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教育局局長就「促請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及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下台」動議辯論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促請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及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下台」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就各位議員的發言,我在此作一些重點回應。

絕非漠視民意

  有議員認為政府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時,漠視民意,在此我不敢苟同。事實上,在整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草擬和頒布後的過程中,我們一直都積極聆聽社會各界及教育界各方面的意見。指引諮詢期從二○一一年五月開始,在整個四個月聽取了很多學界和社會各界人士對此科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推行時間、學習評估、支援配套等方面的意見。在4個月的諮詢期,專責委員會取得的意見,來自8場課程諮詢會,超過1 500人次出席,並從不同渠道,包括焦點小組會議、全港學校問卷、其他機構主辦的諮詢活動、電郵、傳真、信函等,廣泛收集社會各界對諮詢稿的意見,共接獲約1 000份意見書。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也召開特別會議,就擬稿的課程指引舉行了兩天的特別的公聽會,超過60位人士與團體出席了公聽會。而專責委員會經過9次會議的反覆仔細討論,亦對草擬指引作了大幅度的修訂,在此我想舉一個例子,剛才議員提到,有一些學校的研究,發現百分之四十、五十的學校都反對在二○一一/一二年推行這科,就是如此,當時意見討論的內涵是這樣的,他們認為不應在一年後立即推行。因此,在草擬書的最後定稿要求三年推展期,由於中學要面對新高中的挑戰,所以中學延遲一年才開展,原本的背景是這樣的。

  我在七月上任後,亦多次與辦學團體、校長、學生、家長和其他持分者會面,盡量嘗試主動了解他們對此科的意見和憂慮。事實上,就學生方面,我記得的話,由七月一日至十五日的兩個星期,我與學生團體共有5次接觸,包括一次在電台上的公開討論,我都有做到,這是重要的。從去年五月至今年十月八日,政府已在不同時段,就此科作出多方面的調整。

  大家記得在七月一日後,報章顯示一本坊間的手冊,引起了很大動盪,政府在七月二十九日決定成立一個特別的委員會,希望盡量主動搜集不同人士的意見,在八月八日至十月八日兩個月內採用了很多新的諮詢途徑,而在九月八日了解到情況,所以九月八日整個團隊決定政府宣布作出重大的修訂。以胡紅玉為主席的委員會經過6次的會議,在三十多日內作出很多討論,接納在九月八日各方面的修訂,而政府亦即時接納有關的建議。

是否撤科

  有議員建議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政府認為,在辦學團體和學校專業自決的原則下,政府既不再規定辦學團體和學校何時開設或如何開設和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而政府和社會人士亦不應、不會和不必禁止或阻礙辦學團體和學校自決開科。事實上,這是根據很多團體和學校的反映,不撤科亦是主流意見。因此,「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無需撤回。

落實經修訂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政策

  有些議員仍擔心政府會用種種方法,強行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及二○一二年四月頒布的指引。請議員和社會人士放心,教育局會盡心盡力落實於二○一二年九月八日修改的政策,和「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有關正式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的建議。換句話說,我們會在尊重辦學團體及學校的專業自主權和空間下,讓辦學團體及學校依據其辦學理念和方針、學校準備情況及專業判斷,自行決定如何處理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的事宜。至於被擱置的指引和課程,教育局不會要求學校使用該課程指引,亦不會以該指引作為視學的依據,同時,政府不會進一步檢討或修訂該指引。學校可自由採納其在專業判斷下認為合適的教學指引和相關教材,政府不再作規定,也不再就這方面作出任何規定性或官方的指引。

香港學校的歷史教育

  剛才提到很多關於歷史教育這方面,我想再強調,歷史教育是香港基礎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透過廣闊而均衡的學校課程提供,讓所有學生培養歷史觀、獨立思考與思辨能力,有證有據,讓學生鑑古知今,傳承香港中、西文化的特色,幫助學生建構國民與世界公民的身分,培養價值觀如民主、自由等,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回歸後,歷史教育得以加強,而不是倒退。現時450間中學的初中學生,皆有修讀中國歷史,課程涵蓋近代史,學習的課時方面,是超過其他國家的平均值。高中方面,兩門歷史科仍屬選修科,地位沒有轉變。

