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行政長官出席香港報業公會午餐演講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出席香港報業公會午餐演講會的致辭全文:

甘主席、各位報業公會的朋友、各位新聞界朋友、各位來賓、各位同事:

  大家好!感謝報業公會今天邀請我出席午餐會講座,讓我有機會和大家交流,亦讓我有機會談談我怎樣看政府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和作用。這個不能夠說是今日社會的一個熱點議題,但是長期以來社會對這個問題都有討論,我認為討論這個問題是重要的,因為我們要就這個問題,是政府在社會及經濟發展中的職能及作用,有了共識或主流意見之後,我們才可以明確我們的發展道路,同時我們知道周邊城市的政府在他們的社會及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香港特區政府在我們的社會及經濟發展中應該發揮甚麼作用,應否如一些朋友所講「縛住一隻手同人打」,這個我覺得是十分值得探討而又重要的一個問題。

  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認同,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是香港成功的關鍵。同時,大部分香港人是務實的。大家不會認為政府在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作用上,應該被教條縛束。大家會同意:我們應該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本屆特區政府致力營造有利的營商環境,包括在維護自由、法治、公平競爭、廉潔高效的公營部門和提供完備的基建設施等前提下,為工商百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我提出「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施政方針,我認為自由市場可以發揮優勢時,政府不應隨便干預。不過,自由市場亦非萬能,當市場失效、未能發揮最優功能時,政府便需要適度介入。政府的功能和市場的運作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重要的是兩者如何及何時配合。我想在這堨峇@些例子向大家說明,政府適度有為的必要性和作用。

  第一個要舉的例子是大家十分關心的政府房屋政策。本港房屋問題的主要癥結在於供求嚴重失衡,這個癥結我們都花了一段時間才取得一個共識,而取得這個共識是重要的,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發展。香港樓價高、租金高,與經濟基調脫節,與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脫節。

  政府十分明白當前市民買樓難、捱貴租的處境,所以於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先後推出兩輪需求管理措施,即統稱的「辣招」,以應對樓市過熱的情況,減低樓市泡沫的風險,相關措施應該說已見成效。在二○一二年首十個月,整體樓價上升達24%,當時價位較二○○八年的低位大幅增加113%。到二○一二年,即去年的十月宣布加強額外印花稅及推出買家印花稅後,即時對樓市產生降溫作用,令升勢放緩。雖然今年年初樓市回復熾熱,首兩個月平均每月上升2.7%,然而自今年二月推出新一輪的需求管理措施後,樓市已穩定下來。今年三月至九月期間,這六個月時間整體樓價平均每月只是上升0.3%。

  在「雙辣招」出台之前,估計有兩成的新建單位被外地買家買走,「雙辣招」實施後,本港市民買樓的機會增加,自住的比例也增加,這是符合我們的社會政策,雖然政府遏抑樓市亢奮的措施可能對各個與物業相關的行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內部經濟強勁及整體勞工市場偏緊,大致減輕了這些影響。在推出這些措拖的時候,政府是有考慮到我們內部經濟情況及整體勞工市場情況。更重要的是,為維持本港宏觀經濟及金融穩定,我們認為有必要推出一些需求管理措施,遏抑市場亢奮表現以確保物業市場健康平穩地發展。如果我們不及時冷卻熾熱的樓市,樓價將會更偏離經濟基調,一旦利率或其他外圍因素有變,隨之而來的調整將會帶來市場上更大的衝擊和社會上更大的損失。權衡利害,我們相信政府「出招」符合整體社會的最大利益,這是一個例子。

  社會上有意見認為在目前租金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應該推行租務管制,以壓抑租金升勢。政府擔心,一旦實施租管,這個在香港有這個經驗、在海外亦有這個經驗,業主出租單位的意欲可能會降低,出現選擇租客,甚至「封盤」等情況,令供應減少。同時,這亦可能導致業主在開始協議租賃時盡量提高租金,以減低將來受租管的影響。在目前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租管對有租屋需要的人士,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在實效上也將可能是治標不治本。政府對租管的立場沒有改變,但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現正進行的公眾諮詢亦涵蓋這議題,政府會繼續聆聽各界對租務管制的意見。

