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環境局局長就「推動廢物循環再造業,創造就業機會」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七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推動廢物循環再造業,創造就業機會」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多謝郭偉強議員所提出的議案,和盧偉國議員、陳家洛議員、范國威議員、何秀蘭議員、胡志偉議員及李卓人議員所提出的修正案。

  香港正面臨廢物危機,這是一個積存已久的問題,大家同意要多管齊下,包括源頭減廢、加強回收、以及發展全面的廢物處理基礎設施,包括轉廢為能,以至堆填區的擴建,這些都不是選擇題,是每一樣都要有適當比例,一齊去做以處理不同種類的廢物。我們的整體方向是以減廢為先,另一方面把廢物善加利用作資源。議員所說的與我們最近在兩個月前發表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藍圖》)的方向一致。《藍圖》分析現時香港廢物管理的挑戰和機遇,為未來十年訂下合理目標,具體和有行動時間表及措施應對問題。大約十年前我們也有大綱,與《藍圖》的分別,有一個重點,很多議員沒有提出,就是香港近十年整體消費意識很大,浪費程度很高,所以在回收以外,從現在再向前看十年,如何能進行人心工程,做到「惜物減廢」的文化是更加重要,所以政府上場首先要做到當然是回收方面,但如何做到例如珍惜食物,「惜食香港運動」是重要的,是要先行。如果我們浪費食物,再說回收,這都是中流的問題,這都要資源配合。我們新的《藍圖》、政策方向是要由「惜物減廢」開始,回收、任何地方都可以加大力度,所以我接虓|說《藍圖》幾方面的主要方向。

(一)香港廢物管理的最新情況

  過去十年,政府一直依據二○○五年發表的《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大綱》)多管齊下進行工作,多個範疇都取得進展。例如,香港都巿固體廢物的整體回收率已由二○○五年的百分之四十三,上升至現時的百分之四十八。當時《大綱》提出的目標是在二○○九年達到百分之四十五,所以已達到當時所訂的目標。此外,建築廢物的棄置量,隨茪G○○六年開始建築廢物按量收費實施後大幅減少幾成。首個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亦已落實,即收取五角,如在超市索取膠袋要徵費。

  大家都關注其他地區如台灣、南韓的經驗,特別是郭偉強議員提出。

  我們在廢物管理方面有進步空間,這是不爭的事實,大家對在這方面有先進思維的城市是可以學習。為此,我們四月曾經與立法會議員兩個團一同訪問南韓,六月又連同不同諮詢委員會成員到台北考察,了解兩地在廢物管理各方面的經驗如何能讓香港借鑒。它們在減廢方面,政府、社會及商界都有角色;以及廢物處理設施的規劃及運作,包括焚化爐、堆填區擴建等等。我們從兩地經驗中察覺到,要在減廢方面獲得成績,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台北、南韓進行了十多二十年做到現時的水平。現時南韓的水平,推行了二十年是六成回收、兩成焚化、兩成堆填。《藍圖》所訂的目標與它相近,我們希望十年內做到這目標。有議員指是否可以達到七成回收比率,這我不會爭辯,但十年內是否可做到這目標,要看看配套如何做到合理的水平。南韓推行二十年達到六成回收,這是相當高的水平。

  另外,我想談一談《藍圖》之下的「惜物、減廢」的新願景。我們參考外地的經驗,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香港要培養人心工程,一個珍惜資源,減少廢物的做法。正如昨日陳家洛議員提到想找地方去回收一次性使用的飲用水樽,這方面是值得去深思,為何香港會有那麼多一次性的用品?是否要盡量避免使用呢?在外地自己要帶備水樽,在政府總部我們亦已經禁止再使用這類一次性的飲用水樽。所以這方面不單是回收問題,而是要將問題上游,改變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藍圖》訂立清楚的目標和時間表,其中具體地提出在十年內減少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四成及提高回收率。而且,市民都十分關心堆填區擴建的問題,我們透過《藍圖》,目標是將現時堆填區佔百分之五十二的比例,十年間大減至兩成甚至以下,改變香港過去倚賴堆填區的做法,這些都是具體的做法。

