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二題:國際學校學額
************

  以下是今日(十月三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家洛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答覆:

問題:

  據報,政府為興建青年宿舍,計劃收回蒙特梭利國際學校所在的土地,該學校的搬遷可能使現時的國際學校學額減少。關於該學校的搬遷事宜和國際學校的政策,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收回上述土地的具體計劃是甚麼;政府會否對該學校,以及其師生和家長提供協助;若會,詳情是甚麼;鑑於該學校在近10年間曾三度搬遷,政府會否協助該校建立永久校舍;若會,詳情是甚麼;若否,原因是甚麼;

(二)過去3年,有需要入讀國際學校但因學額不足而在本地學校就讀的外籍學生的人數是多少;政府對於未能在短期內覓得國際學校學位的學生,會否採取一些短期和過渡性措施,協助他們解決學習困難;若會,詳情是甚麼;若否,原因是甚麼;及

(三)鑑於有家長指出,現時國際學校學額供應不足,已經直接影響海外人才和投資者來港發展事業和投資的意欲,政府會否兌現行政長官的選舉承諾,制訂具體政策增加國際學校學額;若會,政策的具體詳情是甚麼;若否,原因是甚麼?  
 
答覆:

主席:

  特區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措施致力支持國際學校蓬勃發展,以滿足香港海外和本地家庭的教育需要。過去十年,本港國際學校學額由2001/02學年的31 000個增加至2011/12學年的37 000個,增幅近20%。我現就陳家洛議員所提出問題的三個部分作出回應:

(一)及(三)特區政府支援國際學校發展的措施包括協助現有國際學校在原址擴建,以及分配空置校舍和全新土地作國際學校的發展。我們近年已批准數間國際學校在原址擴建(例如香港國際學校及法國國際學校),其中香港國際學校計劃通過擴建在未來數年增加500個中小學學額。

  在分配空置校舍和土地方面,一般而言,我們會透過一個公開和公平競爭的中央統籌機制把校舍及土地分配予辦學團體作指定學校用途,包括發展國際學校。透過這個機制,我們已在2007至2009年間分配了四所空置校舍及四幅全新土地分別作擴充及發展國際學校之用。獲分配空置校舍的四所國際學校已陸續於2011/12學年起額外提供約500個學額。獲分配全新土地的四個辦學團體中,哈羅香港國際學校(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已於本年9月開始運作,提供超過700個學額,而啟歷學校 (Kellett School) 和香港學堂國際學校 (Hong Kong Academy)亦將於下學年開始運作,提供超過1 400個學額。至於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Christian Alliance P. C. Lau Memorial International School)則預計在2016/17學年完成建校工程。此外,我們在上一個立法年度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向其中三個獲分配全新土地的辦學團體提供合共超過6億元的免息貸款,以供興建校舍。在完成批地及相關程序後,我們會為餘下的一個辦學團體向財務委員會提交類似的撥款申請。

  我們在本月上旬已邀請有興趣團體就另外四個供發展國際學校的空置校舍提交申請,並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完成校舍分配工作。有關校舍預計將合共提供超過1 000個學額。為滿足非本地學生對國際學校的需求,我們現時要求獲分配全新土地或空置校舍的辦學團體,在取錄學生時,整體學生人數中最少70%須為非本地學生。

  至於蒙特梭利國際學校,該校現正租用香港建造商會在其私人土地上一所已停辦的學校作校舍。數月前有非政府機構表示有意在該校現址興建青年宿舍,但最近民政事務局已向有關非政府機構表明,在該土地繼續作為學校用途的大前提下,民政事務局暫不會與非政府機構在該處發展青年宿舍。如蒙特梭利國際學校想覓址建立永久校舍,可透過我剛才所述的公開和公平競爭機制,申請分配校舍或全新土地。

(二)我們並沒有就入讀本地學校的外籍學生人數作出調查,故此並無有關數字。根據2011/12學年的統計,全港共有47所國際學校,提供約37 000個學額,而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有33 000名,整體的入讀率約為89%,可見現時國際學校的整體學額並無短缺,但在個別地區或學校卻出現供求不均的情況。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包括家長對學校質素、位置、課程、宗教或文化背景的選擇,以及是否在適合的班級有剩餘學位等。另外,我們亦了解有不少家長安排子女同時輪候多所國際學校。

  我們已委託顧問檢視現時國際學校學額的供應及預計未來的供求情況,預計在本年年底前完成。我們會參考顧問研究的結果,以評估國際學校學額的長遠供求,以及推行更多支援措施的實際需要。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我們在考慮應否分配更多全新土地作國際學校發展的同時,必須確保這些寶貴的資源得以有效運用及符合整體公眾利益。



2012年10月3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8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