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教育局局長就「促請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及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下台」動議辯論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促請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及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下台」動議辯論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就葉建源議員的動議,以及陳家洛議員、馮檢基議員的修正動議,我首先會作一個整體的回應。

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背景

  德育及國民教育並非全新事物,課程發展議會於二○○一年發表《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將「認識自己的國民身分,致力貢獻國家和社會」列為七個學習宗旨之一,並在各學習領域及科目,以及其他相關學習經歷,加入德育及國民教育的學習元素,為香港社會培養人才。

  第三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於二○一○年十月發表的二○一○至一一年《施政報告》,提出邀請課程發展議會檢視中、小學的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進一步加強國民教育內容,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目的是持續並有系統地培育學生的品德及國民素質。

課程指引編訂及諮詢過程

  課程發展議會於二○一○年十一月成立「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成員包括學者、中小學校長和教師、非政府組織成員等,就本科課程內容及有關安排進行討論。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於二○一一年五月公布後,專責委員會聯同教育局隨即進行為期四個月的課程諮詢,並從不同渠道廣泛收集社會各界對於諮詢稿的意見,共接獲超過1000份意見。立法會的教育事務委員會也曾就課程指引討論,舉行了兩整天的公聽會。

  修訂後的課程指引,已吸納社會各界的主要意見。主要修訂內容包括強調本科課程絕無洗腦意圖或政治灌輸、進一步顯現普世價值與課程的關連、解釋本科與其他學習領域/科目或學習經歷/活動並非重複、重申本科絕非只談光明面或迴避敏感議題、說明本科重視多元化評估等。課程指引已就此作出大幅修訂,差不多重寫相關章節,並提供更具體和適切的教學建議及示例,亦就爭議性議題教學作出更詳細的解說。

社會各界關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推行

  在二○一二年六月至八月期間,課程指引最後文本在四月中發表,五月中執行,政府將通函發給所有學校後,政府持續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有見於社會各界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所表達的關注及憂慮,政府在七月二十九日宣布盡快成立由胡紅玉女士擔任主席並有廣泛參與的「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問題,向政府提出建議。

修訂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政策

  在考慮社會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觀點、爭議和顧慮後,政府於二○一二年九月八日發出聲明,修改有關政策。在經修改的政策下,辦學團體及學校會自行以專業判斷、辦學宗旨,判斷是否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自行決定是否要獨立成科;若推行該科,亦會自行決定方式和時間。同時,開展期的期限亦已取消。在此特別強調,這並不只是指國民教育,而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這部分。

  「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在九月和十月期間召開多次會議。委員會最終支持政府九月八日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政策作出的重大修訂,並於十月八日向政府正式提出整體的決定,建議正式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政府亦於同日接納委員會的建議。教育局亦即時作出回應,不會要求學校使用該課程指引,亦不會以該指引作為視學的依據。課程指引既然已被擱置,進一步檢討或修訂指引的需要亦不存在了。

  如果辦學團體和學校專業自決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政府和社會人士應予以尊重和信任。學校可自由採納其在專業判斷下認為合適的教學指引和相關教材,政府不作規定,也不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提供任何規定性或官方的課程指引。

  「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的委員們一致認為德育、國民和公民教育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並認為全人發展應包括對國家的認識、國民身分的認同,以及對社會多元包容的核心價值的認知。因此,學生接受德育、國民和公民教育是理所當然的。

香港全面的歷史教育

  在歷史教育方面,香港中學一直都設有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兩科,兩者相輔相成,幫助學生建構國民與世界公民的身分。兩科歷史教育,不單有助學生鑑古知今,也有助於文化傳承,使他們明白社會重視的價值觀如民主、自由等的由來,認識社會發展的脈絡,培養獨立思考與思辨能力,教育局一向予以重視。

  香港學校的歷史教育在回歸後得到更大改進。回歸前,香港大多數中學皆在初中開設兩門獨立的世界歷史科及中國歷史科,但不包括前職業先修中學在內。高中方面,兩門歷史科皆屬選修科,學生可以自由選讀。回歸後,為了要令中、小學都能提供廣闊而均衡的課程,小學常識科的內容增加了中國歷史的元素。中學方面,所有初中學生必須修讀中國歷史,而授課語言是中文。對比回歸前有「職先」學校不設中史科,現時全港450間中學的初中學生,皆有修讀中國歷史,課程由上古直到公元二千年,在兩史學習的課時方面,甚至是差不多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雙倍。但學校可根據學校條件、學生不同的需要,用不同模式施教。高中方面,兩門歷史科仍屬選修科,地位沒有轉變。

公民教育

  在公民教育方面,教育局一直重視公民教育,於二○○一年推出課程改革,便將「德育及公民教育」列作四個關鍵項目之一,促進學生學習及全人發展。於二○○八年對課程作出修訂,推出「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配合社會轉變及學生需要。公民教育並非學校全新事物。香港中、小學相關的科目內容都包涵公民教育。同時,在不同的學習經歷及活動亦包涵公民教育。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判斷思考,懂得作出理性的決策,都是香港推行公民教育及國民教育的共同目標,兩者並不互相排斥。

  在此我特別一提,剛才陳家洛議員提及教育學院有關公民教育的研究,是教育局贊助的研究的一部分,至於提及的53萬元,是可以用於公民教育的課程。

總結

  我剛才簡介了德育、國民教育、公民教育和歷史科的發展。本局明白多元包容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亦尊重社會不同組織及人士表達的不同意見。我們樂意聽取各議員的意見,待聽取議員的發言後,我會進一步綜合回應。主席,我謹此陳辭。



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42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