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鄰舍輔導會「變奏下的思維-專業實踐研討會」開幕禮致辭(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出席鄰舍輔導會「變奏下的思維-專業實踐研討會」開幕禮的致辭全文:

曾醫生(鄰舍輔導會副主席暨教育委員會主席曾繁光醫生)、董總幹事(鄰舍輔導會總幹事董志發)、陳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陳麗雲教授)、CK(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博士)、Christine(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古先生(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古天農)、各位同工、各位嘉賓:

  我很高興為鄰舍輔導會主辦的「變奏下的思維-專業實踐研討會」揭幕。其實,當鄰舍輔導會的董志發總幹事去年年底邀請我參加今日的活動時,我已覺得這個主題很有意思。

  變奏,原本是音樂上的術語。每一首樂曲都有主題旋律,變奏就是在原旋律基礎上,加一些修飾或變化,使原樂曲具有更多元、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聽起來和演奏起來更多變化。同樣地,社會工作是「以人為本」的專業,社工專業發展的歷程,絕對要因時而「變」和恪守「不變」宗旨。社工堅持「不變」的原旋律,即是對弱勢社群的承擔、竭力協助受助人充能、助人自助。同時,社工要求「變」,是順應時代和社會需要的變化,因時制宜,以便更好協助弱勢家庭和個人走出困境。

  政府在社會福利的承擔和發展上,亦要恪守「不變」的原則和敢於「求變」。我相信,香港的實力,除了展現在文化和經濟上,也應體現在對弱勢社群的關顧。因此,完善的福利配套,也是「軟實力」的表徵。政府投放大量資源,透過常規化的福利服務,協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二○一三至一四年度的社會福利經常性開支是557億元,比上年度修訂預算的427億元,增加三成一。

  不過,面對人口急劇高齡化、貧富差距仍然嚴峻、家庭的功能面對挑戰等變化,自新一屆政府去年七月上任不足一年以來,我們採納不少業界和服務使用者提出的意見,推出一個又一個嶄新而具前瞻性的措施,支援數以百萬計的基層和有需要人士。我希望藉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政府過去不足一年以來,在安老和助弱的工作上的「變奏」措施。

安老

  先說安老。「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是香港安老政策的支柱。但如何妥善發展「居家安老為本」的配套服務,讓大部分長者在社區頤養天年,是我們要急起直追的環節。為此,其中一個「變奏」,就是今年九月開展第一階段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社會福利署(社署)會在八個選定地區發出最多1 200張服務券,服務券的價值達到每月5,800元。試驗計劃體現「錢跟人走」的概念,讓用家靈活選擇所需的社區照顧服務,並鼓勵不同類型的服務機構加入市場,推動發展多元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業。我欣悉計劃獲得29個非政府機構及兩個社會企業營運共62個合資格的認可服務提供者參與。

  不過,能讓老友記真正安心居家安老,關鍵不只是公共資源的投放,亦不只是專業而有愛心的社工同工,還有老友記背後不離不棄的照顧者。扶貧委員會下的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亦會研究開展「護老者津貼」先導計劃,配合和加強居家安老服務。

  本屆政府推行的另一項安老措施的重大「變奏」,是設立嶄新的「長者生活津貼」。我們明白現時本港部分長者,確實需要經濟支持。畢竟生果金並非為解決長者經濟困難而設。至於綜援,則主要為協助面對經濟困難的家庭應付基本生活需要,未必適合一些希望自給自足的長者。長者生活津貼的設立正是要填補當中這一道夾縫,聚焦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加強對他們的支援。今年四月起,我們向合資格長者發放每月2,200元的長者生活津貼。目前已有超過31萬名長者獲發新津貼,預計約40萬名長者會得到經濟支援。

  高齡津貼(即生果金)廣東計劃,亦是以「長者為本」,突破框框的措施。社署會在今年十一月或之前推出廣東計劃,讓選擇移居廣東的香港長者無須每年返港,亦可領取高齡津貼。我們落實在廣東發放生果金,取得實際經驗後,亦會認真考慮在廣東發放長者生活津貼。

