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銀幕魅影:香港鬼片」經典鬼片 映現香港的歷史與文化變遷(附圖)
******************************

  港產片中形形色色的恐怖片如鬼怪傳說或功夫喜劇式的殭屍片,融合粵劇的借屍還魂故事或華麗的鬼魅電影,均是香港電影史上重要的文化景觀。但在學界或業界,相關的深入探討還未開展。為配合香港中文大學、嶺南大學即將舉行的「鬼文化節」學術會議,香港電影資料館以「銀幕魅影:香港鬼片」為題,選映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經典「鬼片」,管窺香港的歷史與文化變遷。

  「銀幕魅影:香港鬼片」由電影研究學者魏萍客席策劃,將於十一月三日至二十八日放映。影片包括朱石麟導演的《屍變》(1958);樂蒂、趙雷主演的《夜半歌聲》(1962);陳寶珠和南紅主演的仙鳳鳴戲寶《再世紅梅記》(1968);劉家班的經典作《茅山殭屍拳》(1979);洪金寶的恐怖殭屍喜劇《人嚇人》(1982)。電影資料館深受歡迎的「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於十一月亦選映引領港產殭屍片熱潮的《殭屍先生》(1985)及梅艷芳、張國榮主演的《胭脂扣》(1988)。七部影片均於電影資料館放映,而《殭屍先生》和《胭脂扣》亦將於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

  香港電影一直被各式魅影「癡纏」,殭屍作為重要的銀幕魅影出現於三十年代。六十年代則有粵劇類型融合魅影的借屍還魂影片。雖受西方賣座殭屍片的影響,香港殭屍片卻自然走出自己的「鬼路」。混雜了中外古今各種文化元素及鬼怪傳說,港產功夫片、功夫喜劇等類型,八十年代的香港引領了亞洲殭屍片的風潮。

  《屍變》是朱石麟少有的恐怖片。趕屍背後的運毒陰謀、道士的裝神弄鬼和道貌岸然,被一一拆穿。朱氏以大師風範,將聲畫融合得既恐怖且有古韻民風。長、空鏡頭的頻用和流暢的剪接,都賦此恐怖片以傳統的詩情畫意與民歌情趣。十一月二十一日電影放映後將由香港粵語片研究會主席舒琪主持映後談。

  取材自法國小說「歌聲魅影」,袁秋楓導演的《夜半歌聲》帶幾分黃梅調韻味的戲中戲、茶樓式樣的戲院布景,盡顯地道的廣東風味,而樂蒂顧盼生姿的演出更極富鏡頭感。由唐滌生編劇,黃鶴聲導演的《再世紅梅記》,對白與唱詞典雅秀麗,古韻生動又不乏諧趣。南紅分飾兩角,端莊與嫵媚相映;陳寶珠反串,演活了書生的癡情與懦弱。

  湘西趕屍的民間傳說在港產片多次出現,劉家良的《茅山殭屍拳》除突出殭屍傳說的神秘魔力,並將之與功夫、喜劇元素結合。精彩的武打,幽默的劇情,成為劉家班經典代表作之一,亦為八十年代港產殭屍片的發展與成熟提供靈感與啟示。洪金寶的《人嚇人》極富民間鄉野傳說的趣味,恐怖氣氛營造得驚悚,意在突出「人比鬼恐怖」卻終有報應的樸素倫理,洪家班精湛的武打極富視覺愉悅。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蒲鋒將在十一月二十八日放映後主持映後談。劉觀偉的《殭屍先生》塑造了林正英降妖道長的經典形象。書生與女鬼的情節、武打場面、搞笑橋段造就一部道教意味濃厚、類型融合豐富的殭屍片經典。學者張德貞將主講十一月三日的映後談。

  十一月十一日下午四時在放映《殭屍先生》後,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一樓將舉行「鬼文化節」電影座談會,由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傅慧儀主持,影評人及學者包括黎志添、何慶基、也斯、黃淑嫻、陳志華、蒲鋒主講。

  美艷女鬼隔世尋覓舊時愛侶,哀怨纏綿的《胭脂扣》,對照香港的似水流年與文化變遷。影評人洛楓將於十一月十七日出席資料館的映後談,而白諾信及鄭子宏將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出席在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的映後談。

  除十一月二十五日《胭脂扣》的映後談以粵、英語進行,其他映後談及座談會均以粵語主講,免費入場。影片為粵語配音或對白,《殭屍先生》和《胭脂扣》設中、英文字幕。

  資料館票價四十元,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信用卡電話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百老匯電影中心票價五十五元,門票現於該中心及其網站發售。電話購票:二三八八 三一八八。網上訂票:www.cinema.com.hk。節目詳情及票價優惠可參閱於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六十五期《展影》。查詢: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或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12hs/2012hs_index.html。



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23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