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香港復康聯盟二十周年研討會開幕典禮致辭(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一月五日)出席香港復康聯盟二十周年「挑戰與發展──殘疾人士組織研討會」開幕典禮的致辭全文:

張主席(香港復康聯盟主席張健輝)、Professor Takamine(日本琉球大學高嶺豊教授)、各位嘉賓、各位支持康盟的老友記:

  大家好!香港復康聯盟成立至今已踏入第二十個年頭,一直為香港的殘疾人士爭取「均等機會,全面參與」而努力。你們選擇趁此盛會,與社會各界一同探討殘疾人士自助組織面對的挑戰,並思考發展的路向,十分有意思。

  香港要持續發展康復服務,讓人們不分傷健,在更平等的基礎上貢獻自己,政府責無旁貸。政府有關部門投放於相關服務的整體經常性開支,已由二○○七/○八年度的166億元增至二○一二/一三年度的232億元,增幅達四成。

  不過,施政要做到傷健共融,殘疾人士和團體的心聲和參與不可或缺。因此,除了由政府藉政策推動及投放資源推展外,也需要殘疾朋友自強不息,積極參與社會,提供意見;更需要社會各界加強合作──家長、朋輩、鄰里以至商界都要給予殘疾人士支持。套用社會資本理論的術語,即是殘疾朋友相互之間的「黏合式社會資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與跨界別的「搭橋式社會資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同樣要發展。

  關於第一點,政府致力推動殘疾人士自助組織的發展,因為只有鼓勵殘疾人士積極參與制訂相關政策和服務,這些服務才能切合「用家」的需要。社會福利署自二○○一年開始設有每兩年一度的資助計劃,目的是支援自助組織的運作,鼓勵殘疾人士及其家人發揮自助互助的精神,以及協助殘疾人士融入社會。資助範圍包括聘請職員及籌辦活動的開支。在最近一期(即二○一二/一四年度)資助計劃中,共有68間殘疾人士/病人自助組織獲得社署撥款資助,撥款總額超過1,900萬元。

  至於第二點的跨界別協作,亦是近年政府改善殘疾人士生活和促進其福祉的有效策略。以協助殘疾人士在公開市場就業為例,政府致力鼓勵商界、僱主聘用殘疾人士。社署已由上個月(二○一二年十二月)透過營辦資助職業康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提供導師獎勵金,鼓勵僱主為殘疾僱員安排指導員,協助他們適應新工作,每名導師可獲500元的獎勵金,預計每年有2 700名殘疾僱員受惠。我們亦會推出新計劃,資助聘用殘疾人士的僱主購置輔助儀器及改裝工作間,從硬件上減少殘疾僱員可能遇到的障礙。僱主每聘請一名殘疾僱員,最多可獲發兩萬元資助,預計每年約有400人受惠。

  借助商界的智慧,當然亦是很多非政府機構的專長。例如透過發展社會企業,便造就了不少廣為人知、鼓勵傷健共融的業務和品牌。譬如社署的「創業展才能」計劃,就是透過向非政府機構提供撥款資助作為種子基金,協助這些機構開設小型企業,為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計劃至今已撥款超過5,400萬元,成立了76項業務,為殘疾人士創造超過580個職位。香港復康聯盟是「創業展才能」其中一個堅實的合作夥伴。我要感謝你們,自二○○六年起共成立了三項業務,先後為殘疾人士創造了10多個職位,鼓勵他們接觸社群,融入社會。

  勞工處亦透過展能就業科推行「就業展才能」計劃,向僱主提供誘因,鼓勵他們聘用殘疾人士。參與的僱主每聘用一名殘疾僱員,每月便會獲得上限4,000元的津貼,津貼期長達六個月。

  最後,回顧康盟二十年來與殘疾朋友一同走過的足跡,正是自助組織如何茁壯成長,發展為一個集倡議、創業、促成跨界別協作的非政府機構,成為政府在康復政策上重要夥伴的故事。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公約》)在二○○八年八月三十一日起在中國,包括香港特區生效。推廣及落實《公約》是持續的措施,亦是延續本港康復服務向前發展的路向。我們會繼續與香港復康聯盟、康復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殘疾人士團體、持份者、康復界和社會各界保持密切的夥伴關係,進一步促進殘疾人士的權利和平等機會,協助殘疾人士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和全面融入社會,從而建立關愛共融及平等互享的社會。

  最後,我謹祝今天的研討會成果豐碩,香港復康聯盟再接再厲,締造下一個更美好的二十年。多謝。



2013年1月5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7時39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