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館展出萬青屴珍藏之師友饋贈書畫印章(附圖)
***********************

  著名現代中國美術史學者及書畫家萬青屴教授,珍藏多位二十世紀中國書畫名家的作品,其中一百四十多項書畫、印章及親筆信札等,將由明日(十二月十三日)起至明年四月二十三日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存念──萬青屴珍藏師友饋贈書畫印展覽」中展出。

  展覽的開幕禮於今日(十二月十二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萬青屴教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以及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

  許曉暉致辭時表示,是次展覽從萬青屴教授的私人珍藏中,精選了五十四位藝術家的書畫印章作品和親筆信札,全部都是恩師和前輩好友送給萬青屴教授「存為紀念」的禮物,這些作品和書信讓人深深體會到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而且見證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遷和藝術發展脈絡。

  許曉暉說﹕「從展出的作品,觀眾可以看到吳作人夫婦對後輩的勸勉、李可染對學生的教導、陸儼少的畫論與實踐、黃永玉給『老徒弟』的處世格言等,這些作品立體呈現了多位赫赫有名的藝術家的真摯情誼,而這正是今次展覽最獨特和吸引的地方。」

  「正如萬教授所說,收藏『是情誼的見證』,一件作品能夠打動觀眾,並非在於其市場價值,而是作品背後的故事和蘊含的情感。」

  萬青屴教授於一九六三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下稱美院),隨後爆發文化大革命,由於家庭背景的關係萬青屴教授被囿入「牛棚」,就是關押被指為「牛鬼蛇神」的反革命分子的地方。因此能與比他年長很多的美院教授成為莫逆,當時的「棚友」包括李可染、吳作人、黃永玉、李苦禪、郭味蕖等大師,故他常以因禍得福來形容這段艱苦往事。

  其後萬青屴教授於一九七三年拜師李可染,一九七六年拜師陸儼少,跟享譽盛名的兩大山水畫家「南陸北李」問學。一九八四年萬教青屴授留學美國,一九八九年開始於香港大學任教,二○○六年任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建院總監及視覺藝術講座教授,直至二○一一年退休,執教鞭二十多年,傾其所學,栽培香港一代又一代的藝術人才。

  是次展覽分為五個時期,包括:
(一)「大師們的牛棚小友」(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三年)──展出文革時期被關在美院牛棚時的師友如李苦禪、李可染、郭味蕖、吳作人、黃永玉等作品;
(二)「北京畫院的日子」(一九七三至一九七九年)──從「上山下鄉運動」至返回北京畫院工作,展出畫院前輩和同事崔子範、尹瘦石、潘絜茲、婁師白、周思聰、張仁芝、石齊等作品;
(三)「回歸中央美術學院」(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四年)──考入美院研究院,並拜上海畫院的陸儼少為師,展出陸儼少的山水畫及親筆信札作品顯露出萬青屴教授對追求藝術的熱忱;以及其他省市畫院畫家如林散之、費新我、方增先、盧坤峰等作品;
(四)「留洋博士國粹派」(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九年)──當時自費留學美國,展出期間與吳作人、蕭淑芳、陸儼少等互通之親筆書信;
(五)「香港高校打工仔」(一九八九至二○一一年)──回港後於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任教,展出師友作品包括啟功、楊仁愷、黃君實、胡永凱、盧輔聖、李庚等。

  展覽還包括了石印篆刻藝術作品多件,都是萬青屴教授的好友韓天衡、吳子建、王鏞、張子寧等饋贈的常用印章。此外,萬青屴教授更親筆撰文述說每件作品的創作過程和鮮為人知的往事逸聞,令觀眾彷彿回到那個滄海橫流的年代,與各位藝術大師共嚐甘苦,領略超脫現實的藝術精神。

  配合是次展覽,香港藝術館將舉辦一系列講座,當中於十二月十四日舉行的「那些年,我們一起成長的回憶」,萬青屴教授將與藝術家黃黑蠻、李可染畫院執行院長李庚進行對談,萬青屴教授並於十二月二十一日主持「存念──藏品背後的人與事」講座,細訴他與展品之間的往事。兩項講座於下午二時三十分及至下午四時三十分在該館一樓大堂,以普通話舉行,費用全免。名額先到先得。此外,是項展覽的彩色圖錄現於該館一樓大堂發售。

  香港藝術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開放時間為平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聖誕節前夕及農曆年除夕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及農曆年初一、二休息。入場費十元,全日制學生、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半價優惠,二十人或以上團體可享團體優惠七元,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有關展覽資料,歡迎瀏覽香港藝術館網頁www.lcsd.gov.hk/CE/Museum/Arts/zh_TW/web/ma/exhibition.html#02,或致電二七二一 ○一一六查詢。



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