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歷史博物館展出歷來最大規模香港歷史圖片展(附圖)
************************

  照片不但可以留下影像記錄,與其他人分享,更可以反映社會民生的風貌及城市景觀的變遷。香港歷史博物館由明日(十二月十八日)起至明年四月二十一日推出最新展覽──「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觀眾可以欣賞到一些從未公開展出過的珍貴歷史圖片,認識香港在過去百多年間的變化與發展,細味香港走過的足跡。

  「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香港歷史博物館籌劃,並得到夢周文教基金會支持,為今年「家是香港」運動中「活力香港」的一個重要項目。

  展覽展出約七百幀舊照片,精選自香港歷史博物館館藏及夢周文教基金會的歷史圖片珍藏,當中包括不少為人所熟悉的早期外籍攝影師,如彌爾頓•米勒及約翰•湯姆遜等的作品,這批照片不但反映出攝影術在香港的發展,亦是香港歷史、民生、風俗的實錄。

  展覽開幕禮於今日(十二月十七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歷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伍步謙博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以及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蕭麗娟。

  楊立門於展覽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香港歷史博物館自一九七五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收藏香港舊照片,藏品至今已超過一萬四千張,曾經透過展覽及出版與觀眾分享研究成果。楊立門又衷心感謝夢周文教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提供超過兩萬張非常珍貴的早期中國照片,供博物館研究及展出之用,讓博物館能順利策劃這個本地最大規模的歷史圖片展覽。

  所謂攝影術是包含了科學、藝術和紀實等元素,透過光學儀器把眼前影像保存下來。一八三九年,名為「達蓋爾版照相法」的首個攝影術在巴黎宣布誕生,並隨即向海外傳播。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順理成章地吸引外來商業攝影師前來,在這彈丸之地成立影樓。因此,香港可說是早期來華攝影師的重要基地,有助孕育首批傑出的華人攝影師,令香港在攝影術傳入中國的歷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另一方面,由於攝影技術起步之時,亦是香港城市發展初期起步之時,當年拍攝的舊照片就顯示出香港社會發展走過的足跡,饒具意義。

  早年活躍於香港的攝影師,都是從西方來的,他們喜歡把香港的街景風光、重要事件和民生風俗拍攝下來,銷售予在港的外籍人士以送贈給家鄉親友,藉此向西方傳遞關於中國的信息。這些照片雖為商品照,但內容都集中在當時普遍視為最繁盛、最富代表性的政、經、商業中心包括中、上環,以及地標性的建築物;或是攝影師認為具商業價值的民生風俗和大事主題的照片。因此,香港早期的面貌就是在這毫無系統的情況下,被不同的攝影師零零碎碎地保存下來,現在把這些珍貴的影像拼湊起來,便能具體地描繪出香港昔日的面貌,成為研究香港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香港歷史博物館繼承其前身香港博物美術館的照片藏品,並繼續努力徵集、研究和籌辦展覽,展示館藏珍貴的香港歷史圖片。過去舉辦的展覽包括一九八二年的「香港歷史圖片」、一九九九年的「四環九約──香港歷史圖片展」、二○○二年的「十八天戰役──日軍鏡頭下的香港圖片展」,以及二○一一年的「船塢與香港──香港修造船業圖片展」等,皆大受歡迎。

  二○一二年,夢周文教基金會向香港歷史博物館提供逾二萬幀從海外及內地搜集所得的中國舊照片,當中不少是香港由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的珍貴影像,涵蓋了攝影發展、商業活動、民生娛樂等範疇,非常難得一見。

  是次展覽詳細介紹攝影術傳入中國和香港的經過,並透過飲食、交通、慶典、災變、風俗等生活化的主題,加插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各區的發展,觀眾可仔細回味這百多年來香港的發展步伐。

  為豐富展覽內容,香港歷史博物館與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合作,製作多媒體互動節目,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圖片展覽參觀體驗。這些多媒體互動節目包括「穿梭港島北岸百年」,觀眾在十三米闊屏幕下,可觀賞到一八八八年至二○一三年間香港島北岸的面貌變化;「我們的歷史」相簿讓觀眾觀賞到「我們的歷史」照片徵集行動中徵集得來的舊相片。

  香港歷史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開放時間為平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聖誕節前夕及農曆大除夕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的入場費為標準票二十元,優惠票十元,星期三半價優惠。

  有關「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相關資料,請瀏覽香港歷史博物館網頁:hk.history.museum,查詢請電:二七二四 九○四二。



2013年12月17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10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