  在土地供應規劃方面,政府有不可被取代的角色。我認同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主張,政府應採取「供應主導」策略,以長遠和根本地解決供求失衡問題。房屋問題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土地開發及使用、城市規劃及市區重建、人口及居住密度、生活負擔、環境保護、交通及社區服務配套等等,在在需要我們於盡速增加房屋供應的時候,於不同制約下作出取捨。

  回顧歷史,政府一直在房屋供應上扮演重要角色,香港社會、香港政府從來沒有將房屋問題完全交給市場。香港公營房屋發展已有六十年歷史。目前,香港大約有半數市民居住在公共租住房屋或各類型的資助自置居所單位。

  另一方面,香港在六十和七十年代製造業發展迅速的時候,政府也曾經向廠商提供廉價的土地,而且採取直接批地的方式。房委會亦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初期提供了不少廉租的多層工廠大廈,政府其後更設立工業h,為有特別需要的製造業,提供極廉價的土地,及至一九九八年,獲准進入工業h的行業擴展至工業服務業,近日工業h更向數據中心批地,說明扶助產業的政策不斷因應時代需要而演變。除工業外,金融業也一樣。香港今日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新股市場,我們有今日這個世界地位,應該說是得益於八十年代四個股票交易所的合併,而合併的成功,則應該說是得益於當時政府以法例的方式,促成四個交易所的合併。

  另一個政府有角色的範疇是公共交通。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多元、平衡而高效,政府自九十年代在進行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以後,既定政策是以鐵路作為本港公共客運系統的骨幹,並以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專營巴士、公共小巴、的士、非專營巴士、電車和渡輪等,作為輔助。我亦曾在本年的《施政報告》重申這個分工。各種公共交通服務基本上按商業原則營運,政府的角色是確保整體公共交通系統能滿足乘客需要,並透過積極協調各種公共交通服務,包括路線和營運成本,致力維持各種公共交通市場的生態平衡、良性競爭和持續發展。香港是一個人口密度高、市區街道擠逼的城市,如果政府任由各種交通工具系統自由發展,大家可以想像香港的交通會出現甚麼情況。

  另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是《競爭條例》。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市場機制,並盡量減少干預,以維持市場的良性競爭。但當市場出現了扭曲或妨礙競爭的做法,政府有責任作出適當及有效的措施以維持良性競爭。

  在二○一二年訂立的《競爭條例》,便是政府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加強規管以及自由市場運作之間取得平衡的好例子。

  在二○一○年,特區政府因應社會對引入跨行業競爭法的支持,向立法會提交了《競爭條例草案》,經過立法會及社會上詳細的討論,法例在二○一二年六月獲立法會通過。

  《競爭條例》下設立的法律框架,將賦予競爭事務委員會法定的調查權力,並對違規的反競爭行為施加懲處。《競爭條例》的訂立和實施將更有效維持市場公平的競爭,並凸顯香港維護市場紀律的決心。

  事實上,世界各地超過140個司法管轄區均已訂立競爭法。當中包括不少與香港同樣支持自由市場的地區,這再次說明政府的規管行為與自由市場運作可以相輔相成。

  除了維持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政府也可以配合市場機制,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我多次指出,只有持續而較高速的經濟增長,我們才可以有足夠的力量,解決社會上長期存在的各種民生問題,包括房屋、貧窮、老年社會和環境等問題。

  香港要憑藉本身的優勢,把握全球重心東移和國家實施「十二五」規劃所帶來的機遇,配合適度有為的政府作用,發展多元產業,滿足香港人創業、投資、經營和就業方面的需要。我們一方面會致力鞏固傳統支柱行業的優勢,擴大行業的深度闊度;同時會發掘具有增長潛力的新興行業,擴大香港的經濟基礎,以達致長遠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會促進跟內地的經濟合作,把握內地市場發展的機遇。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更要積極有為配合市場機制,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政府與政府,即是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G2G之間的磋商,為香港業界爭取和落實新機遇、開拓新市場。

