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出席2013地方行政高峰會專題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十一月一日)出席2013地方行政高峰會專題論壇的致辭全文:

張學明主席、各位區議會主席、各位議員:

  大家好。今天這個專題論壇是非常有意思的,當中涉及的課題包括交通運輸和房屋,這是衣、食、住、行中兩個很重要的環節。運輸和房屋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在這開場白我會就運輸方面和房屋方面簡單的說明。

交通運輸
----

  就交通運輸而言,我留意到今天其中一個議題是巴士路線重組。一些地區或已跟相關部門就巴士路線問題商討。香港本身人口非常稠密,路面空間亦有限,所以不同地區均須面對包括空氣污染、交通擠塞等問題,要處理這些問題並不容易,而巴士路線亦是頗有挑戰性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要保證有足夠的巴士路線滿足地區的對外交通需要,另一方面亦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車流,以減低路面擠塞的情況,亦令路面空氣質素有所改善。另外一個考慮是要令我們的道路交通網絡更有效率,以及減少在營運方面造成票價壓力。

  巴士路線重組有三點,一是恆常的、每年的,在不同地區的巴士路線檢討和重整。在十多年前運輸署已為專營巴士服務的規劃制訂了一套指引,稱為《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有關改善及減少服務的指引》,當中就路線的增減合併、班次的增減、行車路線的變動等,訂有客觀指標和規定。《指引》亦訂明重組巴士服務時應考慮的「非量化」因素,如是否有合適的替代公共交通服務、有關安排減少排放廢氣效益如何等。運輸署一直以來都是按照這套指引,綜合地處理每個地區每個年度的巴士路線檢討。

  與此同時,每當有新鐵路線落成啟用,部分巴士乘客自然會轉搭鐵路,因應這個機會亦是對當區的巴士路線或其他公共交通網絡作出調整,目的是盡量減少(服務)重疊和就乘客量方面作出實際一點的評估。

  第三個有關巴士路線重整的是我們今年展開的「區域模式」,這旨在減少路面上的擠塞和路邊廢氣,以及提升整體巴士網絡的效率。為何我們說是「區域模式」?我們希望能夠以宏觀角度,從地區整體的交通配套作檢視,盡量做到任何巴士路線重組能發揮最大的互補作用。這個重組同樣是建基於我剛才所提及的運輸署那套用了十多年的指引。

  現時「區域模式」的重組,我們在北區和屯門,都是在區議會的配合和參與下陸續展開,並會因應新的路線網絡的推進來檢視,看看效益如何,有需要時當然還可以作進一步的調整。

  為了增加社區上對巴士路線重組的支持和接受,我們會敦促巴士公司做好不同路線的配合,並在更多地點設立巴士轉乘站,提供更多及具吸引力的轉乘路線及轉乘票價優惠,以及更好的配套設施。

  我明白地區人士對巴士路線重組這問題一定有很多意見,我們的有關部門,特別是運輸署亦知道要多與地區商量和早點吸納地區上的意見,令所做出來的重組效果最好。

房屋發展
----

  第二方面,即關於房屋方面,我都想談數句。房屋固然是現時香港社會非常重視的民生課題,也是今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

  較早前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發表諮詢文件,進行三個月的諮詢,我們的同事亦到訪十八區區議會作簡介和聽取每區區議員的意見。

  總的來說,整個社會均很認同我們有需要持續大幅增加房屋供應,特別是公營房屋的供應,因為實際上我們現時在公屋輪候冊上的人數是相當多的,社會上整體都覺得要透過實質地增加供應,來解決我們現時面對的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

  在解決住屋供應量方面的同時,當然亦要確保我們的生活質素方面獲得保證。我們任何的房屋發展項目均須合乎城規及環保標準,並具備適切的交通和社區設施配套。

  我聽到很多同事說,很多區議會都反映意見,希望他們能夠盡早諮詢區議會,盡早吸納區議會的意見;這一點我是非常同意的。亦另有意見表示,在進行諮詢、跟區議會商討時,盡可能把同區多一點有關的房屋發展項目和相關設施,一併作較為全面而廣泛的諮詢;這一點我認為有其可取性,所以我們會盡量在往後的項目方面,盡量兼顧大家這方面的關注。

  多謝各位。



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5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