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一月二十八日)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以投影片簡介二○一三年《施政報告》內有關環境及自然保育的政策措施時的發言全文:

  以下我用多一些時間詳細解說《施政報告》內有關環境及自然保育的內容,大家都很關注,希望平衡各方面。今次《施政報告》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強調環保方面人人有責,希望相關政策能做到與民共議及共同承擔、共同決策。大家的願景是希望做到香港成為一個更健康、環保、宜居的城市。這方面不可以一步到位,需要時間早點打好基礎,使香港邁向這個目標,希望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在環保篇中有不同重點,重中之重有四大方面:空氣質素,保障大家的健康;資源循環方面,是希望從比較新的角度去看固體廢物的問題,我們不是重視末端處理,而是強調源頭減廢、減廢為先的重點,珍惜資源;第三方面是低碳城市,節能減排方面。今早我在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中已談及能源供應方面,但除了供應,用電方面香港九成用電是與建築物相關,全世界類似的城市如何推動綠色建築作為重點,令節能減排更上一層樓是今次《施政報告》其中一個重點,希望在此加把勁。第四是自然保育,大家看到香港在發展房屋方面有壓力,如何平衡自然保育和發展,都是今次的重點。整體來說,我們認為這是硬件以外的一個人心工程,如何能夠全民環保,正正是事半功倍的關鍵所在。

空氣質素

  空氣方面,整體的施政理念是以公眾健康為核心,今次有目標和路線圖。目標是到二○二○年,我們希望大致達致新的空氣質素指標,我們稍後會向立法會提交訂出新的空氣質素指標。數字上看,過去幾年間一般的空氣質素,以至路邊的空氣質素都有改善。在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懸浮)粒子方面都有改善,但在二氧化氮方面,一般來說進展是沒那麼明顯。在路邊空氣氮氧化物方面其實是不跌反升,所以我們要知道對症下藥的問題所在。另外一些數字,路邊空氣和一般空氣質素的超標日子,一般監測站是比較平穩,但路邊的趨勢不是很樂觀,我們要知道這些問題在哪堙C空氣質素方面,問題是複雜的,我們需要一籃子整全的方法去做,所以我們正在製作新的空氣質素藍圖,希望在今年首季推出,講出新的思維,如何能整全的推行。但同時間,我們認為要盡快做一些具體的措施,所以未來淘汰老舊柴油商業車是我們的重點所在,特別影響路邊空氣質素,包括粒子和氮氧化物方面,所以我們盡快推出這項措施。這個圖表可看到柴油商業車佔總體汽車的兩成,但它們粒子的排放佔整體的92%,氮氧化物佔了53%,所以這個問題很重要,而且去年年中世嚏]世界壎芠梒插^清楚講出柴油車,特別是老舊車的廢氣排放是高度致癌的。觀看數字,柴油商業車有不同型號,現在最新的型號是歐盟五期,遲些會有歐盟六期。比較歐盟五期和歐盟前期的粒子排放,是等於一輛新車的34倍、歐盟一期是18倍、歐盟二期是7.5倍、歐盟三期是5倍。新車和舊型號的車的分別很大,所以短期和中期我們都有決心,解決問題要從歐盟前期、一期、二期、三期,都要分階段淘汰才能改善路邊空氣質素和減少對公眾健康的影響。這是另一個圖表,以圖像化比較歐盟前期、一期、二期、三期和最新型號,看到幅度的分別有很大的倍數。

  我們有目標、路線圖,最重要是有資源的配套令我們能做到環保的政策。這次特區政府有相當大的決心,預留一百億元作為資助,分階段淘汰約88 000輛歐盟三期或以前的商業柴油車。過去有純粹鼓勵的措施,但成效一般,所以今次要加大誘因,以及嚴厲管制,兩者並施,才能真正善用資源和達致實效。

  建議的特惠補償方面,我們有幾個想法。第一方面是污者自付,所以車主要承擔資源的一大部分。同時間要有公平和合理的做法,所以我們建議舊車的資助較少,相對沒有這麼舊的,資助可以多一些。同時間要多些誘因和選擇,讓車主作更替的過渡期,所以和以往不同,今次是多了選擇,例如有純粹茖悚漱霈蛂A如換車的話,也有另一個安排會有較多的優惠補償。