  但是要成功落實這份《藍圖》,達到預期的(減廢)目標,是要多方面去落實,包括帶動相關業界的發展,尤其與資源循環再造回收行業,同時創造綠色就業,創建環保產業,包括本地以至議員提及的區域性方面,達致多贏的局面,所以在這方面相信大家有共同的願景,包括郭(偉強)議員、盧偉國議員和何秀蘭議員,這些方面的意見都是具體的。

  至於政策和法規方面,我們希望能夠跨前一大步。所以新政府上場之後,我們把握機會希望盡快落實都巿固體廢物按量徵費政策。去年我們已委託以陳智思為主席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進行與民共議的過程,盡快落實有關收費。大家知道不論是首爾或台北的經驗皆顯示,能夠落實廢物按量徵費可以大幅減少廢物的產生以增加回收,這方面是具體的。故此,《藍圖》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減廢政策,就是根據二○一二年的公眾諮詢結果,主流民意是支持廢物按量徵費的大方向,政府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過去半年以上做了籌備工作,未來的兩個月,委員會會提出具體文件,與民共議,如何落實各方面的細節,盡快在香港落實廢物按量徵費。

  廢物收費與議員的另一項建議,即強制垃圾分類是息息相關。雖然我們聽到不少人支持強制分類,不過,要在香港全面執行強制源頭分類需透過多方面配合,包括嚴密監控,追溯廢物源頭,實際執行起來會有不少挑戰,同時亦會引起對私隱的關注。以南韓為例,當地市民可接受的程度,香港也是否可以呢?所以外地經驗顯示,台灣實施廢物按量徵費多年才落實強制分類,有先後緩急的分別;而南韓到目前為止並無實行強制分類。故此,我們認為現階段應首先聚焦做好廢物按量收費,而不是強制的垃圾分類。

  另外,大家關心的建築廢物,尤其是范國威議員,我們已於二○○六年起推行「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向業界提供減少產生建築廢物的誘因。現時,超過九成由建築工程所產生的惰性廢物已經會被重用或循環再造,而不是被棄置在堆填區。當然,香港的工程量有一定的規模,所以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建築廢物仍然有相當的數目,大約有3,300公噸之多。為進一步減少建築廢物產生及棄置,我們會按《藍圖》所訂的時間表檢討「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及諮詢業界。另一方面,較早前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與相關業界持份者成立了跨界別的工作小組,針對如何大幅減少建築廢物而進行溝通,我們會與他們跟進如何落實有關建議,包括檢討這方面的收費。

  另外,大家關注如何逐步推行多項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這方面范國威議員、盧偉國議員和胡志偉議員都有關注。我們要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同時亦必須推行相應的配套,包括適當的減廢誘因,以及更多回收途徑。政府積極逐步落實不同的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包括以下幾方面:

(1)擴大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由超市擴至整個零售業界,現時正加緊進行。

(2)與此同時,政府現正擬備立法建議,引入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我們將以「設計、建造及營運」模式,在環保園建立處理設施。有關項目將直接加強本地循環再造的處理能力,令本地產生的廢電器電子產品可以在本地得到妥善處理,並循環再造而成有用物料。

(3)另外,我們已在本年初加緊步伐,率先推出「飲品玻璃樽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公眾諮詢,由二月至五月左右,社會整體反應正面,主流意見是支持的,政府現正整理收到的意見,以制訂該計劃的未來路向。我聽到胡志偉議員就計劃提出的建議,這個我們會在制訂未來路向時一併考慮。至於其他產品,包括飲品塑膠樽、包裝物料,我們會逐步探索如何能加快引入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的空間。