  在推行歷史教育方面,學校大體上已經提供全面歷史教育,仍以中史、世界史分科為主流。一些學校按校本情況,發展出多元的課程模式,例如將兩科歷史的課題,按時間先後次序連繫起來,以同一科目施教,不再劃分兩科歷史;或按不同主題組織和貫串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課題,用綜合課程模式施教。新高中課程的實施,亦打破了文、理分流,兩史的選擇,並不限於文科生。我們會繼續推動兩科歷史在教學上的改進,按需要檢討和更新兩科歷史的課程,使學生能藉全面的歷史教育,發展思辨能力,培養歷史觀、建構國民與世界公民的身分。

公民教育

  在公民教育方面,我想指出,在現有的香港學校課程,已包含公民教育的學習元素。普世價值及剛才提到核心價值的認識及釐清,包括:和平、仁愛、公義、自由、民主、人權、責任感、尊重他人等都已包含在學校課程。正如我在開場發言所述,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判斷思考,懂得作出理性的決策,都是香港推行公民教育及國民教育的共同目標,兩者並不互相排斥。幫助學生懂得從多角度思考,並能作出合情、合理、獨立、客觀的分析及判斷。這些價值觀、分析能力及判斷能力的培養,無論國民教育或公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

  剛才亦有提及評估這方面的問題,我再作一些補充,我知大家都很熟悉。大家談及其中一個工具,英文是APASO,是國際教育研究合作機構「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經諮詢香港教育學院一位很資深的教授而採用的一個工具、一個國際的研究。其中有部分內容由學校自行參考選用,但教育局的立場並不鼓勵學校記名,亦不鼓勵學校強迫性推行,只是作為學習、反思的部分,由學校老師決定是否採用,所以是不會存在評估、測試而有後果這個大前提。我想再指出,在整個課程,人們都擔心有強迫性,在諮詢過程我們亦都了解,所以這一科不設考試,這是另一個因為有諮詢而作出的決定。

  在新修訂的政策下,學校可繼續因應學校與學生的需要,推行公民教育,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無論學校以任何方式推展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學校仍然可以靈活運用教育局於二○一二年八月向學校發放的「德育及國民教育支援津貼」(即53萬元)。剛才提及這53萬元如何運用,很多辦學團體都會重新檢視用途,但教育局在九月二十七日已發出通函給所有學校,就委員會的決定提示這53萬元仍然可以用於德育、國民及公民教育或相關教育,而最後用完後,會有學校審核的程序,在教育局來說是公帑審核程序的要求,其他的並不需要做。

反思

  最後,議員對我個人在處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上的種種意見和批評,我很感激大家,我會虛心聆聽。對議員的批評、支持和諒解,我真的衷心感謝。我與教育局的同事會反思這幾個月來各方面的發展,並會汲取經驗,將來在處理敏感或具爭議性的議題時,我們會盡早把溝通面更廣泛地擴闊至教育和非教育界別的平台。無論我們認為建議的政策有多好,都不可以「我全知曉」的態度來處理。政府的施政和管治,應建基於廣聽民意,能適切地制定合乎當時時空的政策。有些事在未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推行,真的會適得其反。所以在平息爭拗和繼續讓爭拗影響學校的正常運作兩個抉擇之間,政府選擇了前者。對我個人而言,亦需要深切反省今次這方面的工作。

總結

  正如「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所言,德育、國民和公民教育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全人發展應包括對國家的認識、國民身分的認同,以及對社會多元包容的核心價值的認知。因此,學生接受德育、國民和公民教育是理所當然的。我呼籲社會各界尊重辦學團體和學校的專業決定,亦對老師的專業有信心,讓它們能在安靜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我也特別借此機會對胡紅玉女士及「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的成員表示衷心謝意。

  我再一次感謝各位發言的議員,為德育及國民教育提出寶貴的意見。由於原議案和各修正案均有與事實未必全部相符的指控,我希望議員予以反對。

  多謝主席。



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2時2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