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答問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四月十三日)出席公開活動後,就資源循環藍圖、綠色建築、兩電中期檢討及清新空氣藍圖與傳媒的答問全文:

記者:地球之友稱局長表示會在第一季推出減廢藍圖的詳細安排和計劃,但現時還未推出,是否仍未準備好?

環境局局長:我們稱為資源循環的藍圖已到最後階段,我們在一些內部協調後便會推出。不過在減廢方面,其實重點在於其他相關的措施並沒有因為藍圖(推出時間)而停下來。譬如最重要的固體廢物徵費與大家的社會參與過程,我們已跟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一早談好,大約在年中便會推出,和大家一起與民共議,這樣是重要的。另外廚餘減量方面也是我們的一個重點,我們會一路部署,「惜食香港」運動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所以我們的相關、實際措施也會一籃子地逐步推出。藍圖方面多一點時間便可以推出,所以不會影響香港減廢方面的力度。

記者:之前有環團稱有28%的香港建築物符合一個環境評估法認證便可不用兩電加機組,從而免去加價。你有什麼看法?

環境局局長:香港佔九成用電量也是與建築相關的,所以建築物如何做到環保建築、減少用電其實是一個重要範疇,我們在《施政報告》也提及有一個促進綠色建築督導委員會,由環境局局長統籌,希望在用電需求方面,透過為建築物慳電和綠色認證,可減少碳足跡,所以我們的工作一直在進行。我們歡迎不同團體,包括綠色團體,在這方面多給意見。我們在適當時候會整合整個減碳和綠色建築相關的政策和措施。

記者:兩電的中期檢討現時怎樣?

環境局局長:兩電的中期檢討一直有進展,我們和兩電一直有接觸,並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也會作出回應。我們(的工作)在進行中。

記者:初步情況如何?

環境局局長:現時尚未到成熟階段,要等等。

記者:你之前推出的清新空氣藍圖,提到加強粵港兩地合作,具體的措施是怎樣?

環境局局長:大家知道香港在空氣質素改善方面,除了本地在車、船、電廠方面努力外,跨境空氣影響是相當重要的範疇,所以現在我們有粵港合作的框架,每年都會開會商討如何對應一起減少排放、改善空氣的做法。我們大家都訂下目標,由現時到二○一五年做到甚麼目標,到二○二○年做到甚麼目標,這些目標已訂下。但如何再加大力度我們仍在思考,譬如在船方面,大家都知道除了本地的船,一些遠洋船其實會整個區域在做。如何在這方面實質推展是要透過粵港兩地合作一起做,所以我們正緊密和內地相關部門一起合作,如何具體落實這些措施是我們現時的工作重點。

記者:局長,你之前是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也是專家,綠色建築如何才能符合要求?具體是怎樣?香港有沒有機會做到?

環境局局長:簡單來說,香港在綠色建築認證範疇在世界上是先鋒。當時全世界,差不多第一個國家推出這個認證的是英國,香港是亞洲第一個地方推出這認證,所以在這方面香港有十多二十年的經驗。但當然如何在這個科研基礎下推展是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配合,所以你也留意到幾年前發展局已有鼓勵措施,與樓宇豁免掛鉤,做到這些認證就有鼓勵措施,所以大家會看到香港有更多樓宇朝這方向去做。遲些一手樓的賣樓書也要將這些資料披露,賣樓時也能看到這些相關數據。我們看到這是一個不錯的基礎,但如何再加大力度推展,在新樓舊樓也能夠做,便正正是我剛才談及的促進綠色建築督導委員會,如何能更有效推展這件事。我們認為在這方面香港有需要加大力度推展,這方面是我們邁向低碳社會的重要範疇,改善用電也是與此相關,所以委員會會在這方面作出研究。

記者:綠色建築是否指綠化面多了,還是怎樣?

環境局局長:這方面要澄清,很多人以為綠色建築似乎與綠化相關,但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基本上綠色建築是根據一些綠建環評的制度做一個客觀量度,這些綠建環評制度通常有幾大方面,一方面是節能減排,第二方面是節材減廢物,第三是慳水,第四是令室內空氣以至其他環境質素健康、舒服,第五是對室外的城市環境有正面好處,要涵蓋這幾方面才算是綠色建築。



2013年4月13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9時0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