  另外,大家很關注的在社區層面如何能推動實踐綠色生活的規劃,這些包括陳家洛議員、郭偉強議員也關注。

  在社區層面,大家明白要成功推動「惜物、減廢」的文化,避免廢物產生,以至加大回收,大家也有角色。大家也同意如何能落地,如何能植根社區,市民積極參與是十分重要的,大家有夥伴關係。

  除了要優化路邊的垃圾桶和三色桶,在質素方面和量也有研究空間,我們已計劃了在接下來的時間做一個相關應對。有議員問到現時路邊回收桶和垃圾桶的比例,基本上是有數據的,回收桶和一般垃圾桶的比例是一比十一。但我要強調這比例不是最重要,大家到首爾和台北,甚至東京,它們街邊的垃圾桶以至回收桶也比我們少,所以這問題不是街邊回收桶多少的問題,而是整體如何能有機制方便大家做回收。大家強調的是現時香港基本上主要回收的物料不是由路邊的桶(收集)的,而是大家在工商業界、住宅等其他方面有回收,所以大家要了解重點所在。

  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具體計劃,包括「社區環保站」。我們已講過有計劃能在全港不同地區設立這些「社區環保站」,貼近社區。除了教育和宣傳外,也支持回收行為。我們有五個先導計劃,透過這些計劃可推廣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已到公開招標階段,委聘非政府組織協助營運社區環保站。社區環保站將充分利用相關團體的地區網絡,能夠聯絡區域內的學校、物管公司以至其他持份者和機構,一起推動環保教育,及培養減廢和鼓勵循環資源的文化。

  當然,在教育的同時,這些環保站亦會支持社區回收工作,尤其對回收價值不高但具環保意義的物料,如廢電子電器產品、廢玻璃樽以至廢木材等也可吸納。營運團體會走進社區收集可回收物料,而且會推行其他源頭分類的措施,協助社區將認知化為行為,增加回收比率,而且這些比率能量化它們的成效。目前,我們已經完成首兩個先導項目的選址工作,而且取得區議會的支持。我們的目標是在二○一三年底起或二○一四年初分階段落成先導的社區環保站,而且希望進一步加大網絡,推展到十八區也能建立社區環保站。

  至於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民政事務總署及十八區如何能合作推動社區參與也很重要的。所以除了硬件,例如社區環保站外,如何能鼓勵社區參與環境保護活動也有不同的做法。包括環保署、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及民政事務總署在二○一二/一三年度合作提供每區十五萬元資金,利用技術支援予十八區區議會,推動全港「推動綠色廢物管理──減廢,重用,回收再造」為主題的活動。各個區議會成立了委員會或工作小組,負責社區推廣活動的推行細節。大約有四十多個社區機構或非政府組織於該年度獲邀籌辦相關活動,參與的人數非常多,超過九萬人,而在屋苑舉辦的回收活動覆蓋率超過十三萬住戶。由於相關活動得到良好反應,我們會繼續持之以恆,在下年度繼續推展。

  剛才我也提過,我們在源頭減廢是重要的,而在我們的垃圾堆填區內有四成以上是食物相關的垃圾。所以我們率先推出「惜食香港運動」這消減廚餘的做法。這些是郭偉強議員、胡志偉議員和范國威議員也關注的。

  就減少廚餘和促進回收廚餘的建議,大家明白現時每日約有3,600公噸廚餘棄置於堆填區,佔我們堆填垃圾四成以上。要應對這問題,政府要多管齊下,整體方向是首先避免和減少廚餘產生,同時對於未能避免的廚餘,則盡量回收和盡量循環再造。

  在消減廚餘方面,大家知道教育宣傳是相當重要的。環保署在不同地區開展廚餘減量和回收活動,包括《有衣食日》、《環保午膳約章》、《廚餘循環再造合作計劃》、《廚餘消減活動》、《離島廚餘回收再造計劃》及《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等。

