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一月十九日)出席一個電視台節目後,與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輪候冊有「水份」……大概是幾多?)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剛才我說在輪候冊中,一些申請書,特別是單身的、年青的,我所謂「水份」的意思,是指輪候時間比較長的,到申請者達到配屋的時候,或者他們都未必是符合入息或資產的規定,超越了上限。但是,目前由於我們的制度上,一般來說,任何申請書在登記了之後,我們是直到他們有機會獲得編配單位時,才作一個詳盡的審查。如果有些輪候冊單身的(人士),輪候了十年八年,即是說,在這幾年間,我們目前沒有一個制度,去check(查核)到底他的資產、入息狀況。在長策會(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討論中,亦都在我們過去幾個月的諮詢期間,有意見表示房委會(房屋委員會)是否應該早些定期對單身的輪候人士的入息和資產,進行定期的審查呢?這個意見我們會詳細考慮。

記者:大概預計有多少「水份」?即使當中有多少「水份」,未來的新公屋目標,是否可以追得上不斷增加的需求?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具體所謂「水份」有多少,如果我們未進行重新審查入息和資產的資料,我相信是比較難作估計的。但是,現時我們訂未來十年的房屋供應,是一個有基礎的計劃。為甚麼呢?因為長策會作出未來十年總體在房屋方面的淨需求量,是有一個相當客觀科學的模型,得出來說未來十年以四十七萬(個單位)作為總供應。政府方面亦接受了長策會的意見,即是所謂六四之比,六成是公營(房屋),即是說公營的(房屋),在未來十年是二十八萬(個單位)。行政長官亦訂了,在二十八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二十萬是出租公屋(單位),八萬是居屋(單位)。即是說,每年平均來說,每年二萬公屋(單位)、八千居屋(單位)。但問題是,在未來十年,我們不可能做到每年(的供應)都一樣,因為首五年的基本上已訂了很多建造計劃,所以很多新增的供應量,要到第二個五年才能夠發生。所以,簡單粗略估計,首五年我們公營房屋方面大約八萬(個單位),隨後的五年是二十萬(個單位),所以後五年的供應量會快速增加。

記者:即是說,首五年的(公屋)輪候時間,可能都需要超過三年?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輪候時間如果是以一般輪候冊,即是說長者或家庭的申請者,如果他們符合資格的話,我們目前的指標,就算是目前這幾年,仍然是維持在三年左右。當然,輪候時間的計算是以申請書正式登記,直到第一次電腦編配。我們有三次的編配機會。以我們過去的經驗,有一段時間,有七成的申請者,他們即使在第一輪被抽中,也不接受第一次的選擇,寧願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編配)。現在情況好了一些,現在是四成多(申請者)不要第一次選擇。所以,三年,即是由登記直到第一次選擇,為時大約三年左右,這亦都是現時的目標,我們估計在未來五年都是維持這個目標。

記者:另外,想問一問關於領匯。現時政府都想重建一些舊的(公共屋)h,屋h的居民普遍都不是太喜歡領匯現時的營運方式,其實,既然政府都已經有這個政策出台,為何不在同一時間,藉茬o個機會去回購領匯呢?雖然你說涉及的公帑很多,但是不是香港人負擔不起呢?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公帑都是香港市民的,我過去在立法會有關回購領匯的辯論中都已清楚說明,就是所牽涉的公帑龐大,以及現時一些領匯所營運的商場,當然有些社會地區上覺得普遍由於他們的定位檔次提高了,所以價格等等令當區的居民可能有一些未必承擔得起。但總的來說,很多領匯商場經過改裝之後,的確是做得比較好的,所以我們很難一概而論。但無論如何,回購領匯是另外一個課題。

  至於說重建一些舊屋h,牽涉到有領匯商場的,需要整體考慮的時候,當然這是一個更加複雜些的因素。我們在整個重建的考慮上,要比較小心一些。有些時候也可以有另外一些選擇,就是即使當區屋h有領匯的商場,有沒有辦法在不影響商場的情況下,作一些局部的重建呢?這些可行性也不能排除。但無論如何,任何重建過程也要考慮很多因素,包括屋h的樓齡、結構上是否有需要重建,以及重建的時候會否由於地積比可以用得好些、其他在密度方面利用得好些,令到重建的得益會有相當的得茤O?還有,當然是在附近同區有沒有作安置之用的遷置單位,要有這些因素配合,才能夠令到某一項的重建項目,可以順利一些,如果有牽涉領匯,當然就複雜了。所以,我們從來都說,重建過程不是一個很單純的過程。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5時4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