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三題:專上課程畢業生
*************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葉劉淑儀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答覆:

問題:

  關於未來數年專上課程的畢業生人數及他們的就業前景,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預計由二○一五至二○一八年,每年的資助及自資的學士學位課程及副學位課程的畢業生人數分別為何,並按他們的主修科目列出分項數字;

(二)當局預計由二○一五至二○一八年,每年供專上課程畢業生投考的職位總數及分類數目;有否評估該等職位的總數及分類數目與求職人數會否匹配;及

(三)鑑於去年有兩批分別屬新舊高中學制的中學畢業生,入讀法學士學位課程並將會同年畢業,當局有否評估此情況對他們畢業後入讀法學專業證書課程,繼而覓得實習律師職位或成為見習大律師,以至從事法律專業的機會有何影響?

答覆:

主席:

(一)專上院校現時提供不同專業和學術範疇的學士學位、副學位(包括副學士學位和高級文憑)及其他培訓課程,讓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志向及能力,選擇合適的升學或就業路徑。

  學士學位課程方面,公帑資助界別整體來說,預期畢業生人數將由二○一五年約17 800人增至二○一八年約19 000人。至於自資界別,若以二○一二/一三學年為例,自資全日制經評審學士學位課程的第一年收生人數及銜接學士學位課程收生人數分別為7 886及6 560,即合共14 446。

  在今日提交文件的附件上,議員能看到整體數據。副學位課程整體收生人數為39 180人,而學士學位課程整體收生人數則有33 446人,這是大前提,但要強調一點,這只是收生人數,直至二○一五至一八年學生畢業時,數字才可作準。期間可能有人退學、停學或延遲修課等。第二,就算學生畢業後,特別是副學位課程學生,亦有不少學生會繼續進修,所以考慮到就業問題時,我們亦會考慮這些數字。

(二)政府不時進行人力資源推算,宏觀地評估未來本地人力供求的趨勢,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本地人力資源狀況。勞工及福利局去年公布以二○一○年為基準年的「二○一八年人力資源推算」顯示,到二○一八年的整體人力資源或會出現輕微短缺,預計擁有「學士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力供求大致平衡,但「高中、技工、技術員及副學位」群組會出現約22 000人的短缺。有關推算並不包括在推算期內的逐年變化估算。

  至於個別行業的供求概況,涉及多個變數,包括畢業生的升學和就業的選擇、市場變動等。政府首要的角色是促進有關資訊流通,讓供求雙方可作出配合。例如「二○一八年人力資源推算」提供有關行業的人力需求推算分析,而職業訓練局也就個別行業不時進行人力需求調查,為院校、各行業和相關的政策局提供規劃資料,協助他們計劃人力供應。而教資會界別在制訂學術發展方案時,可根據社會經濟需要、院校發展、教員數目、學生興趣等因素,並參考政府的「人力資源推算」及相關政策局和業界的意見,釐定不同學科的學額,政府對此不會作出規範。唯一例外是就少數專業學科(例如醫學、護理、師資培訓等),由於其畢業生主要由教資會資助院校培訓,並受聘於公營機構,因此政府能較準確地為這些專業訂定人力需求指標。同時,自資界別亦能迅速回應社會的需要,彈性地提供多元化的課程及名額。我特別想指出,專上院校在制訂課程發展方案時,都會將學生的就業機會列為其中一個主要考慮因素。

  最重要的是,新學制除注重專門學科知識外,更為年輕人提供廣闊的知識基礎、加強他們語文及其他共通能力,促進全人發展,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無論他們日後投身哪個行業,都有穩健的知識基礎和技能。

(三)在新學制下,所有教資會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的修課期均已延長一年(主要由三年延長至四年),唯一例外是法學士學位課程及相關的雙學位課程。教育局和教資會早期在聽取法定的「法律教育及培訓常設委員會」(常設委員會)的意見後,決定將該兩類課程的修課期分別維持為四年及五年。由於二○一二/一三學年是雙學年,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提供了雙倍的第一年核准收生學額以供新舊制兩屆高中畢業生同時升學,因此預期在二○一六年及二○一七年將分別有兩屆法學士學位課程及兩屆相關的雙學位課程學生同時畢業,涉及收生學額分別為440及280個。

  兩屆法律學生同時在二○一六及二○一七年畢業將為法學專業證書課程以及法律界的實習職位帶來額外需求,有關情況在常設委員會過往的會議上已有討論。就政府及教資會而言,我們在進行下一輪學術規劃時,將充分考慮有關情況,並初部打算在二○一六、二○一七甚至延至二○一八年,提供一次性的額外教資會資助法學專業證書課程學額以應付增加的需求。此外,我們亦會邀請三間法律學院研究相應增加自資法學專業證書課程學額的可行性,以應付兩屆法學學士課程和其它法律課程畢業生(包括Juris Doctor或外地法學課程)的需求。至於有關兩屆畢業生在完成法學專業證書課程後的實習情況,我們會邀請常設委員會討論及研究有關事宜,並向業界提出合適的方向及建議。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54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