助弱

  香港社會整體富裕,但仍有不少人生活困難。因此,特區政府重設扶貧委員會,並由政務司司長領導,全面檢視本港的貧窮情況和成因,制定相應政策,務求達致防貧和扶貧的社會效果,可以說是重要的一步。委員會會在今年內訂定「貧窮線」,並會從政策方面入手,希望能夠達致防貧、扶貧,促進基層市民向上流動的目的。

  討論、完善政策之餘,我們亦會盡量優化現有的措施,令基層朋友的生活持續得到改善。為進一步紓緩在職貧窮,本屆政府一開局就優化了「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由今年的津貼月份起,申請人可以選擇以個人或住戶為單位申請,個人申請表及簡化的住戶申請表現已在全港70多個地點派發,並可以在勞工處網頁下載。以個人為基礎的申請,最快可於下月(七月)提交,申領今年一月至六月期間的津貼;合資格人士每月工作不少於72小時可領取每月600元的津貼,而每月工作不足72小時但不少於36小時,則可領取每月300元的津貼。

  眾所周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計劃)的目的,是為面對經濟困難的家庭和人士提供最後的安全網,以應付基本生活需要。綜援計劃是香港社會保障系統重要的一環,我們如何為綜援計劃引入一定的彈性,鼓勵有工作能力的受助人就業呢?有社會人士建議利用關愛基金推行儲蓄戶口試驗計劃,為已就業的綜援受助人,儲蓄在「豁免計算入息」安排下不獲豁免的入息。當儲蓄總額高於特定水平時,綜援受助人便可獲全數發放儲蓄款項並脫離綜援網。扶貧委員會轄下的社會保障和退休保障專責小組及關愛基金專責小組,已分別討論這項建議,並且表示支持。我們將跟進有關試驗計劃的開展工作。

  今天下午,我的同事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以推行一系列措施,由今年十月起優化短期食物援助計劃,包括延長受助人領取食物的受助時限至最多八星期。由於食品價格上升,我們給予營運機構食物開支的資助額會增加一成,令營辦機構有更大彈性,按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向他們提供不同種類和配搭的食物援助,並使這項支援基層的「及時雨」措施更加到位。這些都是政府聆聽民間(包括在座不少朋友)的意見後,勇於推出優化扶貧措施的例子。

福利設施用地和人手

  近年多項福利服務有嶄新發展,與時並進,全因不少社福機構勇於實踐新思維。不過,由於土地和人手緊絀,有些服務的發展往往受到窒礙,因此用地和人手的規劃至為重要。作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最關心和關注的是社福用地,尤其是院舍方面短缺的情況。

  在紓緩處所短缺的問題上,多得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和多個社福機構的配合,我們開始了一項跨界別、跨政府部門的計劃。勞福局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社福機構,正積極研究如何更有效鼓勵非政府機構釋放其持有的土地,通過重建或原址擴建,以提供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負盈虧的福利設施。我們會積極考慮更靈活運用獎券基金,以及如何更適切為土地持有人在規劃或發展過程中提供協助,以減少機構考慮重建或擴建計劃時要「跑衙門」的障礙。這是本屆政府打破框框的嶄新工作方向。

  福利服務是「以人為本」的工作,因此穩定的人力資源供應對社福服務的持續推行尤其重要。勞福局現正與社署及有關培訓機構,積極商討如何為有志的年青人,安排在職培訓課程,以協助他們在安老服務單位/院舍覓得合適工作,在邊學邊做的環境下接受多元技能護理訓練,取得相關資格,按照職業路線圖發展個人事業。此外,教育局及資歷架構秘書處亦正就安老服務行業聯繫持份者,共同推動資歷架構。我期望連串政府、社福界和學界協作的措施,不僅有助挽留人才,更為新一代開拓一條關愛為本的事業大道。

  在香港,福利服務主要由非政府機構提供,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是「政府推動,民間主導」社福服務模式的典範。即使面對社會經濟環境不斷變遷,你們一直都是政府推展社福服務的重要夥伴,對促進社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展望將來,我們定必再接再厲,與我們的社福夥伴一起合作,致力提供更優質、更到位的福利服務。

  我衷心希望大家就社福服務如何「變奏」,做到以人為本,貢獻你們的真知灼見,使今天的交流會取得豐碩的成果。多謝各位。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0時3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