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答問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一月二十七日)早上出席電視節目後,就固體廢物處理及淘汰商業柴油車與傳媒的答問全文:

記者:香港的減廢目標是在幾年之內減三分之一,當中廚餘佔的比重很大,根據二○○五年的減廢大綱,曾經有建議指堆填區盡量處理可以溶解的廢物,即是廚餘就不應該再放置在堆填區,這會否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

環境局局長:這是一個大方向,希望可以善用廚餘,因為廚餘也是一種資源,可以善用回收、做堆肥或者轉廢為能。所以在硬件上,香港政府也正在做一些設施,在大嶼山的小蠔灣及北區有兩個設施,每日一共可以處理五百公噸的廚餘。同時,在不同的屋h也設有一些就地處理廚餘的設施,我們有一筆資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可以給屋h申請,希望在未來的一、兩年,至少有五十個屋h可以做到就地處理廚餘的設施,每日可以減少幾噸的廚餘。同時,我們重點是希望可以減少桌上的廚餘,所以透過「惜食香港」運動,希望減少廚餘的產生。

記者:有關堆填區,今年是否會通過立法會程序,會否擔心有「拉布」的情況出現?

環境局局長:相信大家對堆填區的擴建及相關的設施,某程度上都會因為地區人士的不同想法而有所抗拒。我們與立法會議員討論時,都明白他們在這方面的關注,所以這一定是難題。但是為了香港整體廢物處理的做法,我們要迎難而上,所以今年我們會有一套整全的方法,透過藍圖、透過數字,與大家解釋和分析各方面的做法。

記者:擴建(堆填區)的時間表為何?

環境局局長:我們的目標,當然要視乎不同的狀況,希望今年內將這些數據和藍圖與社會討論,包括向立法會申請相關的撥款。

記者:有沒有一個時間最遲在甚麼時候啟動整個程序?

環境局局長:其實堆填區是要有連續性,一項設施如果因為撥款而延遲了(興建),對(運用)公帑也有影響,所以現時最迫切的是,將軍澳(堆填區的擴建)在今年內一定要做一個決定,才能做到完善的過渡。

記者:柴油車方面,局方與業界會面之後,有否一個優化的方向,怎樣有不同的做法?如何在框架上再作安排?

環境局局長:基本上有關的討論,是盡量讓業界了解政府淘汰柴油車的理念。上星期的會面是很好的,令他們更加了解政府的想法。同時他們都有一個共識,希望在未來的一個月左右,大家會分組討論,因為不同的車群有不同的訴求,所以希望透過時間,令到不同的組群都更加了解政府的政策,同時亦可以讓不同組群說出他們的訴求。透過這些會面,希望能夠互相了解後做出一套優化的方案。

記者:優化方案的方向大概會是怎樣?譬如是不同的車隊有不同資助或是其他方面的安排?

環境局局長:我想這方面可以讓業界主動提出,讓他們了解香港政府在這些方面的底線和原則,例如我們為了大家的公眾健康,要在二○一五年做到甚麼程度的空氣改善,以及到二○二○年我們又要達到甚麼標準,這些方面就是底線。另外,就是污者自付的原則,有些(理念)是一定要清楚的,例如一些舊(柴油)車,相對一些沒有那麼舊的車,是淘汰、不換車或是換新車等,這些方面不應該是一刀切的補償金,這些就是我們的底線。如何能夠在整體機制的運作上,盡量將有關的得益給予車主而不是車行,這些細節可以留待車主提出建議。

記者:…實施方面…?

環境局局長:如何在不影響空氣質素改善時間表的大前提上,其他的過渡安排,我們可以有空間去考慮。

記者:局長,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好像是事在必行,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會是興建焚化爐?

環境局局長:第一,現在(興建)焚化爐方面有司法覆核,所以暫時來說我們還未可以推展。而我想說的是,參考一些相近城市的做法,他們整體處理廢物的藍圖,由堆填區至轉廢為能,都有各自的角色,所以我們的藍圖是會將這些先進的思維跟大家解釋如何實行,分別是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轉廢為能的安排,堆填區的壽命自然就會大減。參考新加坡,其堆填區的堆填量可以有大約三十至四十年的空間,令到一個城市可以有長遠的處理末端廢物的做法,這些都是值得參考的地方。

記者:有沒有最遲要何時提出興建焚化爐?

環境局局長:第一,有關的司法覆核不知道何時有結果,所以我們可以定下的空間也暫時未知。

記者:剛才你提到十年要減廢三分之一,如何在十年內達至這個減廢的目標?你的信心又如何?

環境局局長:在十年內減少三分之一的廢物,我們希望透過一些硬件和軟件去達成。硬件方面剛才也提到,我們有新的設施,譬如是有機廚餘處理的設施;軟件方面,我剛才亦提到廢物徵費,在外國的經驗來說,是一個好的做法,因為透過與經濟掛u的做法,可以整體上減少廢物兩至三成以上,所以透過硬件和軟件雙管齊下,希望可以將我們的目標拉近。

記者:局長,剛才你也說興建焚化爐的地區阻力是很大,之前其實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亦曾經建議,為了紓緩阻力,建議特首或者局長你自己居住的地區興建一個微型焚化爐,以起身先士卒的作用,這會否是一個考慮的方向?

環境局局長:基本上,香港亦將有一個焚化爐會落成,就是在屯門的污泥處理設施,其實它是一個焚化的設施,以轉廢為能,這個設施會在今年年底落成,相信會是一個好的示範,讓香港人去更加深入了解這是一個先進的技術可以考慮在香港應用。類似的設施是否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應用,這方面我們持開放的態度。

記者:另外想再問廚餘方面,剛才也說過其實不將廚餘放置在堆填區也可以是一個方向,而現在小蠔灣,就算加上沙嶺也只可以處理每日共五百噸廚餘,佔整體的廚餘量比較少;而《施政報告》亦提到,可能會考慮透過填海擴展小蠔灣,這會否是局方朝茠漱閬V去做,以加大處理廚餘的能量?

環境局局長:現在討論小蠔灣填海的選擇,應該與我們的廢物管理沒有一個必然的關係。但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小蠔灣的有機資源處理中心可以成功的話,在香港不同的地區擴展這類設施,我想會是一個大家可以積極考慮的方向。



2013年1月27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2時58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