  為進一步加強消減廚餘,政府在去年十二月率先成立「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全力推行「惜食香港運動」,鼓勵市民與業界一同改變行為和採納良好作業手法,包括商戶向慈善機構捐贈剩餘食物,達致減少廚餘和善用有用食物的目的。

  除了源頭減廢外,我們同時有硬件的興建,但這需要時間逐步落實,包括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將廚餘轉化為有用的生物氣及堆肥資源。第一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將於大嶼山小蠔灣興建,每日處理200公噸廚餘,預計可於二○一六年落成;第二個位於北區沙嶺,每天處理300公噸廚餘,將於二○一七年間落成。政府同時間會加強規劃在不同地區建設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我們在選址方面已展開積極的工作。此外,環保署已在環保園第二期批出土地給一間私人公司,進行回收廚餘工作,預計每日可處理約100噸廚餘。

  至於議員關注是否需要強制廚餘回收,我們參考歐盟、台灣、南韓等經驗,強制廚餘回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譬如要有足夠回收廚餘設施作前提。正如我剛才提到,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二期在香港已經有落成時間表,而我們會將第三期及更多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進行選址規劃,希望興建更多區域性設施回收廚餘。但在設施未能全面覆蓋香港的需要時,香港暫時沒有足夠條件考慮進行強制廚餘回收的做法,但我們會在有關方面加強工作。

  至於有議員關注是否在新建樓宇加設樓層廚餘回收設施,大家明白香港是高密度的城市,地少人多,大部分住宅是高層數和有多個單位,居住空間比較狹窄。受到這些客觀限制,包括地方少,及居民對臭味及壎肭暋D的關注,在住宅樓層加建回收設施是很有挑戰性,未必最適合亦未必最有效益。在台灣和南韓,它們亦不是逐層設立這些回收設施。所以我們要視乎香港的實際客觀環境和各方面的經驗,再細心地思考甚麼方法最能配合香港的情況。香港在住宅廚餘回收方面的經驗不多,但我們會積極跟進。政府現正在不同地方包括不同屋h推行不同的廚餘回收試驗計劃,以收集及分析有關經驗,為將來大規模的廚餘回收作積極準備。同時,推行廚餘收集須有足夠的終端處理設施,包括我們剛才說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我們將興建更多區域性設施,而且配合香港的做法,有效收集廚餘。

  至於在食物捐贈方面,政府一直鼓勵商戶將可食用的剩餘物品捐贈有需要的市民,幫助基層的需要。現時社會上已有不同的食物捐贈計劃,其營辦機構和營辦者亦就捐贈的模式、具體安排及責任的處理等,慢慢建立起實際可行的運作模式。

  例如政府自二○○九年開始透過「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向暫時難以應付基本食物開支的人士,提供短期食物援助。立法會財委會最近批准為服務計劃提供額外2億元撥款,以優化及延續服務計劃至二○一五年底。另一方面,政府亦透過「攜手扶弱基金」,資助一間非政府機構「膳心連」與商界合作,收集未出售的熟食及在巿場上未出售的食物,轉送至有需要的個人及家庭。另外,社會福利署亦與另一間非政府機構「惜食堂」合作,轉介有需要的個人及家庭接受他們以回收食物製成的飯盒。政府這方面在現階段無意直接參與營辦社區食堂。

  「惜食香港運動」已展開了一段時間,除了加強一系列宣傳及教育活動,我們希望透過「惜食香港運動」建立有效覆蓋全港的平台,希望串連有關商戶如酒店和超市等及相關捐贈機構,加強它們的溝通,增加捐贈剩餘食物的行動。

  郭偉強議員的議案,以及盧偉國議員和陳家洛議員、范國威議員、何秀蘭議員、胡志偉議員及李卓人議員的修正案,提到多方面促進廢物回收及循環再用的建議,和我們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我希望先聽取各位議員的意見,稍後再作回應。多謝主席。



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2時2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