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答問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十月十四日)出席公開活動後就廢物管理、龍尾沙灘、路邊空氣污染、電費和政治助理會見傳媒的答問全文:

記者:局長,我想問香港對廚餘處理的發展如何?

環境局局長:在固體廢物方面,大家明白廚餘佔較大的比重,現時佔了(約)四成,所以源頭減廢是施政的重點。即是大家在家中和食肆時希望會食適量的食物,是一個文化上的轉變。當然,如果有食物(多了),食肆和機構能捐贈給社區廚房或食物銀行,都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做法。當然,在減少了之後,無可避免也會有一些廚餘,那些可作回收的用途。這會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屋h自行做,另一方面可集中在有機回收中心處理,所以這三方面是我們施政的重點。

記者:廚餘回收是否為將來的垃圾徵費鋪路?

環境局局長:我想垃圾徵費能讓市民有一個減廢的習慣,一定要給機會大家某方面做回收,減少廢物是重點。垃圾徵費是一個機制,鼓勵大家在廚餘和其他方面都多做一點回收。

記者:局長,請問你對龍尾灘發展的立場如何?應該保留還是發展?

環境局局長:政府對發展和保育的平衡是相當重視的。我們相關的部門,包括環保署,已和相關團體的人士會面。我們雙方有交流和保持溝通,暫時沒有補充。

記者:但你認為有沒有保留價值?那堛漁洋生物是否有很多?

環境局局長:重點是如何平衡發展和保育,這方面我們保持聆聽的態度。

記者:有沒有逼切性?

環境局局長:這方面有不同的訴求,如地區人士的訴求,社會人士如何看這件事。所謂可持續發展是要平衡社會、民生、地區人士生活上設施的需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等。我們希望在三方面能有平衡。

記者:政府的立場其實是否覺得事在必行?

環境局局長:我們保持一個開放、聆聽的態度。

記者:暫時有沒有聽過該區居民的意見?

環境局局長:我的理解是之前我們不同的部門,包括環保署的同事,和相關人士討論時,地區的代表,包括區議會的代表都在場。我相信地區人士和不同的團體都在討論這件事。我相信保持溝通是一個好方向。

記者:這人工沙灘已諮詢了十多年,但如果計劃現在依然推行,會否有點不合時宜?

環境局局長:我相信社會一直轉變,大家各方面如價值觀、訴求都會有改變。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除了做一些硬件外,和市民保持溝通是正確的方向,所以現在保持溝通是一個正確和大方向的做法。

記者:局長,另外有報道指巴士內的空氣PM2.5超標,長遠來說香港會否有大方向和定下標準,不用每次都參考國際標準?

環境局局長:這正是政府了解的問題,即香港的路邊空氣污染是我們問題的重點。因為我們的城市密度高,車輛密度高時會積聚很多路邊的空氣污染(物),包括影響了我們路邊的空氣、甚至一些沿途的交通工具,如果它們停站較多,與路邊的空氣混集,都會令車內的空氣較差。所以要從源頭針對問題,我們路邊的空氣污染源頭是甚麼?有兩方面的,一方面是一些老舊柴油商業車,佔我們污染的大部分,佔了差不多八成。所以如何淘汰這些老舊柴油商業車是重點所在。其次是巴士,一些舊巴士會做一些改裝,令效益提升。同時大家明白量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做巴士路線重組也是我們廿二項改善空氣質素的重點之一。所以路邊空氣主要是車,特別是貨車和巴士都要雙管齊下。

記者:有傳地球之友的區詠芷會擔任政治助理,連同之前的陸恭蕙,環保人士現在成為政府的一員,會否協助政府日後在環保政策加大力度?

環境局局長:在政助方面遴選過程仍在進行中,暫時沒有補充。

記者:另外想問電費加價方面,之前說會聽取其他意見,到現時為止,坊間或一路聽取的意見會否對電費加價有最新的看法?

環境局局長:電費加價方面,今日沒有補充,主要是因為我們收到資料,我們的同事會作初部的審視。遲一些我會再跟他們談談,部署下一步。

記者:初部審視加幅能否為市民接受?

環境局局長:暫時無可奉告。

記者:局長,在(政助)遴選上,會否一些有環保背景的人士有優勝?

環境局局長:我相信,如尋找副局或政助,當然有幾方面的要求。例如對環境方面有背景和理解,並且有心,當然有幫助。

記者:如兩電提出的加幅比上年更高,你有沒有信心和「牙力」說服他們降低加幅?

環境局局長:今天我未必能說很多,但最主要是相信社會人士,包括兩電,各方面均明白社會的狀況和訴求,大家都努力希望做到平衡。這方面是我今日所能說的。



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7時41分

列印此頁