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開場發言全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四月九日)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我很高興出席今日財務委員會的特別會議,向各位議員簡介在新財政年度關於環境局的撥款及開支,以及主要範疇工作重點。

增加資源投放

  本屆政府十分重視環境保護,並將投放更多資源,我們的願景是建設一個宜居、健康和綠色的城市。在本財政年度,環境局及轄下部門在其政策範疇下獲撥款約185億元,較二○一二至一三年度的修訂預算淨增加約54億元,增幅為41%。

  在185億元的撥款中,經常開支約佔60億元,較二○一二至一三年度的修訂預算淨增加約5億元,增幅為9%。增加的撥款主要是用以支付廢物處理設施新增的營運費用,就電力市場相關事宜進行顧問研究,推行能源效益、碳審計、戶外燈光研究等相關措施,以及推廣減廢、生產者責任計劃及社區資源回收等活動。在職位數目方面,環境局及環境保護署在二○一三至一四年度將會合共增加21個職位。

  除了經常性開支以外,二○一三至一四年度的撥款中,非經常開支和資本帳,以及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工程項目開支共約為125億元,相比二○一二至一三年度的修訂預算,增加約為49億元,增幅為64%。所增加的撥款主要預留作注資「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淘汰歐盟四期前的高污染柴油商業車,以及提供一次過資助予車主更換石油氣的士和小巴的催化器之用。

  以下我會概述環境局來年的重點工作。

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首先是改善空氣質素,我們的工作是以公眾健康為核心,減少路邊空氣污染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將採取鼓勵與管制並行的策略,向約86,000名歐盟前期至歐盟三期柴油商業車的車主提供最高達新車應課稅值30%的特惠資助,以期加快淘汰這些高污染的車輛。為落實以上鼓勵與管制並行的措施,政府已預留100億元用作發放相關特惠資助。我們估計如全數更換這些高排放車輛為歐盟五期型號,本地車輛排放的粒子及氮氧化物可分別減少80%及30%。在諮詢環境諮詢委員會、相關的運輸行業和其他持份者後,我們會向立法會提交落實相關法例的建議,並會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用作發放特惠資助。

循環資源運用

  香港正面臨廢物危機,我們必須同時多管齊下,包括源頭減廢、加強回收,以及發展全面的廢物處理基本設施,以處理不同種類的廢物。我們的整體方向是以「減廢為先」,另一方面把廢物視為可加以善用的「資源」。

  在源頭減廢方面,我們會逐步落實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並正擬備立法建議,以便擴大推行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並引入新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我們亦正就飲品玻璃樽生產者責任計劃進行諮詢。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已接受政府的邀請,將於今年內就都巿固體廢物收費的實施細節,與持份者和巿民進行討論。

  另外,政府計劃以先導方式,在全港設立五個「社區環保站」,以支援在社區層面推廣綠色生活。政府在這年已預留6,500萬元,作為建設工程和營運服務的開支。

  在廢物處理方面,我們現時主要依靠三個堆填區。即使我們落實推行所有可行的減廢措施,三個堆填區亦將會在二○二○年前相繼飽和。要妥善應對廢物處理問題,政府正規劃建設多項相關設施。我們正計劃分期發展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將在北大嶼山的小蠔灣興建,每天處理200噸廚餘。我們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提出撥款申請,以便在二○一四年初批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的「設計、建造及營運」合約,設施預期可在二○一六年落成及投入運作。

  我很高興上個星期與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一同到南韓,考察當地的廢物處理設施及政策推行情況。是次訪問所取得的寶貴經驗,有助香港策劃未來的資源循環政策。南韓的經驗,正正顯示香港不論在減廢回收、廢物資源循環再用,以至末端處理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特區政府將會於短期內推出資源循環藍圖,為香港未來的廢物資源循環和處理,提出整全的策略和行動方案。

注資「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

  推動環保政策及工作,必須建立綠色的文化、綠色的社區,才可達致事半功倍之效。我們需要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及資助市民大眾參與建設一個綠色社區。為此我們建議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注資50億元,利用投資回報所得,進一步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推行環保科研以及促進公眾參與環保行動。稍後時間,我們會就注資諮詢環境事務委員會,屆時會對基金的未來路向作更詳細的建議。

總結

  主席,政府過去在保護環境方面推行了大量具成效的工作。來年,我們會繼續推進各項政策,重點聚焦於改善空氣質素、資源循環利用及廢物處理,與及構建綠色社區。我們期望在新的財政年度可以繼續得到議會支持。主席,我和同事很樂意回答各位議員的提問。



2013年4月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49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