  整體來說,進行這麼多工作都要達到一個目標,所以我們會配合整體減排的目標,在二○一五年底達到某成效,到二○二○年前達到我們的減排目標,所以我們建議分三期,根據柴油商業車不同的型號採取不再續牌的安排。屆時這些車輛,如歐盟前期、歐盟一期大部分或全部(車齡)都在十八年以上,根據我們的時間表,歐盟二期(車齡)到時超過十五年,是十六至十九年;另外歐盟三期(車齡)平均十五年以上。大家明白在國內或其他先進城市早已立例規定柴油車(車齡)約十五年便要自然淘汰或立法要淘汰,我們要追回(處理)過去積累的污染問題。

  當然我們也要未雨綢繆,今次處理一些積壓未處理的問題,我們與業界商討,他們的反應是正面的,歡迎日後若有新(法)例,以後新買的柴油商業車可以定下十五年退役期的新法例,這方面可以與其他先進城市看齊。

  雖然柴油商業車是問題的重點,根據它們的排放絕對是大持份者,但我們路邊的問題,譬如重組巴士路線、為舊型的歐盟二期、歐盟三期巴士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提升它們的效益,以及推動混合動力巴士和電動巴士都是我們多管齊下的措施。除了巴士、柴油車外,石油氣的士、石油氣小巴,我們較早前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更換催化器,令它們的效益可以提升。同時我們會加強監控,使用路邊遙測設備,令這些車輛效益有所保障。我們稍後的藍圖會提出更多如何在整個交通策略,包括電動車方面的環保車,如何整體提升香港的空氣質素。

  談完車以後,香港其實有幾個主要空氣污染的源頭,除了車及電廠外,船(污染)佔越來越高的比率。我們看到二○一一年最新的資料,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粒子方面,船隻的排放已佔三高,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會加大力度,包括建議立法強制遠洋船泊岸轉油,現時是自願性質加上鼓勵,但我們與業界商討後,邁向立法是我們希望盡快做到的方向。同時,我們會與廣東省探討整個珠三角港口如何做到低排放的區域,做到泊岸轉油的鼓勵安排。

  大家十分關注今年中將會啟用的啟德郵輪碼頭。大家看到它的位置在維港中央,所以我們會透過不同的方法令該處的污染減少,包括提供岸電的安排,同時鼓勵他們泊岸轉油。香港的船隻,包括小輪及各方面都有其排放,所以我們正進行很多研究和測試,希望要求本地的船隻使用更加清潔的燃料。

資源循環

  第二個主題是資源循環。整體來說,香港人每日運往堆填區的垃圾是13 500公噸,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回收率不算太差,有48%,當然有上升的空間。廚餘方面,在垃圾堆填量上佔三分之一至四成。最大的問題是現時香港人的人均垃圾量大約1.36公斤,較其他的亞洲城市,例如台北、首爾、東京,多出幾成,(這些城市)大概1公斤左右,這正正是源頭減廢為重點的問題。看看數字,香港是1.36公斤、台北是1公斤、東京1.01公斤、首爾0.95公斤,所以這正正是香港人要了解的廢物危機問題,源頭要減廢。

  我們亦會於今年首個季度推出資源循環藍圖,詳細用數字、數據解釋各方面最新的狀況和建議。整體來說,源頭減廢絕對是整個藍圖的重點,剛才說過,我們每人每日生產垃圾量高是問題所在。相近的城市都有垃圾徵費的安排,令市民加強源頭減廢,所以我們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出,我們今年會與民共議,大家詳細討論細節,盡快向立法會提出具體建議立法通過廢物徵費。外國來說,垃圾徵費一般可以減廢兩至三成,所以是一個重要的減廢政策。香港過去都有透過膠袋徵費各方面做到文化轉移,我們希望在這方面加大力度。在三色回收桶方面,過去成效不算太差,可以有改善的空間。整體來說,剛才亦提到,我們的回收率有48%,我們希望由現時到二○一五年可以提升到55%。

