶頸並非在地區收集方面,而是如何在末端建立收集網絡。

  至於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首三個中心的規劃及地區支持的進展相對是順利的,因為它們的選址比較遠離民居。我們很快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大嶼山小蠔灣的中心,希望在二○一六年落成;沙嶺的亦已取得地區支持;至於下一個,石崗的也比較遠離民居,而且附近農業相關設施也比較接近,跟環境的匹配也比較好。我相信,未來這方面比較大的挑戰是,我們希望在其他地方如港島、九龍及新界東這些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在覓地選址上會較有難度。因為這些設施雖然不太大,但也需要約一公頃的面積,客觀上是否找到這些地方及如何融合周邊環境,是需要一定過程。

記者:除了覓地外,廚餘也有臭味。除了焚化爐,又有堆填區,現在又加上廚餘中心在家居附近,會否有些影響市民生活?

環境局局長:這些設施會有相當高的標準,剛才我在電台也說了,以南韓為例,他們也選址在市中心,在市議會的前面興建,證明這些設施如能達至好的標準、有好的運作及全面監察的話,對環境的影響是相當小的。我想市民也希望多了解這方面的設施及對環境的影響,相信透過良好的溝通,將能釋除市民的疑慮。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7時43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