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七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就本港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及處理進口廢物有關的事宜的開場發言︰

  多謝主席。今日我們準備了幻燈片(見附件)以說明一些回應,多謝業界出席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看法。今日主要討論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及處理進口廢物方面為重點。大家明白,現時我們有《廢物處置條例》,根據有關條例,現行法例嚴禁外地的廢物在本港棄置,條例亦准許香港進出口可回收、無害的廢料作回收用途,但任何相關的進口廢物在本港棄置是屬於違法,環保署及香港海關會執法。與此同時,我們亦明白這些進口的物料,如業界所說,是有價值的原材料商品,這些物料在國際市場有活躍的交易活動,循環經濟對全球來說是重要的一部分。

  大家亦關注最近國內的「綠籬行動」,所以第二點我想談談對這行動的回應。內地部門在今年二月開始「綠籬行動」,在全國相關的口岸加緊檢查進口廢物及可回收再用的物料。我們的同事包括環保署及香港海關已經與內地緊密接觸,嚴控這些退回香港的貨櫃。環保署及香港海關在互相協助下,於這些貨櫃抵港的時候,與相關負責人跟進聯繫作出檢查,核實他們所運載的廢物及監察廢料的動向,直至它們離開香港。有些數字,由今年年初至七月二十二日,環保署及香港海關一共接獲內地通知退回香港共有189個貨櫃,所載的物料不單是廢塑膠,還有廢金屬和廢紙,退回的貨櫃超過一半已經運離香港,另外餘下的87個貨櫃亦安排陸續離開香港。

  大家仍然關注究竟一方面香港有進出口行業,這些行業有沒有影響我們的堆填區的容量呢?大家明白,我們的堆填區有嚴密監察,以防止入口的廢物棄置在堆填區。一直以來我們也有制度,所有車輛進出這些地方(堆填區)時也在磅橋給它們停下來,以量重和檢查,包括打開尾蓋,用目測和閉路電視記錄廢物類別,亦包括記錄重量、車牌等。根據過去紀錄,沒有發現大量塑膠廢料或其他具回收價值的物料去了堆填區或在廢物轉運站傾倒。

  在內地實施「綠籬行動」後,我們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除了恆常監察外,我們也特別留意有沒有車輛載有大量受關注的廢塑膠運到廢物轉運站和堆填區,一旦有懷疑,我們會要求索取司機的資料跟進,並在堆填區撥出地方將這些有懷疑的廢料暫存和作跟進調查。在「綠籬行動」推出後,堆填區處理的廢塑膠也是由本地產生,屬高污染和沒有回收價值的物料。事實上,我們回看過去十年本地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中,夾雜廢膠的含量比重基本上是平穩的。環保署沒有發現棄置在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中有大量進口塑膠在本地棄置的現象。

  為防止有進口塑膠料在香港非法棄置,環保署在六月推出了新的「本地產生廢塑膠棄置安排」,環保署同事會先去回收場作實地檢查,看看回收商提供的文件和資料,確認這些回收塑膠的來源。如確認是本地產生的,我們會協助評估情況,盡量幫忙尋找出路,原則是盡量回收、避免棄置。截至七月二十二日,環保署共接獲五宗本地回收商的申請,第一宗申請已經處理,並將廢膠物料送到環保園處理,其他申請仍在處理中。我們會繼續與業界保持聯繫,監察有關情況。據我們理解,業界已因應「綠籬行動」調低相關進口量,部分回收商亦增加分類工序,令有用的物料能有適當出路。

  至於業界或傳媒關注的進出口廢料數據差異是否等於有大量廢塑膠棄置於堆填區,這是最近的一些報道,但我們的數據顯示這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與事實不符。香港雖然是沒有關稅的自由港,報關上相對簡單,但回收物料在進口和後來再出口的時候是有機會用不同的名目進行分類。值得留意的是回收物料過去五年的總出口量是多於入口量,所以大家擔心的問題並不存在,今日在場的香港海關同事可以再詳細解說。

  環保署一直使用國際普遍採用的方法去估計本港的回收率,剛才有人談及香港的回收率是高或是低。香港現在的回收率大約是五成或百分之四十八,與新加坡等一些沒有廢物按量徵費的城市相若,新加坡的回收率不是特別高,跟我們相若。台灣或台北(的回收率)是六成或以上,我們現在的回收率不是特別高,台灣整體有六成,台北更加高,所以是有差距的。我們的「藍圖」(「資源循環藍圖」)一直公布我們希望更加加強回收率,不是說我們現在(的回收率)太好,我們有進步的空間。至於回收率,我們估計本港的回收率,簡單來說是把這個數式,以回收量除以回收量加棄置量,這全都是本港相關的廢物和回收物品,進出口物品全部都在程式中經已分開,所以不會有混淆或數字不準確的現象,這是沒有不真確的情況。

  回收量是按照統計處收集的數據,包括可回收物料全年出口量,即本港相關的數字,加上環保署向回收製造商統計調查物料在本地循環再造量,所以全都是與本地相關的,是根據統計的方法來計算,所以這是真確的,沒有把進出口和轉口的數量計算在內。至於棄置量,是很確實的,是根據堆填區的數據。大家留意在最新的「資源循環藍圖」中,香港的聚焦除了是回收率,我們亦指出如何大量壓低堆填棄置量的問題,將現在百分之五十二減至百分之二十多,這是「藍圖」中清楚的目標,這絕對是清清楚楚。

  至於一直以來香港主要的回收物料包括廢紙、廢塑膠、廢金屬,當中廢紙佔最多,佔四成;膠和金屬各佔約三成,其中大部分經出口至內地或其它國家。譬如金屬方面,回收量有波幅,這是受建築業界或裝修工程的影響;廢紙回收量一向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增加回收的行為;至於塑膠的回收模式與廢紙相若,一向有逐步上升的趨勢。不過,我們同意近年本地廢塑膠的出口數字出現不尋常的大幅波動,有關數字似乎與本地廢塑膠回收量的關係比較微妙,所以在二○一一年開始,環保署與相關部門進行內部檢討,於去年我們部門(環保署)決定委託獨立顧問進行詳細研究,確定香港廢塑膠料的產生、回收和棄置的情況。這是針對本地塑膠各方面的情況作比較詳細的研究,希望研究報告今年底完成。

  整體來說,香港過去十年的回收率逐步上升,相比其它回收最成功的城市如台北、南韓,我們相差一成以上,這是客觀的狀況。但跟相對城市如新加坡,是比較可以類比,這個數字合理反映香港的狀況,我們由百分之三十多到現在百分之四十多。這是我想說的回應,多謝主席。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5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