  源頭減廢方面,剛才提到,廚餘是香港其中一個大問題,所以我們率先在去年底成立惜食香港運動(Food Wise Hong Kong Campaign),希望大家由心出發減少廚餘的廢物。整體來說有源頭減廢的重點,同時如食物仍然可以食用,可以做到食物捐贈(food donation),之後才(用作)堆肥或轉廢為能。我們的(惜食香港)委員會很積極工作,希望今年初可以做到一些大型宣傳和實際行動。這個委員會雖然是新增,但以行動為本,希望透過與不同業界合作做到減廢的目標,期望在兩、三年內在廚餘方面減廢最少一成。

  同時,我們極力支援回收業,除了在環保園、公眾裝御區,我們將會建議預留一些泊位給回收業界,因為某些物料,如紙方面主要依靠出口,所以有一些重要的設施可以幫助回收業界是重要的政策。另外,我們稍後會提出玻璃樽回收,都能夠提供本地就業機會,將廢玻璃做到建築材料,例如環保地磚,是給予整體回收業的支持。

  全世界都有資源循環的藍圖,幾乎都是第一要源頭減廢、重用、循環再造,最後的末端處理,包括轉廢為能、堆填,我們都會在藍圖詳細交代不同數字及如何選擇適合香港的狀況。

綠色建築

  第三方面是低碳生活。剛才說到,我們除了在能源政策方面、兩電方面有一些政策外,在demand side即求方面是一個重點。香港的九成用電是與建築物相關,六成碳排放與建築物相關,所以綠色建築是很多先進城市的新思維,如何能做到更大的進步。過去不同的政府部門在這方面作出不同努力,今次《施政報告》的重點是希望整合全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能夠做到突破,改善公共建築,以至私人建築兩方面的能源提升,不單是針對現有建築,未來有很多發展機遇,如何能結合發展機遇,同時間能做到環保和低碳的未來,這正正是督導委員會的重點。過去有很多工作在進行中,如節能約章、綠色認證和不同能源的法例。透過綠色建築物,可以支持整體的低碳生活,推動全民節能。

  另外,我們會推動碳審計。我們會在今年年中建立全新的上市公司碳足跡資料庫,鼓勵這些資料的披露、分享經驗,針對大企業,希望他們能在低碳節能方面先行,因他們用電方面屬大戶,很多城市都是以大戶先行做政策。

自然保育

  第四,自然保育方面,香港根據中國大陸參加國際公約,要制訂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劃,今年、明年要做各方面的公眾參與和研究,制定策略,到二○一五年要開始實行這策略。大家很關注是現在制訂這行動策略,同時香港正面對發展壓力,如何使兩者能夠平衡?我們非常關注這方面,同時希望兩方面都能夠兼顧。長遠來說,我們對陸上、海上或海岸的生物都有一個更加好的保護。

綠色社區

  剛才提及四方面,我們明白要推動環保政策以達致事半功倍,一定要建立綠色的文化、綠色的社區,所以今次《施政報告》有一個重點就是投放五十億在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內,以支援各方面的環保新政。過去亦有很多不同的做法,支持綠色企業、低碳環保生活、支持不同屋h就地回收廚餘或一些自然保育,例如塱原等的保育,都是非常成功。看看這些數字,過去在這方面的投放一直攀升,涉及不少資源,這些對建構綠色文化非常好。所以今次加大力度,能夠有一個長遠及平衡的做法,令到我們有長遠的承擔,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基金支持我們在環保的投放。除了投放之外,可以讓不同機構參與推動不同教育或社區行動之外,我們同時認為環保行動需要滲入不同的社區,讓社區和這些環保活動更加接近,今次的新做法就是建設一系列的社區環保站,接近不同人的居住環境,更加將環保文化與大眾結合,我們建議第一期在香港五個不同區域,希望做到一個環保的亮點。

  最後總結,除了不同的政策之外,我們希望建構香港成為一個更綠色的社區。整體來說,是一個健康、環保和宜居的城市。多謝主席。



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0時28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