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六題:本港供水事宜
************

  以下為今日(五月二十二日)立法會會議上郭榮鏗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的答覆:

問題:

  目前,全港用水量的七至八成來自輸港東江水。有報道指出,隨茪漲a迅速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各省市對水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水源亦受到廣泛及嚴重的污染,以致可使用的水源日益減少。報道又指出,內地的食水供應存在不明朗情況,可能影響到東江水的供應;因此,政府有必要及早研究開拓新水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已在將軍澳第137區預留了一幅土地以供興建海水化淡廠,而預計海水化淡廠在二○二○年投入運作後,產水量約為每年5千萬立方米,並可增至每年9千萬立方米,政府預計屆時會否調整各供水來源所佔的比例;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二)鑑於本港設有一定數量的集水設施和蓄洪池(例如已動工的跑馬地集水設施和於去年落成的港島西區雨水排放隧道),以紓緩市區的水浸問題,當局會否考慮把該等集水設施收集到的雨水加以運用;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何在?

答覆:

主席:

  東江水的水質一直受到香港水務署和廣東省當局嚴密的監察。根據現行與廣東省簽訂的《關於從東江取水供給香港的協議》(《供水協議》),供港東江水水質須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第II類水標準,這個標準是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的最高標準。廣東省當局一直非常重視東江水水質的保護工作,包括訂立相關的法規和指示及實施一系列工程,確保供港的東江水水質符合《供水協議》的要求,而水務署的恆常監察結果亦顯示供港東江水水質整體維持穩定和符合相關標準。經水務署進行適當處理和嚴格消毒程序後的食水水質,完全符合世界壎芠梒援珗{佈有關《飲用水水質準則》(《準則》)所訂的標準,適合安全飲用。

  在開拓新水源方面,政府不斷研究本港食水供應的政策及措施,並按在二○○八年推出的《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推展更多元化的供水管理措施,包括發展海水化淡及研究使用再造水、中水回用及雨水集蓄等方案。

  就問題的兩個部分,我現答覆如下:

(一)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的策劃及勘查研究於二○一二年十二月展開,預期於二○一四年年底或之前完成。策劃及勘查研究的工作範圍包括:詳細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政府會視乎研究的結果,制定興建海水化淡廠的時間表,預計海水化淡廠最快可在二○二○年左右投入服務,擬建的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的產水量約為每年5千萬立方米;有需要時,可增至每年9千萬立方米。

  政府於二○○八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策略》),當中制訂了平衡用水供求的策略,以支持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主要分為用水需求管理及供水管理兩方面。用水需求管理措施包括加強公眾教育、宣傳節約用水、推廣使用節約用水裝置、加強控制滲漏及擴大使用海水沖廁。至於供水管理措施方面,我們除了加強保護現有水資源外,還致力探索其他供水水源,包括研究使用再造水、洗盥污水回用及雨水集蓄的方案,而發展海水化淡只是其中一環。

  以統計署在二○一二年所估計香港人口在二○二○年約為760萬作為基礎推算,香港於二○二○年全年總食水需求量,在扣減了上述各項用水需求管理措施估計成效後,約為9億9千萬立方米。以海水化淡廠的產量每年約為5千萬立方米計算,約佔屆時總食水需求量5%。其餘各供水來源的水量應不會超越目前水平。

(二)為了減低市區的水浸風險,渠務署採用了截流和蓄洪方法,包括建造雨水排放隧道及地下蓄洪池。在推展這些防洪基建期間,我們亦曾研究回用由雨水排放隧道及蓄洪池所收集的雨水。

  在研究雨水排放隧道過程中,渠務署審視了不同的雨水回用方案,惟所有方案都需要投放大量的資本建造額外的隧道和/或管道工程以及抽水設施或大型儲水設施。結果顯示這些回用雨水方案未能符合成本效益。至於蓄洪池方面,為了能有效地防止水浸發生,每逢暴雨過後,蓄洪池內收集到的雨水需盡早排走,以備應付下一個暴雨的來臨。假如要回用這些雨水,便需要興建額外的儲水池及相應的輸水設施,但這些設施只能於一年數次的暴雨期間使用,故其經濟效益存疑。

  此外,雨水流經已發展的地區會被黏在建築物表面及路面上的污物所污染。這些污物包括從道路上車輛所排出的廢氣、在屋頂的鳥糞或在地上的動物排泄物等。為免影響健康,使用集蓄雨水前須先經過處理才可安全地循環使用。處理成本也成為考慮因素。

  總括而言,回用經已發展地區流入雨水排放系統內的雨水作非飲用用途未能符合成本效益。儘管如此,政府正不斷研究本港食水供應的政策及措施,包括推展雨水集蓄作灌溉、沖廁及非飲用用途方案。建築署至今已為33所學校及政府設施如醫院、政府宿舍、運動場等,建造集蓄雨水循環再用系統。這些系統已陸續裝置完成及投入服務,現時我們正檢視有關措施的成效。

  多謝主席。



2013年5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1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