  特區政府會繼續在G2G層面為各個業界開拓機會,包括透過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多邊平台,同時會增加G2G的雙邊協商,為業界開拓市場。為完善落實CEPA具體政策,我在競選政綱提出建立CEPA聯合工作小組,而工作小組亦已在六月份舉行首次會議。我們也會繼續積極跟貿易夥伴簽訂自由貿易、避免雙重徵稅、民航服務等雙邊協議,為業界提供更公平和更穩定的貿易環境,所有這些都是G2G工作的一些方面。

  做好G2G的工作,就可以為香港的企業做到B2G,即是business to  government 的鋪墊工作。香港在內地的企業告知我們,B2G碰到的一些問題,譬如CEPA的落實,必須由特區政府出面透過G2G解決。

  我上任以來,已多次在中央層面做香港和內地經貿關係的G2G工作,並且已經先後兩次率領經貿代表團出訪外國和內地:第一次是六月份到紐約,第二次是九月份到重慶,做好「內交」和對外國推廣香港的工作。今個月尾,我會再次率領代表團出訪廣西,明年一月,再率團到福建,與社會各界一同為促進本港經濟發展作出努力。

  另一方面,我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正在研究如何用好香港的優厚條件,和國家給香港的機遇;並茪O研究擴闊經濟基礎,促進長遠發展的整體策略和政策。「經濟發展委員會」已舉行了三次會議,我有信心委員會會向政府提供具體可行的建議,以適切協助推動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讓政府在發展經濟方面可發揮「適度有為」的作用。

  金融服務業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二○一一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的16.1%,大概是六分之一。過去十年,金融服務業增長強勁,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日益重要的引擎。金融服務業產值高:二○一一年,就業人士人均增加值約為140萬港元,並為香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金融從業員去年佔香港總工作人口的6.3%。

  香港不斷優化本地的金融服務制度,主要的機構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險業監理處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這些機構的名稱都有「監管」、「管理」、「監理」這些字眼,我認為除了監、管、理之外,我們亦需要發展金融服務業。

  隨茈球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香港的金融服務業既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面對區內以至全球的激烈競爭。我們必須研究如何消除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開拓高潛力的領域,建立更為多元化的業務組合,在產品和服務方面不斷創新求變,力保競爭優勢,在所有這些方面,特區政府都有職能、有作用、有角色。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我們應思考除了做碼頭業務之外,怎樣發展相關的金融服務業,包括船舶融資和航運保險等,以增加香港金融服務業的門類,為行業做大做強。

  為達到上述目標,我在今年一月成立金融發展局,為業界提供高層和有效的平台,就如何推動香港金融業的更大和策略性發展路向,促進金融業多元化、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在國家和地區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向政府提出主張和建議,金發局稍後將會提交第一批研究報告,政府及相關監管機構會詳細研究及跟進。

  旅遊業是香港的另一個支柱產業,並且提供大量的基層就業機會。政府在交通基建、景點、酒店房間等關鍵環節上都有功能和角色,同時也要在來港人數和香港的接待能力之間維持平衡,避免對本港市民的生活造成影響,因此去年政府叫停了深圳非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港的安排,這個亦都是一個政府在經濟及社會發展中應該扮演及發揮的角色及作用。

  各位,剛才的例子說明本屆政府在自由市場當中「適度有為」的理念。從剛才我講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在不同範疇當中、在不同的時期當中,政府都會適度有為,爭取最大的和整體的社會利益。下去,我和我的團隊會繼續努力,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及社會發展,擴大在香港以外的發展機遇,並致力解決各項民生問題,我和我的團隊希望與香港社會各界、各階層、各個地區的市民齊心一意,為香港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多謝大家。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7時28分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